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传授到发展思维
2019-01-10唐彩斌特级教师
唐彩斌(特级教师)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素养本位下数学课堂的方向在哪里?关注思维、关注能力应成共识。
教学目标:不是“刷多少题”,而是锻炼思维、形成能力。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获得海量的题库已变得轻而易举。然而作为课程的内容不应是简单的堆砌和零散的“拼盘”,而是需要有序有机地构建起整体的“金字塔”。决定着学生数学素养的已不再是题的数量而是质量,衡量一个学生的获得也不再是题目的多少而是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不是为了学会做多少题,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学内容:不是“超前超标超多”,而是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
对于基础数学的内容,应该对照核心素养来增减。教学中关注得不够的核心素养,那就需要增加。比如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果原来教学的内容都指向于同一种核心素养,那就需要精减。比如机械的繁琐计算和套类型解决问题。与时俱进改造数学内容,让数学变得有意思,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意义,通过有挑战性的数学吸引学生主动积极思考,体会到学习中成长的乐趣。
教学方式:不是“跟着学、照着做”,而是“主动想、合着做”。
我们常说:学生为本。“跟着学、照着做、反复练”,也许是学习的常态。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舒适区。对于教学来说,处在教师的最佳舒适区时,不一定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发展区。为了学生,有时需要跳出教师自己的舒适区。数学实验、数学阅读、数学魔术、数学STEM,数学学习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我们改变一下方式,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操作起来、讨论起来、思辨起来、合作起来,他们总能带给我们精彩。
教学评价:不是“唯分数、唯结果”,而是“重表现、重结果”。
教育者的眼里不能只有“分”,而没有“人”,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一说数学好不好,脑子里冒出来的就是“考试能得多少分”。学习数学的丰富多彩的过程最后就剩下一个冷冰冰的分数,无法再现学生曾经火热的思考和勃勃的生机。即使是分数,我们也应该置身大数据的背景下,刻画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描述学业的等级绝对水平。我们也要努力拓宽维度,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所得,从知识、技能、思维、习惯、情感等多方面考查,留下学习过程中的资料作为档案,留下鲜活可感、现场重现的学习痕迹,来展示学生学习数学的丰富收获,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体验学习成长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