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2019-01-10上海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庞涓孙膑论据

上海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使论据能够充分、有力地论证论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列举论据之后,加以深入浅出的论证、说理,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但在实际写作中,不少学生在举例之后,阐释、说理不够,如学生作文《贫困也是一笔财富》(题目即中心论点):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这篇文章在说理时论据较为充分、得当,观点明确,但缺失议论分析,导致得分受限,实为可惜。其典型问题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缺少联系的桥梁,致使论据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造成论点缺失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多么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多么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可以说,“观点+材料=失败的或低分的论证”,而出色的、成功的议论文,应以说理见长,对论据展开道理分析,可以使论点清晰明了,写作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

分析论据就是对所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议论,阐明事例和论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与论点水乳交融。事实上,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所以,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说理相互结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通过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那么,如何在举例后缘事析理呢?笔者认为下面的几种方法有效、实用,对学生大有裨益。

一、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是在引述论据后,运用假设推理的方法对事例进行反向分析,并推导出与之相衬的结果,以此反证中心论点。

简而言之,假设论证法就是针对所举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此类分析法常常用“假设……情况会怎样呢”句式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并展开论述。

其论证思路是:反面假设—展示结果—点题强调。

关键点是:围绕论点假设,在正反对比中强调论点。标志词有“假如”“试想”“如果”“倘若”等。如以“诚实做人”为中心论点。

论据:宇航员杨利伟从太空归来后,面对诸多媒体,他表示在太空中并未看到万里长城。

分析:这似乎是一种遗憾,但其实是美好的真实。假若杨利伟谎称他看到的万里长城是多么雄伟,我们肯定会为此自豪一番,但这难道不是徒有虚名的欣喜吗?穿越太空的目光只有归于诚实,才会灿烂。让诚实之花,绽放在生命的每个角落。

再如,中心论点是“安于现状”。

论据: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当年战功赫赫,被封为齐王。而他却不满足,拥兵自傲,索地觅封侯,终被降为淮阴侯,又因谋反被诛杀,诛灭三族。

分析:倘若韩信也能像张良那样,拒绝刘邦的封赏,安居小小留地,又怎会葬送一世英名?身居高位,已属不易,为何不好好珍惜,非要“更上一层楼呢”?自古圣贤,都懂得安于现状而谋大计。

二、探因分析法

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将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来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的思路,探究根源和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此类分析法常常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例如,中心论点是“自立自强”。

论据:11岁的洪战辉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背着妹妹上大学。

分析:洪战辉为什么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他努力拼搏,用双手撑起自己和妹妹的一片天。因为自立自强,他感动了亿万国人。君子以自强不息,唯有自立自强,方能收获精彩人生。

三、正反对比法

正反对比法是根据所举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材料做对照分析,通过比较突出阐发的事理。即把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如: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谨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导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那么,同是孙膑,为何拥有两种境遇呢?

就是因为他先后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嫉妒贤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那样一个集体中,如何能施展大志?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齐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这段文字就是以正反对比法对事例进行了对照分析,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中心论点。这样论证说理,令人印象深刻,说服力强。

四、类比总结法

类比总结法能增加文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常用“无独有偶……”或“惊人相似的是……”引出性质类似的材料,然后把它们整合起来,分析其共同属性。如:

毛主席在领导人民争取解放自由的斗争中,能运用马列主义做指导,来更好地进行斗争;但他也能跳出马列主义,仔细研究中国的实际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带领人民赢得胜利。革命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想问题、做事情、经营生活、打拼事业时,都要能“入得其内”;一旦出了问题,又要能“出乎其外”,在调整、反省中前进。

相似例证的类比推理,可提高道理的深刻性及可信度,把道理阐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五、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展示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抓住论据的本质。

如以“要重视文化传播”为中心论点。

论据:中美文化年、中希文化年、中意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印文化年和中韩文化年的相继举办;中国已在35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75所“孔子学院”,还有很多正在紧张筹建中;中国政府支持少林寺成立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在许多国家举办中国少林文化精粹展,进行中国少林功夫表演;今年10月中旬,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将“福娃”的英译名由Friendlies改名为Fuwa。

分析: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我国已认识到所有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竞争,从而非常重视本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

这样的分析说理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猜你喜欢

庞涓孙膑论据
压低别人并不能让自己更高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孙膑与庞涓
比赛吃馒头
假痴不癫
论据选择“四要”
髌骨与髌骨骨折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