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记者》2018年总目录

2019-01-09

中国记者 2018年12期

每月评论

1-5 集聚“睿实力” 领航新时代 ——2018新闻舆论工作重点的前瞻与建议 本刊特约评论员

2-5 不忘初心 自塑形象 ——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角度看 本刊特约评论员

3-5 媒体大数据“热”中的矛盾与前景空间 本刊特约评论员

4-5 努力营造以人民为中心的舆论氛围 本刊特约评论员

5-5 记者的价值 本刊特约评论员

6-5 在返本开新中坚持真理 ——新时代条件下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本刊特约评论员

7-5 更好把握传播规律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本刊特约评论员

8-5 回归事实,坚守真相 ——新媒体时代如何拒绝不实信息、树立好“文风” 本刊特约评论员

9-5 新闻舆论工作的三大突出贡献 本刊特约评论员

10-5 打好定音鼓 吹响进军号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本刊特约评论员

11-5 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 如何将“五个指头”攥成“一个拳头” 本刊特约评论员

12-5 提升“四力”强化本领 推出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本刊特约评论员

特稿

7-8 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 蔡名照

11-08 坚定“四个意识” 坚持守正创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21”重要讲话 何 平

特别策划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10-08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更好发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蔡名照

10-12 以高质量传播提升中国话语力量 周树春

10-16 化最大变量为最大增量 让主流声音响彻主阵地 双传学

10-20 用创新手法展现真实中国 卜 宇

10-24 守正创新 深入推动主力军深度挺进网络传播主阵地 郭 强

10-27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 锻造新时代广电队伍的若干思考 邵晓晖

10-30 着力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 杨 颖

特别关注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出版的意义及学习领会

1-8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 不断提升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蔡名照

1-12 以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开创新时代新华社事业新局面 ——“学习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 通讯社”研讨会暨2017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研讨综述 王 会

3-8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是怎样编撰出版的 本刊记者

3-12 立足三个视角,把握四个重点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 孙承斌

3-14 系统梳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重要成果 ——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有感 史安斌

4-8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创新观点和精神要义 柳昌林

4-11 以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为指导,实现新时期地方党报转型发展 ——以《丹东日报》的发展实践为例 龙慕云

5-8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记协贺信的丰富内涵 陆绍阳

5-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策略探析 王灿发 陈荟词

5-14 打牢理论功底,深嗅泥土芳香 ——学习《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有感 刘立纲

5-17 学懂弄通做实 全面提高“四力” ——结合地市报新闻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 蔡志勇 何运林

论坛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媒体思考与实践

1-16 识大势 讲规矩 重创新:做好新时代党报工作的思考 谢国明

1-19 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的困难与突破 梁建平

1-22 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将羊晚集团建成现代 传媒文化集团的几点思考 刘海陵

1-26 直面社会热点和公众关注,切实提升党报“四力”的方法与路径探析 陈作平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学习解读

2-43 “新时代”下中国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新任务 ——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有感 程曼丽

2-45 本色、底色、亮色、特色——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新境界 孙志平 甘 泉

2-49 倾心打造公信力,应对新形势下的话语挑战 江作苏 黄岭险

2-51 新形势下地方新闻网站“网络问政”的创新探索 ——胶东在线“网上民声”的样本意义 邓兆安 孙玲姿 崔景友 宋 君

2-55 2018媒体新年献词观察 ——特点、变化与问题 王欢妮 越明瑞

2-58 《中国纪检监察报》:以新面貌、 新思路提升专业报核心竞争力 闫 鸣

3-37 拥抱新时代 践行新思想 更好履行党报集团职责 管 洪

3-40 从“了解”到“理解”: 拓展中国新闻对外传播深度广度的思考 李 灿

3-43 新媒体时代调查报道的困境与出路 李钧德

3-47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在上海两会报道中的亮点与创新 傅贤伟

4-43 融合转型大势下,新华社探索出哪些供稿服务新模式 储学军

4-48 杭报集团:以“蜕”为进,实施新时代智媒体“五四”工程 董 悦

4-50 《新京报》全国两会报道15年回顾思考 王 悦

4-52 《解放日报》“特稿”:以深度调查报道引导社会心态 林 环

4-55 《中国日报》:适应媒介新格局的国际传播架构设计与传播拓展 贺幸辉 柯荣谊 张 宵

5-48 媒体融合转型的目标与路径 ——大众报业集团融合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梁国典

