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促进老年人有效参与劳动的途径

2019-01-10于莹莹沈世勇丁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退休年龄老龄化劳动

于莹莹 沈世勇 丁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00)

据预测,到2040年中国65岁老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8%左右,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105个国家的老龄人口比超过10%〔1〕,老龄化局势严峻。对于老年群体如何安全度过晚年,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Cicero〔2〕就提出了老年人如何维持自己的健康和活力的预测,对后面的“成功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极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的成功转型。黄毅等〔3〕表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发展老龄产业,使老有所用。根据2016年中央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到2035年我国两名纳税人将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中国社会面临养老问题时将不堪重负。面对老龄化带来的冲击,我们无法采取立竿见影的办法改变人口年龄结构。但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口结构,改变老年人乃至全社会的养老观念,促使老年人有效地参与劳动。这不仅是老龄化进程加剧的必然选择,更是本时代老年人应当自觉承担的责任。

1 老年人劳动参与面临的问题

黄乾〔4〕在研究中表示,中国60及以上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为30.48%,老年人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受到各种自身和外界多种因素的制约:

1.1整个社会层面 首先,不仅是老年人,整个社会层面都并未在当前老龄化加剧的时代背景下了解和明确自己的责任,也没有树立权利和责任应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观念。这种情况下,老人在退休后的劳动中时常产生怨言,若老年人能够了解其中的益处,则会对老年人参与劳动产生较大的鼓舞;其次,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于两方面: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工成本〔5〕。即大多数工作岗位的工资与工作年限呈正比,而老年人工作能力不断下降,因而对老年人不予接纳。此类观点认为老年人劳动参与会挤压年轻人的劳动力市场份额,对老年人再就业表现出排斥心理。

1.2实现条件层面 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岗位类型的设置应随之完善,使不同岗位的设置比例与人口结构相匹配。杨志超〔6〕在研究中提到,社会提供的良好就业环境是推动老年人就业的必要措施。我国社会在当前人口结构急剧变迁的时代背景下缺乏符合老年人能力的岗位设置,在关于工作时间和地点的弹性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有明显不足。行动相对于思想出现明显的滞后性,在意识到此问题后并未出现大规模有意识地发掘老年人劳动力资源的行动。

1.3政策制度层面 我国目前实行制度退休年龄,制度退休年龄与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往往不相匹配。政府在关于老年人就业方面,缺乏延迟退休年龄等一系列支持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的政策法规。与此同时,应当制定和颁布有关于禁止歧视老年人就业的法律,使老年人在劳动安全上得到保障。在当前两类政策法规都不健全或者不存在的情况下,如何能相辅相成地发挥作用保护老年人自由就业的权利不受侵害。

李宗华等〔7〕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自组织性并不高,在参与意愿与参与方式上被动倾向非常明显。也有学者〔8〕对有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相关思想理论及老年参与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研究。邵国栋等〔9〕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合理性进行阐释;张士斌等〔10〕表示,中国要以激励性退休年龄体系为方向,以增量改革为宗旨,以高龄劳动市场为重点。

2 如何有效地促进老年人进行劳动参与

2.1打破传统思想束缚,树立积极老龄化观念 在“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指导下使老人参与到社会劳动中,是一个基于长期素质教育和政策引导的宏大目标。日本发布的新的生命周期表,将人类进入老年的年龄节点定为76岁,在76岁之前的年龄阶段依然是青壮年时期,现代人应当接受新的观念,富有集体责任意识,使自身成为社会上的活跃因素,对于建设我国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积极老龄化”思想已经为整个国际社会所接受,这种思想对整个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这种传统观念较深厚的国家产生强烈冲击,要求我们以一种逆向的思维对现代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而不是在陈旧的视野中停滞不前。

第一,“公益是一盏灯”的广告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利用媒体的力量向社会传递老年人参与劳动的必要性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组织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来改变原有的陈旧思想。现代的劳动环境有利于老年人参与社会,不需要老人付出过多的体力,也可以保证老年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要让整个社会意识到自由选择就业是老年人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应受困于家庭。让老年人走出家庭不仅能够降低全社会的抚养比,为年轻人解压,更能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社会的就业状况与劳动力供给量无关,而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老年人从事的工作大多都是自己熟悉的,或者是年轻人不愿从事的类型。甚至,老人有可能凭借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对年轻人进行工作上的指导,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并不存在老年人挤占青年人劳动市场份额的状况。实际上,老人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在岗位上受到年轻人的尊重,老年人自由地参与到市场之后,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自然能够破除此类错误认识。

