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应用研究※
2019-02-22孔红梅吴跃伟陈萧洁
孔红梅,吴跃伟,陈萧洁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儿童孤独症(autism)是一种多发于男性少儿中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语言障碍,智能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神情呆滞,对外界刺激反应不敏感,注意力不集中,眼神游离涣散;易发怒、烦躁,对不了解的世界有抵触情绪等[1]。儿童孤独症会对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次研究选择86例儿童孤独症患儿,分析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86例儿童孤独症患儿,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儿男33例,女10例;年龄2~9岁,平均(4.5±1.6)岁。对照组患儿男30例,女13例;年龄2~8岁,平均(4.5±1.6)岁。脾气暴躁19例,动作怪异18例,自言自语15例,不理他人呼唤17例,规避与他人对视12例,智力障碍2例,语言障碍1例,不和他人交流2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符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2];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评分≥67分;监护人与患儿均支持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无语言交流能力,但是对事物与图片有着一定程度的认知能力。
1.3 排除标准 脆性X综合征、精神发育迟滞、Asperger综合征、染色体异常或其他与孤独症有关的精神疾病;无语言交流障碍;具有严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等症状;无法配合完成此次调查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具体内容: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沐浴训练、如厕训练、更衣训练、饮食训练、晨晚间护理、清洁护理、药物注射、生命体征监测等。
2.2 观察组 在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以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为指导的康复护理。具体内容:1名家长与1名护士分别站在患儿身后与面前,由患儿身后的人对患儿进行提示,站在患儿身前的人作为患儿的沟通对象,执行PESC训练的第1、2阶段,即拓展主动性与以物换物的训练,每日30min,每周5d。把日常生活的场景作为主要的教学和教育训练环境,需要随时随地、就地取材并且反复练习,从生活中学习。带患儿走出家门看外面的世界,增加患儿接触外界的机会,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其融入社会。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儿综合情况,与患儿家属共同制订符合患儿实际状况的康复训练计划,指导其与患儿进行适当的肢体、语言、眼神等方式的情感交流,并引导患儿家属多多抚摸、拥抱患儿,让患儿感受到父母对其的关爱和亲情的温暖。康复技师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康复游戏训练,潜移默化地提高患儿的手眼协调、语言表达、社会技能、生活自理等能力,加强患儿对家属的依从性与亲和力。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对患儿进行心理教育量表(PEP-3)评估。本文研究使用PEP-3行为与发展副测验部分,内容包括行为特征-语言、行为特征-非语言、社交互动、情感表达、模仿、大肌肉、小肌肉、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认知10大项与172小项。所有项目分数以2、1、0评定,2分为通过,1分为部分通过,0分为未通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PEP-3沟通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PEP-3沟通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孤独症患儿干预前后PEP-3沟通评分比较(分,x±s)
(2)PEP-3体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PEP-3体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EP-3体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儿间PEP-3体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孤独症患儿干预前后PEP-3体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儿童孤独症患儿干预前后PEP-3体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43 27.89±9.7631.42±4.22△ 2.0131 0.0473对照组 43 28.13±9.4131.54±4.12△ 2.1767 0.0323 t值 0.1160 0.1334 P值 0.9079 0.8942
(3)PEP-3行为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PEP-3行为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EP-3行为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儿童孤独症患儿干预前后PEP-3行为评分比较(分,x±s)
4 讨论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孤独症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这些障碍影响患儿的认知和行为,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会给患儿家属及家庭带来巨大精神压力与经济压力[2]。孤独症患儿的语言障碍可能发生在各种语言层面上,但孤独症的核心问题是患儿不能自如地使用语言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3]。常规护理干预是儿童孤独症护理的主要方法,通过行为训练、语言训练、外界社会感知训练等内容促进患儿康复,但是患儿独处时通常会神情呆滞,对外界刺激反应不敏感,导致常规护理干预无法产生良好的临床效果。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是一套专门用来训练儿童孤独症患儿与他人进行沟通的系统,其特点在于通过图像作为辅助让患儿学会沟通。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有着完善、科学、严谨的训练原则与训练方法,康复医师应指导患儿了解训练原则,避免训练中患儿不良习惯的养成[4]。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训练,需要做好以下内容:以患儿家长和特教老师为主,保证训练人员有耐心和爱心,与孤独症患儿交往,需要使患儿先对训练者好奇且无敌意,双方才能进行沟通,继而实现护理。把要学的技能内容分成若干个细小步骤,要求患儿完成,对患儿进行鼓励,以奖励制度促使患儿完成训练沟通任务。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过程中,切忌操之过急,要有恒心[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以PECS为指导进行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心理教育量表(PEP-3)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说明将PESC应用于孤独症患儿,可有效提高其PEP-3体能评分、沟通评分与行为评分。由此可见,在儿童孤独症患儿康复护理中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语言功能,提高患儿的社交能力,利于后续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