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台文化类节目服务功能的强化策略

2019-01-09林永平

中国记者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台州市类节目成语

□ 文/林永平

内容提要 城市台如何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解读与大众化表达有效结合,打造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群众基础的文化类节目?本文以台州市广播电视台近年来的实践为例,从“深耕大众路线,拓展服务广度”“做足实用文章,提升服务精度”“强化价值引领,开掘服务深度”三方面论述城市台文化类节目服务功能的强化策略。

近年来,台州市广播电视台与台州市教育局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面向全市中小学生举办了共七届的“台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台州市成语英雄”和“台州市诗词大赛”,并以季播的形式,将每届比赛均拍摄、制作成12期节目,在台州电视公共频道周末的黄金时间播出。这些节目秉持服务大众的理念,在拓展服务广度、提升服务精度、开掘服务深度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随着服务力的持续提升,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影响力、引导力,彰显了城市台在传承文化、启迪人心方面的媒体担当。

一、深耕大众路线,拓展服务广度

文化类节目发展有其自身特殊性,它脱离精英文化语境,并需要在不断流变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有其内在的精英气质。[1]文化类节目只有以“平民视角”展现“精英气质”,实现大众参与、口口相传,才能经久不衰,焕发蓬勃的生命力。《台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台州市成语英雄》《台州市诗词大赛》面向的是中小学生,看似窄众传播,但通过前期预热阶段的宣传,录制时的网络直播,播出时的在线同步答题,播出后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手段,致力于文化亲民,不断提升受众参与度,拓宽受众面。

(一)创新推广方式,实现“广发动”

活动举办前,节目宣传片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和简单的活动介绍,而是走上街头的“随堂测验”。节目组带着书写板走进校园、社区、公园等人群集中的地方,采访各个年龄段的老百姓,以“习以为常却被深深误解”的汉字来预热话题,引发兴趣点,通过体验式、互动式的宣传片来炒热话题,提高受众的期待度。“六根清净”“溏心鸡蛋”……耳熟能详,下笔前却犹豫不决,有的参与者发朋友圈感慨“论键盘时代‘半文盲’的自身修养”。在活动举办期间,节目组还进校园推广,让学生参与汉字听写,挑战成语的“你比划我猜”,感受诗词的“飞花令”,随机采访学生、老师,拍摄成短片,插播在每期节目中。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节目中20名选手的表现,而是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五届《台州市汉字听写大赛》、一届《台州市成语英雄》、一届《台州市诗词大赛》,我们共进入近300所学校推广,涉及学生40多万人次。

(二)创新互动模式,实现“广参与”

每一场节目录制均进行网络直播,观看直播的朋友可以撒花、评论、为选手助威、预测晋级队伍,也可以随时提问。主持人担任大众的发声者,评委成为答疑解惑的导师,这不仅仅是一场竞技,更是舞台上的“文化秀”,是全民狂欢的文化盛宴。每场比赛约有2万人观看直播,与选手同步答题。主持人现场通报手机端参与者的正确率,为参与者点赞;评委现场回答观众提问,让他们有同台竞技的“临场感”。一个多小时直播结束后,移动端显示参与者的答题正确率以及排行榜名次,大家表示“意犹未尽”,纷纷把自己的“成绩单”分享到朋友圈。节目播出过程中,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节目组开发与节目相关的互动游戏,万人参与,好评如潮。

二、做足实用文章,提升服务精度

(一)更贴实际,在匡正谬误上下功夫

文化传承必须严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媒体发声,为大众纠错,是社会使命。孔子云“过则勿惮改”,文化类节目帮助大众去记忆、去纠正,彰显媒体担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相近的字词,拿捏不准就很容易写错、误用,很多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小烦恼”,《台州市汉字听写大赛》犹如是字词的“辩白”,帮助人们适时纠错。例如“共渡难关”,很多人不假思索就提交答案,习惯性地将“渡”写成“度过”的“度”,台上选手的正确率为50%,台下观众的正确率为30%。评委老师耐心分析“度”与“渡”的差别。关于成语释义的误解,评委老师也借此机会澄清,如“炙手可热”,常被误用来形容“事物盛行”,其实是指“权势大、气焰盛”,最初是形容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手握大权,气焰嚣张。很多观众看完节目后表示“很受用”,调侃道“以后可以少闹点写错字的笑话了”。

