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参治不寐验案举隅

2019-01-10田玲玲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期
关键词:郁化火证属性寒

田玲玲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264100)

苦参,又名“水槐”“苦识”,为多年生落叶亚灌木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生于山谷、田野间,全国各地均产,尤以山西、湖北、河南产量为丰。春、秋可采收入药用,以秋采者为佳。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故临床多可用治热痢、黄疸、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皮肤瘙痒、疥癣麻风等;外可治滴虫性阴道炎[1]。然笔者临证,发现苦参治不寐,常效如桴鼓。故将病案稍作整理,以飨同道。

1 不寐——肝郁化火证病案

患者,女,35岁,2016年9月3日因失眠就诊。自诉因家庭琐事、着急上火而致反复失眠1年有余,近1周因工作不顺心而加重。患者近1年来入睡困难,每晚须服“文飞”方能入睡,睡眠时长约为4~5h,近1周睡眠每晚仅为2~3h,有时甚则彻夜难眠。曾配服中成药朱砂安神丸、清脑复神液等治疗,效均不显。就诊时诉:入睡困难,夜眠不实,多梦,头胀痛,时有头晕,急躁易怒,烦乱不安,口干苦,纳少腹胀,便结溲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诊为不寐,证属肝郁化火。拟清肝泻火,佐以安神之品。方用苦参30g,丹参30g,珍珠母20g,槐花、槐角各20g,夏枯草15g,酸枣仁15g,合欢皮9g,大黄3g(后下),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服药7剂,失眠等症状好转,效不更方,原方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每日睡眠已达6h,且急躁烦乱、头胀、便干等症状明显减轻,继用单味苦参30g,水煎,入睡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2周,随访3个月,夜间睡眠时长维持在6h左右,亦未复发。

2 不寐——心火炽盛证病案

患者,女,56岁,于2016年6月中旬就诊。自诉失眠3个月余,曾服用安神补脑液、谷维素、刺五加等治疗,效不佳。遂就诊。刻下症:每入夜烦躁,入睡困难,辗转难眠,睡眠时长约3~5h,夜梦多,且眠浅易醒,醒后兴奋异常,难以再次入眠。白天神倦,眼眶发黑,心中烦乱,懊恼不安,口舌生疮,偶头晕,纳食不香,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予诊为失眠,证属心火炽盛。拟清心泻火,佐以安神宁心之品。方用:苦参30g,栀子20g,酒黄芩15g,带心连翘15g,淡豆豉9g,大黄3g(后入),龙骨、牡蛎各15g(先煎),生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服药7剂后睡眠明显改善,2周后睡眠时长可达6h,且诸症减轻,停药3个月亦未见复发。

3 小结

不寐,即“失眠”,又称“目不瞑”“不得卧”,系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或睡眠深度的不足,轻者仅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而不酣,眠浅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可彻夜不眠,常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健康。不寐之故,多究之于情志,或情志不遂,或思虑太过,或五志过极,皆可致不寐;又有饮食不节,或久病年老,或心虚胆怯,亦可导致不寐的发生[2]。不寐临证可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等[3]。苦参治不寐,查阅古籍,鲜有记载,《名医别录》言苦参“养肝胆之气,安五脏,定志,益精”;《本草经百种录》亦有“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能相近”的记载;《本草正义》亦记载:“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虽未直言苦参可治不寐,然推之不寐一证,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系心失所养,实者多为邪火扰心。参考古籍,苦参既能清心经实火,又可养肝胆之气,不难知晓,其治不寐,合中医药学之理。现代药理研究亦发现苦参可治疗失眠。苦参中含有苦参碱、槐定碱、氧化槐果碱等,此类物质可强化脑内中枢神经抑制性递质GABA受体,具有广泛抗焦虑、镇静催眠的作用[4]。因此不寐临证,常于辨证施药基础上加苦参,可奏奇效。唯有苦参性寒,脾胃虚弱者宜慎用。

猜你喜欢

郁化火证属性寒
温针灸联合盐酸曲唑酮片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理论探讨
董氏奇穴微络放血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白茅根煮藕 治牙龈出血
大剂苦参治不寐
霜林松风
莲子灯草饮能治疗失眠
颈脉通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中医研究》杂志论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