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体位干预应用于初产妇的效果及对自我效能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9-02-21张胜男
张胜男
(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秦岭院区,河南 郑州450000)
分娩过程复杂,产妇自身、社会、心理等因素均会影响分娩过程及结局,初产妇由于精神较为紧张、分娩用力不当、疲惫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导致产程延长,提升分娩难度,影响母婴结局。本研究采用早期体位干预,应用于54例初产妇分娩中,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秦岭院区收治的107例初产妇,均为正常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排除合并妊娠期并发症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3例,年龄23~32岁,平均(27.11±2.31)岁;孕周(40.33±1.28)周。观察组54例,年龄22~33岁,平均(27.20±2.36)岁;孕周(40.41±1.30)周。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干预,进行健康宣教,指导产妇活动、饮食,监测产前宫缩、胎动、胎心。
2.2 观察组 ①应用早期体位干预,对于胎先露未入盆或半入盆产妇,进行单层楼梯上下运动、单手托腹部来回运动、双腿分开垂直坐分娩球晃动运动。②对于入盆或疑似枕后位产妇:俯卧位,面向胎枕,下腿伸直,上腿弯曲90°,往腹部收缩,两腿间夹枕垫;侧俯卧位,护理人员托住产妇大腿,宫缩时嘱产妇膝盖弯曲,腿部用力蹬护理人员胯部;支撑前倾坐位,产妇坐于椅子上,打开双腿,身体前倾,双臂抱枕;前倾站立位,产妇站立,身体前倾,怀抱垫枕爬在墙壁上;手膝位,双膝跪在床上,身体前倾,双手手掌着床支撑自己,每个体位30min,轮流进行。
两组产妇均于出院时对比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自我效能、分娩控制感及新生儿身体状况,分别采用疾病自我管理效能测量表、分娩控制量表评价。自我效能评分共计11项,每项1~5分;分娩控制量表共计29项,每项1~7分;均为分数越高,效果越好。依据护垫称重法计算出血量[1]。
3.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剖宫产率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率为20.37%(11/54),对照组剖宫产率为43.40%(23/53),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5416,P=0.0105<0.05)。
(2)自我效能及分娩控制感比较 观察组分娩控制感、自我效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自我效能及分娩控制感比较(分,)
表1 两组产妇自我效能及分娩控制感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分娩控制感评分 自我效能评分观察组 54 173.61±20.23△ 52.11±11.32△对 照 组 53 133.36±15.99 35.03±10.01 t值 11.4040 8.2623 P 值 0.0000 0.0000
(3)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第1产程、第2产程、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第1产程、第2产程及产后出血量比较()
表2 两组产妇第1产程、第2产程及产后出血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第1产程(min) 第2产程(min) 产后出血量(mL)观察组 54 319.87±20.33△ 27.99±3.41△ 141.20±40.01△对 照 组 53 397.26±30.22 39.06±5.11 181.22±60.01 t值 15.5690 13.2038 4.0658 P 值 0.0000 0.0000 0.0000
4 讨论
初产妇精神多较为紧张,同时由于分娩经验不足,极易导致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在受到轻微刺激后,均会引起感官放大,不利于分娩进行。临床研究证实,自我效能与初产妇妊娠率成正比,自我效能即我能行,是对自身特定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能够直接体现初产妇对于自身的信念,实现努力驱动自我的作用,而分娩控制感可看做自我效能的具现化[2]。该研究显示,观察组产妇干预后分娩控制感及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证实产前早期体位干预能够有效提升产妇分娩控制感,进而促进初产妇自我效能的提升。这可能是由于体位干预能够通过校正胎轴,使其与骨盆轴方向保持一致,能够更为有效地使产妇集中力量,借助重力,促使胎头呈俯屈位,提升宫缩力量,增加骨盆入口距离,加速胎头下降速度,进而促进胎儿娩出,改善胎儿血液循环,其作用于第1产程时能够有效促进宫颈前唇水肿消退,同时起到减轻骶骨疼痛的作用,体位干预中嘱产妇进行摇晃、摇摆等动作,能够提升产妇的舒适性,有助于骨盆摆动,减轻手臂、手腕的紧张性,加速胎儿旋转,纠正胎位,促进产程前进,加快分娩速度,手膝位能够使产妇取得较佳的支撑作用,可进行适当休息,放松身体,利于产妇体力的恢复,体力的保持更利于第2产程的进行[3]。
初产妇剖宫产率较高,除胎位不正、脐绕颈等主观因素外,初产妇忍受不了疼痛,或产程过长等是主要因素。而产前早期体位干预的应用,通过提升初产妇对分娩过程的自我控制,疼痛减轻,避免了初产妇因过度疼痛而选择剖宫产,有效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同时,体位干预能够促进规律宫缩的提前到来,减少产程时间,促进分娩顺利进行[4]。该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产妇,提示产前早期体位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进一步证实早期体位干预应用于初产妇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产前早期体位干预通过提升产妇分娩控制感及自我效能,应用于初产妇效果显著,有效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