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老考点,有备而无患

2019-01-10安徽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单句考点语言文字

安徽

高考复习尤重效率,时间紧,科目多,平均分配已经令学生感到吃力,况语文于部分学生而言难度较高,欲得高分并非易事。鉴于此,语文学科的引导与指点之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其中又以方向为重中之重。

笔者对高考命题素有留意,揆度近年来种种情势,笔者认为两个老考点——普通词语(结合成语)之辨析选择与句式变换——很有可能在近期回归高考现场。拙文于此略进行论证,并尝试做一些复习指点。

首先讨论前者:对普通词语的考查,尤其是结合成语的考查。

所谓普通词语,在高考领域,基本上就是为了区别于“熟语(包含成语)”而创设的一个广义概念,范围极其大。近年来,由于对成语的考查已经成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专宠,教师及学生对于普通词语的关注度日益降低,甚或认为,对高考而言,理解与应用普通词语已是明日黄花,至少,在短期内想要恢复曾经的荣光并非易事。但如此考虑,不仅有偏颇,而且不乏风险——无论是普通词语或者成语,积累(识记与理解)都是辨析选择的基础,没有较为深厚的积累,一切方法都是空谈。

固然,从积淀传统文化到构建新语文的大背景考虑,成语(以及其他熟语)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并且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但对普通词语的考查,尤其是对普通词语结合成语的考查,从如下两点来看,实在是近在咫尺。

第一点,我们从2018年高考全国三套卷出现的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考虑。新题型选用一段连续性的阅读材料,命制三道语言文字运用题(成语辨析、病句修改、选择补写),其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仍然集中在“成语”上。但我们知道,高考语文试卷的篇幅一般是较为固定的,语言文字运用题的阅读材料必然受此限制(2018年全国三套卷语言文字运用题的阅读材料的字数范围为350~480字),要求在短短的三四百字的篇幅里,必须包括四个以上的成语,这是有较大难度的;而高考语文所选用的阅读材料,一般的处理原则是“摘编”,实际操作更多的是删减,绝少增加或替换。再考虑到新题型一般会有一定的延续性,放宽考查的标准几乎势在必行,至少,可能性相当大。

第二点,就考试的选拔功能与社会意义考虑。普通词语可考查的范围较成语而言更为广阔,学生复习难度将大大增加,日常积累就显得至关重要。就高考的选拔功能而言,这无疑是更有意义的。可以说,高校需要的正是学生之“素”养,而不是“突”击。另外,在现代汉语中,尤其是日常用语中,成语的使用频率并不是很高。从某种意义上说,成语是一种特殊语言,而普通词语才是生活必备。考查词语,无疑具有更重大的社会意义,更能凸显高考的导向功能。笔者并不认为普通词语的考查会取代成语,而是认为,新题型会采用词语、成语并考的方式,将一个已经冷落多年的老考点融入到新题型中去,百利而无一害。

其次讨论后者:对句式变换的考查,尤其是对下定义的考查。

句式变换有多种考查题型,如:长短句变换、整散句变换、下定义等,但基本上不出一种形式——根据情境的需要,变换不同的表述。笔者认为,这类题对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极具价值,例如下定义,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当深厚的语文素养——信息提取与整合的能力、语句组织的能力。对高中生而言,这都是必备的语文能力与素养,自然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与形式。在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层出不穷却后继乏力的大背景下,老考点以新面貌(至于是何新法,笔者不敢臆测)或不以新面貌呈现,皆有可能。

试以2013年山东省高考语文第18题为例加以分析。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解答这道题,首先我们要筛选信息。考生的做法大多是在原材料中画出。从材料的表述中可知,“人的一种活动”“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获得成果”“精神性的”(或“新的认识”)“物质性的”(或“新的事物”)“首次获得”,这些是核心信息。如果信息提取遗漏或错误,肯定会影响得分;如果信息提取过多,则会超出规定的字数,也会影响得分。

其次,我们要整合信息。考生可以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写出所整合的信息。以下几个信息的整合应该是较为基础的:人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首次获得精神性的(或“新的认识”)或物质性的(或“新的事物”)成果。第一个信息的整合是属性界定,也就是定义的基干,“创造是……活动”;第二个信息的整合是特征概括,是定义的主要内容,是“创造”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征描述。如果考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很容易造成两个结果:一个是错误整合,例如“首次获得”搭配“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另一个是以“组合”代“整合”,例如“获得成果”和两类成果并列成句。这需要基于思辨进行选择。