第三,支持并激励老人接受老年教育。杨志超〔6〕表示,国外老年人对参加教育有着巨大的热情,我国的老年教育也有长足的进步。可以在现有的大学中设立老年人专属学科或者在专门的老年教育中心进行学习活动,除此之外,利用互联网技术让老年人在家中接受教育会更加便捷。让老人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能够使老人更新现有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够激发老年人对于劳动参与的热情。将老年人受教育作为劳动参与的必要前提,是对社会人口结构改变引起的劳动参与问题的积极应对。

2.2设立适宜老人的岗位设置,建立弹性工作制 第一,为老年人建立社区服务平台。离开岗位后的大量闲暇时间对其自身健康并无益处,无论老人选择家庭劳动、社区服务劳动抑或社会经济活动,都有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类似于“时间银行”,鼓励低龄老年人“走出去”,将部分闲暇时间奉献出来,用于服务照护社区中的高龄老年人,将他们奉献的服务时间存于“时间银行”,待低龄老年人变为高龄老年人时,就可以从其中支取自己所需要的服务时间。逐渐在社区中形成一个“低龄照护高龄”的服务模式,而此照护体系中会不断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使其保持可持续发展。构建社区互助体系是个人理性和社会理性的统一、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统一,能使老年人获得更高水平的效应均衡。

第二,设立适宜老人的工作岗位并建立弹性工作制度。首先,老年人的知识体系可能与现代社会岗位不相匹配,社会应该根据老人自身的能力为老人设立力所能及的岗位,在互联网科技的支持下,为老人设立任务型的工作岗位,老人可以选择在家中或者是自己喜欢的场所完成工作,而没有必要强制要求其到固定场所完成工作,以免奔波劳碌损害身心健康。其次,老年人与青年人的身体素质有所差别,所以在工作制度的设立上应体现灵活自由的特点。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承受能力,应从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两个方面为老年人建立弹性工作制度:应允许其在家中或其他合理的地点完成工作;在时间上可以实行半工作制,例如,每天只工作半天,或者只在周一、三、五上班。这样的工作制度相对来讲宽松很多,不会给老年人带来太多的身心压力,又能让老人有用武之地。促进老人的身心健康,又能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参与家庭劳动。从老年人劳动参与对家庭的作用来讲,根据家庭生产理论,把劳动者放在家庭的背景下去分析他们的劳动供给决策,分工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用。所以,参与劳动的家庭成员如何在市场劳动、家庭生产及闲暇之间进行分配,其遵循的原则是比较优势原则,即每位家庭成员都应当选择他们个人的相对效率最高的时间利用方式。家庭生产理论把家庭看成一种生产性劳动。老年人退休后的家庭劳动主要是替子女照看小孩,老年人对孙辈的照料在其自身看来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趣,有的老人甚至将其视为夸耀的资本。当老年人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对孙辈进行投资后,不仅自身得到满足,更为整个家庭创造了巨大收益。老人是家庭内部具有效率的利他主义者,老人为孩子带来的关怀和学前教育及人格的完善,是为国家的未来做出的巨大贡献。

2.3建立相应政策法规,为老人就业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在支持和促成公民与社区之间联系的过程中起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作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致力于建构“小政府、大社会、强市场”的职能模式。在社会活动中弱化政府的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的自我调节能力。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达到13.6亿,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13.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0%,而我国老年人的退休年龄一般为制度年龄,制度退休年龄与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往往不相匹配,普遍地表现为,制度退休年龄滞后于老年人劳动能力丧失。面对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体,让老年人退休后选择“养尊处优”,整个社会显然无法支撑这样的服务需求。既然老年人有参与劳动的需求和意愿,政府就要在职能范围内发挥作用。

第一,政府要允许并支持老人进行劳动参与,延迟退休年龄就是政府可以做到的政策性支持,政策的肯定和激励不仅能使老人保持活跃的状态,还能减轻政府养老的财政压力。在此方面,美国分层次、渐进式的退休养老金计划值得学习和借鉴,不同的退休年龄享受差别化的退休金待遇。除此之外,政府应该减少征收再就业老年人的劳动所得税,甚至对其实行奖励,以鼓励其就业。第二,政府要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是对老人再就业的引导,更要在企业为老人提供适宜岗位方面进行引导。政府在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适度发挥职权的作用。以服务的供给为例,政府在提供服务时并不具有专业性和灵活性,在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上都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新的社会矛盾。所以,政府不应该直接提供服务,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措施,将广大基层政府从繁重的职责中解救出来。有限政府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使社会充满活力的有效途径。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其富足的经验为政府提出针对具体事务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国家建设来说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式。

猜你喜欢

退休年龄老龄化劳动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世界主要经济体 退休年龄都定在了65岁及以上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浅谈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思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延迟退休年龄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