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运用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2019-01-10吴忠豪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白菊语句词语

◇吴忠豪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读书不少,积累的精彩词语句子数量也很多,但是写作文时真正能够运用的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还是词语贫乏,句子单调,写来写去还是那些他们熟悉的大白话。这样的现象长期以来始终未得到改变。

不少教师经常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有些教师还让学生准备一个好词好句积累本,以便随手摘录阅读时或生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这对丰富学生的语言、改善学生语言表达的质量,应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摘录积累其实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能够在表达时主动运用,这一步才更关键。积累了,不主动去运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为应付教师而积累,失去积累的主动性。只有让学生在表达时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积累的价值,才会发现哪些语句积累下来是有用的,哪些语句积累了用处不大。通过运用实践可以极大地改善学生语言积累的质量,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精彩语句呢?请看下面的课例片段。

片段一:初写画面,师生评价

师:学习了《乡下人家》之后,对悠闲恬淡的乡村生活,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看来作者笔下的田园风光给你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老师也找到了这样一幅图,我们也来像作家一样写写乡村生活的画面。

(出示图画。生写,师巡视)

师: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他笔下的画面。

生:一头壮大的牛在一棵碧绿的柳树下悠闲地吃草。

师:大家发现他哪个词运用得不恰当?

生:“壮大”用得不恰当,不能用来形容牛。

师:可以换成什么?

生:强壮。

师:真好,这样读起来就顺耳多了。不过老师还要表扬他观察到了图画中的主要事物,能够抓住图画中的主要事物来写,有动物和植物。刚才在让大家写的时候老师看到了三个同学去翻课本,我想问一问这几个同学为什么想到去翻看课本。

生:我想到书中找一些词语运用到这里。

师:学以致用。

生:我想在课本上找找写牛的句子,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教师敏锐地发现三个学生在写话时翻阅课本,于是有意地请他们说说自己翻书的原因。写话时主动运用平时学到的精彩词句,是非常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然而大部分学生不会自觉养成。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示范效应,其榜样作用远超教师用语言进行的教育。

片段二:找出句子反复朗读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他课文里是怎样描写牛的。哪一课里有?

生:《牧场之国》。

(出示)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中的牛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作者写得好吗?

(生自由读,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

师:谁来谈一谈?

生:我感觉这段文字中的老牛像老人一样慈祥。

师:能把你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读)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这一句,因为这样的写法感觉小牛很富贵,好像很有知识似的,我就很想看看那头小牛。

师:你说得真好,作者把牛犊比作贵妇人,让我们形象地了解了牛犊的优雅。你能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读)

Primary cardiac liposarcoma is exceedingly rare and its metastatic potential varies based on the actual tumor subclass.

师:真好,我仿佛看到了仪态端庄的牛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齐读)其实像这样精彩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好在哪里。

交流找到的好句子,然后请学生说说为何找这个句子,接着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具体细致的指导,不仅让学生对怎样寻找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有非常清晰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积累和运用。

片段三:发现更多精彩语句

师:现在每位同学自己去发现课文中精彩的语句,然后把找到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读一读,说说发现的句子精彩在何处。

(小组交流)

生:“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段话中把“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的装饰,与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大旗杆作对比,使我们更喜欢瓜和叶子了。

师: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前者的可爱,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也就更深刻了。这就是对比的好处。

生:“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一个“探”字让我感受到笋的可爱。这是运用拟人的手法。

师:还有谁喜欢这一句?也来读一读。

(生读)

师:“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这是诗人戴望舒《在天晴了的时候》中的语言,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小白菊活了。

生:感觉小白菊很胆小。

师:是这样吗?

生:后来小白菊胆子又大了。

师:是啊,小白菊就像同学们一样在克服恐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小白菊的可爱读出来。(齐读)现在我们就是一群小白菊,多么美的景色啊!我们再来读,读出小白菊的胆大。

(再齐读。出示)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生自读)

师:说说这首诗给你的感觉。

生:我感觉古人只是简短的几个句子,就描绘了一幅生动美丽的田园风光。

生:读起来有画面感。

师:来看这几个词语——白、青、绿,发现什么?

生:都是写颜色的词。

师:对了,作者善于抓住画面中的颜色进行描写,这也是精彩之笔。我们来想象画面,读一读。

教师设计的这个环节,要求“每位同学自己去发现课文中精彩的语句,然后把找到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读一读,说说发现的句子精彩在何处”。这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好方法及时转化为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又出示了戴望舒和张志和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恰到好处地起到了指导作用。

片段四:再写画面

师:你能根据刚才领悟到的表达方法来修改你写的文字吗?

(生写)

课标在低年段习作目标中,要求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中年段习作目标中也有这样的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强调了一种非常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是要有自觉、主动地运用平时积累的精彩语句的意识。有了这样一种意识,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习惯能促使学生在平时阅读或生活中更加主动地去发现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且最终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然而这种习惯需要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据我观察,大部分语文教师对这种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理解不深,重视不够,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表达时缺少这种意识,也没有这样的习惯。上述案例片段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通过一次简简单单的写话练习,引导学生在写话实践中真切体会平时积累的精彩词语的价值。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进行这样的正确引导,那么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的习惯。而这种习惯能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白菊语句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会有吃不完的胡萝卜吗
会有吃不完的胡萝卜吗
找词语
重点:语句衔接
一枚词语一门静
小白菊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
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