其三,我们要组合成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下定义的句子必须表现为一个单句结构,即只有一个独立的主谓结构,例如“创造是……的活动”;所有的特征描述必须转化为“活动”的修饰语,绝不能脱离“活动”而独立存在,例如“创造是……的活动,它……”,“它”作为代词主语另起一句,这是下定义的格式所不能允许的。另外,“不超过30字”这一要求也必须遵守,考生最好在确认总长度(包括标点)符合要求后再誊到答题卡上。

该题的参考答案是:“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当然,较为保守的备考方略是参考上一年度的高考真题与高考当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但研究者不难发现,上一年度的高考真题中没有出现的题型,或者《考试说明》中没有的题型,在当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这早已不是一件值得惊诧的事情。例如2018年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用单选替代了2017年的双选,2017年的非连续性综合文本替代了2016年的连续性单一文本……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因此,备考的学生和指导备考的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上一年度的高考真题只是参考,该年度的《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也仅仅是题型示例,并不是所有题型的陈列。只要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里,所有考点与题型皆不无可能出现。笔者有幸连续两年参加安徽省高中学考《考试纲要》的修订,我们在提供“题型示例”时,虽尽可能多样化,但必然有空白;我们允许并充分鼓励命题教师基于安徽省高中学考《考试纲要》但不受限于“题型示例”的创新。且从多年的全国卷命题实际来看,“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板块如同一块丰腴的实验田,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新题型在这片沃土惊艳绽放——2016年的思维导图,2017年的推断题,2018年的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材料……我们应该有开阔的视野和求实的态度。

最后谈一下备考。因为笔者所述两个考点都是老考点,笔者力求以极简的方式概括其中精义,以期就教于方家。

首先谈普通词语的备考。

普通词语和成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的理解基于构词语素,如“洛阳纸贵”,如果它是普通词语,说的就是洛阳纸贵,可能是洛阳的纸好,也可能是洛阳的纸少。但“洛阳纸贵”作为成语,我们就必须按照理解成语的思路去理解它。成语基本上都是有语境的,语境是一个强大的存在,这决定了对成语的理解不是基于构词语素,而是基于强大的语言场域,我们要考虑的是,在这个场域,它是什么意思,并且要考虑,在此后的实际应用中,它有了哪些或大或小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形成的新的理解。例如,在《诗经》里,“七月流火”是描述星象变化的,是气候转凉的标志,这就是当时的“语言场”;而由于长期的误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已经给出了第二个解释(与第一个解释并列,并非取代):“现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

普通词语则不然,它的理解基本上就是对构词语素的组合理解,虽然也有一些较为复杂的情况,但基本规律如此,辨析选择的原则也因此而确立为“存同求异”。即搁置词语间的相同语素,辨析其不同的构词语素,从而根据语境,准确地辨析选择。例如“分辨”与“分辩”,“分”是相同语素,在第一层面可不予考虑,我们要区分的是“辨”和“辩”。“辨”从“刀”,和“区分”“辨别”有关;“辩”从“言”,和“言语”“争论”有关。侧重“区分”用前者,侧重“争论”用后者。

至于下定义的备考,较普通词语的备考而言更为简易,因其主要涉及语法分析和训练指导两块,并无积累之繁重,若有备则必无患。拙文做出如下提醒,仅供参考。

①指导学生务必了解句子(区别于短语)以及单句、复句的基本概念。

句子和短语的区别,除了语调以外,谓语至关重要,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不能独立成句的关键便在此,这一点对补写、压缩等其他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考查也很重要,例如“黄河治理取得成绩”是句子,“黄河治理取得的成绩”就不是句子,前者可用以概括或补写,后者则不可。

单句和复句的区分在于独立的句子的数量;独立的关键仍然在谓语而不在主语,谓语独立则句子独立,谓语不独立则句子不独立。例如“黄河治理稳扎稳打,取得成绩”是复句,“稳扎稳打”和“取得成绩”是相互独立的谓语,彼此不做对方的语言成分;而“黄河治理在稳扎稳打中取得成绩”则是单句,我们只承认“取得成绩”的独立谓语地位,“稳扎稳打”是“在……中”的宾语,是“取得成绩”的状语,不能独立。文言文中的“之”“置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就是这个意思,例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是单句,不是复句。

下定义的句式必须是单句,并必然表述为“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基本属性或本质特征的上位概念”,例如上文“创造”之定义:“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创造”是被定义概念,“活动”是上位概念(即“属概念”),“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思维和行为”都是基本属性或本质特征。无论题干是否明确要求,均不可做第二想。

②必要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

猜你喜欢

单句考点语言文字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参考答案
2015年《时代英语》高二第1期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