5-51 《泉州晚报》: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学习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 叶燕民

5-56 以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为统领 努力将羊晚集团建成新型文化传播集团 刘海陵

5-60 一部军旅《那兔》为何“火”遍网络 ——青少年国防教育宣传如何有血有肉、过好网络关 贾启龙

5-63 从新华社一则“刷屏”报道看如何讲好校园故事、中国故事 赵振宇

6-22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报告 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

6-30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三个维度 ——从习近平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说起 李 成

6-33 《参考消息》:探索“借嘴说话” 创新舆论引导 陶德言

6-36 “那年,我们21”现象级传播如何炼成 ——新华社系列融媒报道重点案例剖析及系统性创新思考 张 倩

6-39 新时代地方媒体融合发展的三道历史性命题 方立明

7-33 把握系统性和时代性特征 全面领会习近平新闻思想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7-37 习近平新闻思想与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管 洪

7-43 内蒙古日报社:探索深度融合、移动优先的转型新路 吴海龙 徐 峰

7-47 郑州日报:以打造精品特刊提升党报品质 张子明

7-50 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的五个变化 钱黎明

7-54 地市媒体融合转型跨地域传播路径探讨 陈 东 李 剑

8-22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 自觉践行新时代主流媒体职责使命 ——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实践看主流媒体的担当作为 徐体义

8-26 步入智能互联新时代:中国新媒体发展趋势 唐绪军 黄楚新 王 丹

8-30 中国税务报社:构建全媒体矩阵 做税收权威信源 卜祥来

8-32 精神文明报社:行业报“逆袭”巧借“四力” ——以打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全媒体中心为例 张文艺

8-35 《半月谈》: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创新理论宣讲的新路径 ——以50集微视频《“理论达人”解读十九大》为例 孙爱东

9-24 新媒体主导纸媒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练蒙蒙 邵 平

9-27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央编辑部:当好媒体融合的神经中枢 曹苏宁

9-30 长沙晚报创新主题报道的路径探索 徐 辉

10-32 变革:数字化社会的媒体智能化发展 刘思扬

10-34 特区生日“融媒爆款”是怎么“特制”的 ——深圳特区报“特区建立38周年”全媒体报道引发刷屏的启示 周 斌

10-38 融合传播环境下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 ——以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系列报道为例 杨 旭

10-41 融合发展:如何让“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来自上海报业集团融合发展的启示 张 垒

11-16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努力谱写新闻宣传工作新篇章 张百新

11-20 传承创新,走出一条富有岭南特色的羊晚转型发展之路 刘海陵 雷 鸣

11-24 中国故事,海外记者怎么讲? ——《参考消息》涉华精品报道的启示 陶德言 李 颖

11-27 中国新闻奖首设的 “媒体融合奖项”获奖作品评析 田晓凤 张 伟 雷跃捷

11-50 切实履行新时代党报使命任务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贺信发表一周年 张宝富

12-8 聚焦聚力“四心”要求 唱响主流声音壮大主流舆论 双传学

12-12 聚合“四力” 锤炼铸就宣传思想工作精兵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21”重要讲话 史安斌 胡 宇

12-15 建设自主可控平台,深入推进媒体融合 ——苏州广电打造区域性新型主流媒体的实践与思考 沈 玲

12-18 内容智库化 传播智能化:以大数据为抓手促进都市报融合转型 王海军 王卫国

12-23 如何提升主题宣传的“颜值”与“气质” ——从新华社报道看如何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吴 晶