(二)更接地气,在心理贴近上求突破

文化传播凸显地域属性,才能增强本土观众的荣誉感与自豪感。有学者提出,“地域文化应当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 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质为城市台文化类节目创作提供了特有的文化滋养。”[2]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台州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终点站,晋唐以后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批的诗作,“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千百年前,杜甫便如此赞誉台州。《台州市成语英雄》中提及“逢人说项”,典故中的唐代诗人项斯便是台州人。《台州市诗词大赛》也考了很多与台州相关的诗词,比如李白的“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写的是天台哪座山?评委分享文人墨客在台州的所思所想,激发大众的本土情结,让大家更加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开设文化类节目,是为了拉近传统文化与观众的距离,而不是让观众“望而生畏”。《台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台州市成语英雄》《台州市诗词大赛》在题目选择上尽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选择的词汇或诗句都是平时生活中都用得上,常见但可能被忽略的。微信公众号“台州电视公共频道”配合节目每日推荐一个成语或一首诗,详细解读它的含义与用法,鼓励粉丝们在日常交谈写作中养成“用成语、用诗句”的习惯。如用“惩羹吹齑”代替“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用“腹有诗书气自华”代替“主要看气质”。久而久之,激发了不少年轻人的兴趣。

三、强化价值引领,开掘服务深度

文化类节目犹如情投意合的朋友、内外兼修的长者、诲人不倦的良师,在拓宽受众知识面、丰富大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要在精神层面服务受众,让藏在文化背后的深刻哲理感染人,用言简意赅的词汇、耳熟能详的典故、耐人寻味的诗句陶冶人。

(一)做强感染力,从精神层面启迪人心

大众伴随着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观众理性的回归,由简单的世俗审美逐渐转向更为成熟的批判审美,电视节目只有具备更深内涵和更富启迪性的内容,才能拨动大众的心弦。受众需求已从肤浅的“悦耳悦目”层面提升至深层次的“悦心悦神”层面。[3]文化类节目的创作要满足大众求真、求知、求美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文化缺失导致精神空虚,净化荧屏迫在眉睫,如琢如磨、如切如磋,深耕传统文化,探寻文化的深度,提升自身的高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有助于提高观众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台州市汉字听写大赛》解读“多闻阙疑”这样严谨的学习态度,重温“卧薪尝胆”“闻鸡起舞”这样的著名典故;《台州市成语英雄》分析“万顷之陂”“虚怀若谷”这样的不凡气度;《台州市诗词大赛》畅谈“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发人深思的诗句。评委通过讲解这些词汇、诗句,传递的是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哲学,给观众以启发,让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振精神。《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文化类节目旨在让受众“有所得”,即以“文化”为起点,以“化人”为目标,让文化发挥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作用,达到“以文化人”之目的。

(二)做强感召力,从认同角度凝聚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做好现代化阐释、大众化表达,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有专家学者认为,文化类节目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认知价值和文化启示意义,最大感召力在于唤起民族的自信、共识和共鸣,凝聚民族的自信心和自信力,具有很强的价值引领作用。《台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台州市成语英雄》《台州市诗词大赛》挖掘、呈现、传播传统文化之美,以兼具趣味深度、令人身心愉悦的姿态走近大众,用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吸引着各个年龄层的观众。观众看了节目后,感受到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既成为受益者,又成为传播者,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传播中国文化,在经典中寻求文化基因,在传播中树立文化自信。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的文化自信,展现的民族自豪感才是文化类节目真正追求的社会价值。文化传承贵在“接力”,让人人成为传播者,才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使之与时俱进、生生不息。

【注释】

[1] 颜梅,何天平.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嬗变轨迹及文化反思[J].现代传播,2017(7):87-90.

[2] 刘桂荣、张淑玲:《城市电视台地域文化类节目创新探析》,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年版,第282页。

[3] 郭玉格.中国电视综艺的深层次娱乐现象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台州市类节目成语
台州市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
黏黏花
拼成语
防风林莫名枯死,引出一起重大环保案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7·15”废酸倾倒案告破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