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炎患者病原菌感染状况及RANKL/OPG变化

2019-01-10刘勇刚施立煌张子杨

检验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龈沟放线牙槽骨

刘勇刚, 施立煌, 张子杨, 贾 忠

(1.浙江理工大学校医院口腔科,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市大江东医院检验科,浙江 杭州 311225;3.杭州植得口腔门诊部口腔科,浙江 杭州 310003;4.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浙江 杭州 310006)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炎症,其特征是牙周组织受损,牙周附着被破坏,易造成根面牙骨质的病理性改变,表现为牙周袋和牙齿松动或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牙周炎通常因口腔病原菌感染而被引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系统是骨代谢的信号通路,病原菌及炎症因子通过调节RANKL/OPG,使其比例失调,导致牙槽骨吸收[2-3]。为了探讨牙周炎患者病原菌感染状况及RANKL/OPG变化,为牙周炎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针对性指导,我们对接受治疗的牙周炎患者进行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浙江理工大学校医院接受口腔科治疗的13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71例、女59例,年龄(41.80±7.66)岁。纳入标准:(1)牙龈沟液培养阳性,临床表现为牙龈疼痛、红肿,探诊牙龈出血、牙周溢脓或松动,牙槽骨吸收等症状;(2)经X线检查确诊牙周炎。排除标准:(1)有牙周疾病治疗史者;(2)合并高血压、心脏病者;(3)哺乳和妊娠期妇女。另选取同期同院体检健康者5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2.71±9.05)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开展,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1.2 方法

选取每位患者2颗牙,采用探针测量2组受检者的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等指标。PD 为牙周袋底部到牙龈缘的距离,AL为探针深度减去釉牙骨质界与龈缘之间的距离。PLI采用Loe和Silness菌斑指数分度法计分,按照菌斑程度计为0、1、2、4分(无出血计1分,龈沟轻度出血计2分,牙龈发红但未见红肿计3分,牙龈溃烂计4分)。

采用滤纸条法收集龈沟液。在牙周探诊最深位点处收集龈沟液样本。收集部位隔湿,去除龈上牙石,温空气轻吹10 s,用滤纸条轻轻插入龈袋,30 s后取出滤纸条,10 s后在同一部位再次取样。重复取样3次后称重,将重量差按1 mg/μL的比例换算成体积。样本于-70 ℃冷冻保存。

取出样本,置室温摇床中解冻,4 ℃  5 000×g离心5 min,去除滤纸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龈沟液中病原菌分布的情况,首先应用微量样品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取龈沟液中的DNA,-20 ℃保存,所检测菌种的 16sRNA引物由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对PCR扩增的熔解曲线进行测序,以同源性 ≥99%为标准判定目标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定上清液 RANKL和OPG水平,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个组受检牙的PD、AL、PLI和SBI。(2)统计观察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3)比较2个组的龈沟液RANKL、OPG及RANKL/OPG。(4)统计观察组的临床检查结果(PD、AL、PLI和SBI)与RANKL、OPG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2个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检查结果

观察组受检牙的 PD、AL、PLI和S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D、AL、PLI和SBI比较 (x±s)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病原菌分布

观察组共检出病原菌171株,对照组共检出病原菌19株。观察组的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菌和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的检出率较高,均超过20%,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菌、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和齿蚀拟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病原菌分布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RANKL和OPG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龈沟液中的RANKL水平高于对照组,OPG水平低于对照组,RANKL/OPG也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RANKL、OPG水平及RANKL/OPG的比较 (x±s)

2.4 临床检查结果与RANKL、OPG水平的相关性

牙周炎患者的OPG水平与PD和AL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RANKL水平、RANKL/OPG/与PD和AL无相关性(P>0.05),RANKL水平、OPG水平及RANKL/OPG与PLI和SBI均无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RANKL、OPG和RANKL/OPG与PD、AL、PLI、SBI的相关系数

3 讨论

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炎症、牙周组织受损、牙槽骨吸收,牙齿根基动摇,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密切相关[4]。牙周炎通常因口腔内病原菌感染所致,牙周病患者因牙周组织受到破坏、上皮根迁移,使其暴露于口腔,而牙根表面的菌斑及细菌等渗入牙本质中,引发牙周炎[5-6]。研究牙周炎病原菌感染状况及RANKL/OPG变化,有利于指导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7]。

本研究结果显示,牙周炎患者受检牙的PD、AL、PLI和SBI均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结果符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菌、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等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有研究结果表明,伴放线放线菌是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病原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是慢性牙周炎病变区或活动部位最主要的优势菌,其存在与牙周炎治疗后复发或病情加重密切相关,重度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福赛坦氏菌检出率较高[8-10],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原因可能是口腔卫生条件较差、刷牙习惯不健康、吸烟、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等[11]。

RANKL和OPG是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重要调节因子,其比值可以作为评价牙槽骨吸收程度的指标[12-13]。正常状态下,RANKL的表达弱于OPG,破骨细胞生成较少,牙周内环境相对稳定,而牙周炎患者的成骨细胞内RANKL的表达明显增高,牙周局部微环境RANKL和OPG的平衡失调,破骨活动活跃,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引起的骨质吸收,牙槽骨发生过量吸收,影响其骨密度和骨强度[14-15]。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RANKL水平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OPG水平明显低于体检健康者,RANKL/OPG高于体检健康者。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OPG水平与PD和AL存在负相关关系,RANKL、OPG及RANKL/OPG与患者的PLI和SBI之间无相关关系,说明患病程度与牙槽骨的吸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纠正RANKL和OPG之间的失衡,可能为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菌、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等病原菌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RANKL和OPG在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组织被破坏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龈沟放线牙槽骨
输电线路放线滑车施工过程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卷线大盘放线机构的成功开发
一种多功能变压器自动收放线装置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血友病男性患者与健康男性龈沟出血指数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