封面专题

共同感悟2017新闻传播的变革与探索

1-30 新闻传播学者的2017:观点、事件和人物 刘海明 王雅迪

1-33 2017年媒体版权研究的现状、问题与趋向 朱鸿军

1-36 2017新闻传播活动的10张面孔 ——规范化、智能化与范式创新 李 璐

1-40 2017,新华社《视·觉》继续深耕 签约摄影师队伍聚焦图片新需求 任正来

1-42 从人工智能到AR世界:2017中国纸媒的融媒探索 ——从《钱江晚报》的改革谈起 蒋梦桦

1-45 2018:内容生产的风口与趋向 ——来自“新内容探索者大会”的片断思考 张 垒

1-49 感受来自地方媒体“厨房”的声音 ——《荆州日报》“党报云中央厨房”建设一年来的思考 代志武

1-52 2017:在文化类节目中寻求突破、打造风格的历程与思考 ——江苏卫视《阅读·阅美》如何“打捞”网络美文,深挖草根故事 周璐璐 王海敬

1-56 一位青年新媒体编辑的2017成长关键词 酒瑞英

这几年,我和我们所做的调查报道:变革、趋向与问题

2-8 一篇新华社报道是如何产生重大反响的 新华社记者

2-11 新媒体环境下调研报道的议题、方法和形态变革 张志安 陈子亮

2-17 大数据调研体系:调研新手段的探索与运用 ——从新华社江西分社的实践谈起 刘 菁 郭远明 高皓亮

2-20 穆青调查研究观及其对新时代新闻工作的启示 王晓宁

2-24 用新闻调查“笨办法”和不变的求证精神应对“后真相”时代 ——五人“小”部门四年两获中国新闻奖 六年累计采写近百篇深度调查的感悟 林 培

2-28 北青报的新尝试:突发事件深度报道的团队化采写 宋建华

2-32 全球媒体调查报道创新观察与发展方向 邱嘉秋

2-35 借用新媒体、新技术做接地气的调查报道 ——《温州都市报》调查报道案例解析 潘达源

2-37 “新时代”的调研报道:“变”在哪些方面 贾 娜

2-40 一篇触动百亿产业的调查报道如何写就 韩 振 柯高阳

面对技术变革,我们还将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

3-17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闻生产和分发平台—— 新华社“媒体大脑”的主要功能和AI时代的新闻愿景 傅丕毅 徐常亮 陈毅华

3-21 “聊”出来的新闻:国内首款“聊天新闻”APP运作密码 ——央广下文客户端的探索与实践 梁 伟

3-24 “上游新闻”:优化用户体验 “赋能”智慧采编 刘长发 陈 懿

3-26 人工智能:一位科技工作者对传媒人说…… 郑海涛

3-29 从传播方式到形态:人工智能对传播渠道内涵的改变 张洪忠 石韦颖 韩晓乔

3-33 国际媒体人工智能应用的技术路径与未来走向 刘 滢 苏慧文

2018,开局之年两会报道的新变化、新亮点

4-15 书写新时代万千气象凝聚全民族磅礴力量 ——新华社2018年两会报道全程领跑全面覆盖 新华社总编室

4-19 立足特区,助力改革开放再出发,凝聚共襄盛会的磅礴舆论力量 ——深圳报业集团2018全国两会报道回顾与思考 陈 寅

4-23 改进对外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全国政协委员怎么说 本刊记者 梁益畅

4-27 《中国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海霞——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应把握好四个“度” 本刊记者 梁益畅

4-30 本刊圆桌论坛:全国两会该如何“提问”? 7位记者分享提问心得 本刊记者

4-36 从2018两会“爆款”产品看融媒报道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张 倩

4-41 亿级“爆款”短视频《福气广州》是如何打造的 ——从《广州日报》两会新媒体报道看融媒内容生产模式变革 田小平 何 超 陈向军

海南特区30年,传媒业发展及纪念性报道探析

5-21 高站位精谋划抓统筹,以高质量新闻宣传 凝聚起建设美好新海南强大正能量 ——专访海南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 本刊记者

5-24 南海潮涌听涛声 ——新华社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报道实践与思考 凌广志 王晖余

5-27 多端发力融合传播 浓墨书写海南故事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报道体会与思考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专题报道组

5-31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展现地方党报的新气象新作为 ——海口日报社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30周年主题报道的探索与思考 张树广

5-35 记者,要成为青山绿水的守护人—— 在这里,做了持续30年的生态环境报道 姜恩宇

5-38 海南建省30年传媒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卿志军

5-43 站在历史的节点,看海南报业的拓荒、瓶颈、裂变 金乐敏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研究的变与不变

6-8 传媒研究:如何面对“新进者”的冲击 张涛甫 王智丽

6-11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实务研究创新路径探析 ——一些传媒观察类公号带来的挑战及启示 王 洋 薛金丽 李 延

