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多样化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019-01-10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马丰小学邵张裕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3期
关键词:剪枝古诗素养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马丰小学 邵张裕

语文课程应该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重点。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落实实践活动呢?在此简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设计表演活动,展现学生风采

小学语文课文中多是故事,也有名著中的经典选段。教师只是课上讲解和分析是不够的,很难将学生引入人物的精神世界。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基于课本内容展开活动课,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故事,这本身源于课本内容,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故事人物性格和精神世界。这样的活动课,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这篇课文涵盖了三个成语故事,分别是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这些故事仅凭课文的材料并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寓意受到启发,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表演活动,将这三个成语以故事的形式表演出来。学生在准备的时候需要充分了解成语内容,探究其中的寓意以及表达的深刻道理,所以整个过程也是学生加深对成语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活动探究到课文寓意,更能够摸索到深刻的内涵和道理。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在激发学生参与度的同时,也让学生快乐学习,在提升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仅只是学习而已,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表演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充分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发展个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二、温习经典诗词,拓展学生思维

语文学习一大部分就是古代诗歌的学习,基本上每个单元结束都会有。诗歌凝练,充满意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以设计活动形式:让学生以散文的形式表现古代诗歌。让学生大胆想象,优美表达,形成一篇优美的散文,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形式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热情。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这课学习的是古代诗歌,目的是想要学生能够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这两首诗一首写的是庐山瀑布的美,一首写的是杜甫草堂周遭的自然美景。教师在课上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先直译古诗,对于古诗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而后运用优美的词句和修辞手法将古诗的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将所思所想用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写的富于诗意。这之中充分需要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让学生大胆想象,形成优美的散文。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很有帮助,既能够让学生充分解读古诗,综合利用所学优美字词句式,又能够练习写作,提升写作能力。

古诗词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相较于现代文学它本身较难以理解。教师应该通过散文的形式让学生大胆想象,以丰富的想象加深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和理解。

三、加强小组合作,开动学生脑筋

课程改革的深入,新型授课模式越来越受重视,而小组合作是其中最为瞩目的模式之一。有效的课堂讨论,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凸显学生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这种模式让学生独立思考,设置疑问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同时也能够提升语文探究能力,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这篇文章叙述的是“我”在桃园和王大伯之间的对话,介绍了剪枝的学问,让“我”明白了对于生活应该留心观察,注意向生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剪枝”中又有哪些学问呢?让学生自读课文,将不理解的词语打下问号,并且联系上下文思考它的意思。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先是这样独立思考,而后在阅读中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小组内学生解惑,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巡视指导。而在讨论过后,请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既能够解惑,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加强小组合作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适合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开动脑筋,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多样性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以学习和增强语言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变得真实可感,让课堂真正成为综合学习、实践体验的场所。

猜你喜欢

剪枝古诗素养
人到晚年宜“剪枝”
基于YOLOv4-Tiny模型剪枝算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基于激活-熵的分层迭代剪枝策略的CNN模型压缩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