APP下载

胞二磷胆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2019-01-10白玉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5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临床疗效

白玉荣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胞二磷胆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 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参照组单纯给予氯吡格雷治疗, 治疗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参照组的77.78%(35/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63±2.12)分, 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5.36±3.6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4/45)低于对照组的26.67%(12/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胞二磷胆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显著, 能改善神经功能损伤,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胞二磷胆碱;氯吡格雷;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55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中最常发生的一种疾病, 临床一般给予改善机体糖脂代谢、抗血小板凝聚、抗血压等常规治疗, 而胞磷胆碱钠片可用于调控血压、降低血糖、抗血小板、抗凝、溶栓治疗等[1]。因此, 本研究观察胞二磷胆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5例。参照组男20例, 女25例;年龄47~76岁, 平均年龄(58.63±5.78)岁。治疗组男22例, 女23例;年龄46~77岁, 平均年龄(58.98±6.0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入院初始, 给予所有患者控血压、降低血糖、抗血小板治疗、控颅内压、维持电解质等常规治疗。参照组单纯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23115, 规格:25 mg×7片×3板)治療, 初始剂量为300 mg/d, 此后药量改为75 mg/d。治疗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3020287, 规格:2 ml∶0.25 g)治疗, 0.25 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溶于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后静脉滴注, 1次/d[1]。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黏膜、牙龈出血)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50%~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5%~49%;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5%[2]。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63±2.12)分, 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5.36±3.6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484, 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其中治疗组出现黏膜出血2例, 牙龈出血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4/45);参照组中出现黏膜出血8例, 牙龈出血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12/4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49, 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致病因素多, 其发病机制为机体的局部脑组织发生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 进而引发脑部缺血性坏死, 对神经功能造成损伤, 且该种损伤是不可逆转的, 而在脑梗死疾病进展中, 若脑组织出现细胞水肿、钙超载、细胞调亡等情况, 还会对脑组织神经造成二次伤害, 进一步加重病情, 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患者有可能致残或致死[3-5]。相关研究表明[6],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其主要由穿支动脉因斑块或血栓发生阻塞出现低灌注或动脉至动脉栓处发生阻塞所致,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存在密切联系[2]。因此, 临床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一般采取恢复患者脑部血流为主, 这样既能避免缺血半暗带的进一步加重, 又能使脑组织的功能、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正常。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可对二磷酸腺苷和血小板受体结合进行选择性的抑制, 进而也抑制了继发性二磷酸腺苷介导糖蛋白复合物出现活化现象及机体血小板大量聚集, 阻断机体内的其他激动剂以释放出二磷酸腺苷引发血小板聚集[7, 8]。胞二磷胆碱常被应用于防治脑卒中疾病中, 因其是核苷类的衍生物, 在提高机体细胞的内线粒体的呼吸功能中效果显著, 同时, 还能提高机体的摄氧能力, 改善脑血管张力, 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功能恢复, 预防血栓的形成[3]。

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胞二磷胆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氯吡格雷治療的参照组的77.78%(35/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63±2.12)分, 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5.36±3.6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4/45)低于对照组的26.67%(12/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胞二磷胆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更显著, 利于患者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 胞二磷胆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显著, 能改善神经功能损伤,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侯静, 王凌云, 张勇. 胞二磷胆碱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8, 33(2):256-259.

[2] 吴芬香, 侯倩, 吉维忠, 等. 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机体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河北医药, 2018, 40(11):47-50.

[3] 姜萍. 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31):60-61.

[4] 彭喻. 血栓通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当代医学, 2018, 24(21):56-58.

[5] 郑斯卓, 高孟尧. 胞二磷胆碱联合氯吡栺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 14(3):71-74.

[6] 邵志坚.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2):25-26.

[7] 郑斯卓. 胞二磷胆碱联合氯吡栺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 14(3):69-72.

[8] 顾瑞霞, 薛宏丽. 胞二磷胆碱与脑神经生长素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9):160-161.

[收稿日期:2019-04-16]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临床疗效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