6-15 让知识成为社会的知识:新时期新闻学术传播新渠道及方式创新 吴 飞

6-18 《新京报》媒体观察公号操作亲历 ——从“新京报传媒研究”看新形势下传媒研究的变化与创新 李 晨

以融合发展推动新闻创新从“文风”问题到职业素养:新闻人才队伍建设再思考环境舆论监督:方法与策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庆祝改革开放40年:报道理念与路径聚焦中国新闻奖:优秀新闻作品是这样炼成的

7-16 新华网智能化编辑部建设路径探析 田舒斌 郭奔胜 王宇航 刘 冬

7-21 “人工智能”不能替记者做什么 李 俊

7-24 《学习进行时》:深化融合思维用智能化助力领导人报道再上新台阶 周红军 王子晖

7-27 人工智能与媒体融合:技术驱动新闻创新 霍 婕 陈昌凤

7-30 MGC机器生产内容+AI人工智能的化学反应 ——“媒体大脑”在新闻智能生产领域的迭代探索 傅丕毅 陈毅华

8-08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推动建立新闻行业自律长效机制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开展新闻自律的实践探索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办公室

8-11 新媒体时代,如何看待文风问题 崔士鑫

8-15 从“浮夸文风”谈加强新闻职业素养教育 王卫明 王 楠

8-17 从厦门大学“马新班”实践看高校青年学生马新观教育的探索 黄 辉 张锡臻

8-20 真心实意向青年传授业务 曹仁义

9-08 “记者之笔”如何撼动洞庭湖3万亩“私家湖泊”? 史卫燕

9-12 中国环境报社:以报道凝聚执法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的合力 李 莹

9-15 为何监督,如何监督 ——对党报环境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 王亚楠

9-17 如何根据环保舆论开展监督报道 钟兆盈

9-20 守护好洞庭湖的记忆乡愁 ——湿地保护报道的点滴感悟 严钦海

10-53 我国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谢新洲 黄 杨

10-57 县级媒体融合的典型案例 黄楚新 王丹丹

10-61 求实求深求效 探索县级媒体融合新路 ——江西分宜县融媒体中心的实践 李建艳

10-64 移动社交:构建县级媒体融合新平台 谭 天

10-68 整合宣传资源 集聚宣传效应 ——云南大关县融媒体发展实践与启示 张书权

11-31 围绕大主题,打好主动仗 ——湖南日报社“庆祝改革开放40年”报道工作撷萃 龚政文

11-33 凝聚强大气场 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天津日报庆祝改革开放40年报道思路与实践 王立文

11-37 新华社“国家相册·改革开放40年系列”创作手记 郝方甲

11-40 创意与创新:三大央媒庆祝改革开放40年报道阶段性分析 张 倩

11-43 把握几个关系,讲透几个重点,做好改革开放40年主题宣传 涂博文

11-46 党报的责任担当 ——写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 张晓红 王玉风

12-28 脚踏祖国山川大地 写出最新最美文字 ——从行业媒体获奖作品说开去 姚 军

12-30 善用传播新技术 做好网络新宣传 ——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网络评论、网络专题作品述评 王君玲 徐 璐

12-34 一台手机的突围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柳州融水突围记》实战心得 谌贻照

12-37 记者要学会做有心人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我在中国社区矫正的日子”》采写体会 何百林

12-40 华龙网荣获两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背后的“四有”秘诀 周秋含 张译文 黄 宇

12-43 “来自巡视一线的报道”:揭秘巡视“利剑”锋从何出 李志勇 王 珍

学者界面·基金项目课题

1-58 新时期主流媒体注重议程设置有效引导舆论新方案 ——以《重庆日报》“逐梦他乡重庆人” 人物故事寻访报道为例 杨清波

1-60 涉恐报道:西方媒体的伦理困境及参考借鉴 武 楠

1-62 新闻实习生与“业务熟手”的悖论与破解 黄晓军 王山龙

2-61 新时代提升党报“四力”的意义与方法研究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四届(2017)年会综述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

2-65 守望与前行:2017社交媒体影响下的媒介治理 苏 丹 王 洋 薛金丽

2-68 2017媒体融合发展六个新动向 阮璋琼

2-70 国外民众的“一带一路观”与中国的传播策略 徐明华 冯亚凡

2-73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发展战略与启示 程 征

2-76 “四个加强”:寻找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学改革方向 赖明明 杨佳佳

3-50 我国微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 黄楚新 刁金星

3-54 Twitter平台央媒“一带一路”报道的大数据分析 ——如何打造传播矩阵 拓展“一带一路”朋友圈 毛 伟 文智贤

3-59 电视法治节目中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的特点、问题与改进 陈丽丹 张曼秋 李淑娟 周香伶

