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9-01-09梁善良
梁善良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高能量关节骨折,因膝关节受力创伤,从而导致骨折,临床表现多以膝关节韧带损伤、关节软骨为主;该症缺乏稳定性,容易诱导多种并发症,治疗不当将导致患者膝关节畸形或关节功能障碍,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痛苦和经济负担[1]。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人进修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3D打印技术进行内固定植入治疗,共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7.5±6.0)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植入治疗,共5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8.5±6.5)岁;两组患者均经已通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测,符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断标准,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患者均为自愿参加;其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3D打印技术进行内固定植入治疗,建立胫骨平台,选择系统Mimics14.0,将钢板CT扫描数据导入,调整阈值后进行三维重建,依照型号、规格、生产厂家等因素进行整理输出,导入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内固定植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选择层距0.5 mm,导入患者CT数据,选择软件Mimics17.0,编辑所需像素集合,将各骨块像素集合分离后针对其三维模型进行不同颜色标注,以作区分;通过3DObjects窗口对各色块进行虚拟复位,并根据其模拟过程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将复位整合骨折模型导入软件并执行3D打印。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选择不同植入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Sander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检测,临床对比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指标,总分40分,36~40分为显效、16~35分为有效,低于15分为无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指标,满分100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0~59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式:采用SPSS14.0计算研究数据,采用率(%)表示数据描述,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中39例显效,11例有效,0例无效,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中31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有效率为88.0%(χ2=7.454,P=0.006),观察组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中34例非常满意,15例满意,1例不满意,综合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中30例非常满意,13例满意,7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6.0%(χ2=7.437,P=0.00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复杂胫骨平台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病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关节内骨折,其病发率高,且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多由外力创伤所致,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改善临床效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胫骨平台是指胫骨与股骨的下端接触面,属于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胫骨平台骨折因外力影响,力传导由足沿胫骨方向,作用于膝部,从而导致其产生扭转力,导致外侧或内侧平台发生骨折或韧带损伤[2]。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出现肿胀、疼痛、麻木、活动障碍等,关节内存在积血。临床检测以X线检查为主,通常取患者膝关节正侧位,进行膝关节CT扫描与三维重建。临床研究发现,骨折患者因其自身不同情况在内固定治疗中拥有不同的治疗需求,3D打印模型具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可大幅度降低准备时间,提升配合度[3]。将虚拟手术设计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升内置物一次性放置准确率。本次研究发现,在结合生物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方式,促使钢板匹配和骨面匹配,提升其合理性,两种方式能够有机结合,实用性强,无不良反应,通过三维模型进行手术,加强其虚拟技术的有效率,继而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改善临床效果;同时为患者提升更高的植入价值,提升治疗满意度,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满意度,对比单一治疗方式优势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