3-64 “千人千面”技术模式下政策类新闻传播的优化策略 刘 凯

3-66 新媒体环境下,幼师群体报道应客观公正,而非以偏概全 朱 萍

4-59 从“锐实力”概念演变看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与话语创新 胡 钰 沈沁怡 既要有“智商”还要有“情商”——

4-62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情境化内容生产 原平方 詹 欣

4-65 “新丝路”大型文化交流项目带来的 新闻实践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新途径 柯 泽 赵哲超 何依尔·博荣 李 荣

5-64 媒介变革背景下传统电视台的危机与重新定位 李 宇

5-67 媒体付费阅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刘海明 李 琳

5-70 从部分内容平台看在华外国人的中国故事讲述策略 ——以国际数据新闻大赛获奖作品为例 高碧瑶

5-114 数字时代科普传播的产品形式与新特点 李慧涵

5-117 国际交互式数据可视化报道新趋势 ——以国际数据新闻大赛获奖作品为例 王 晶

6-42 媒体微博运营策略创新及效果分析 ——2017年、2018年人民日报微博全国两会报道研究 朱智宾 程 征

6-47 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与实现路径初探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孙 江 王 洋

6-51 从《社会主义“有点潮”》等的热播看电视理论节目创新发展 杨 晶

6-54 新媒体时代新闻话语特点的变化及新期待 黄 敏

6-56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传播机制探析 宋 凯 刘叶子

7-57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学研究的变与不变 ——由新闻行业观察与研究类公号引发的思考 孙 江 李 婷 杨舒颖

7-60 从强制性规范到倡导性规范: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以网络安全法第十三条为中心的考察 庹继光 蹇 莉

8-38 从译电科到对外新闻翻译部:新华社翻译工作历史变迁 万京华 王 会

8-45 从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看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问题 刘 洪 罗星迪 俞舒悦

8-48 香港报业多元化经营与全媒体战略的启示 彭伟步

9-33 人工智能时代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路径探索 ——封面新闻调研报告 张洪忠 姜文琪 丁 磊

9-37 媒体智能化转型的切入口:新闻聊天机器人 阮璋琼

9-40 新时代提升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力的理念与路径 赵 曦

9-44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徐淑云

9-49 从宜兴日报看县市报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雷 霞

10-44 我国海外企业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的现状与途径 喻 杨 赖义羡

10-47 从“做人的工作”角度把握时度效 李龙师

10-50 自媒体时代高校新闻教育的模式创新 王一岚

人与新闻

1-65 在老山,见证生死线上的无悔青春 周 磊

1-66 用心“定格”梦想的归途 梁 旭

1-68 一位地市报总编辑五年二十多万字“总编辑手记”的感悟 丁浩宇

1-71 多届“跑会”资深记者:在第四届 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感悟“融合”及新特点新生态 刘乐平

1-73 传统纸媒资深记者如何“玩转”新媒体、 提升网络参与度 吴鸿英

1-76 连续九年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秘诀何在 ——一等奖作品《巡视组长——追记李泉新》出台记 江仲俞 宋海峰 游 静

1-79 五年“守候”一篇消息 ——第二十届江苏新闻奖获奖作品 《麋鹿回归大丰30年拥三项世界之最》采写体会 周湛军 韩宝贵 王 彦

2-79 泥巴汗水的学问 ——从沙垚《吾土吾民》看新一代传播学人的 学术追求与取向 李 彬

2-81 新形势下,重要报道如何高质量“速成” ——几篇“大稿”的采写过程与亲历 贾立君

2-84 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报道的背后 王卓伦

2-86 科技记者如何讲好故事 ——一篇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采写体会 刘 莉

2-88 典型“兰小草”15年追踪报道纪实 缪 磊

2-90 我和一张“纸”的故事 ——一名新华社记者的调查报道之路 乌梦达

2-91 我在朱日和的17天 陈 曦

3-69 我们的路,我们的梦 高 熹

3-71 优秀新闻人的自我修炼:如何专注而执着地做好一件事 梁发芾

3-74 主流媒体视频直播新玩法: 全国18家媒体联合直播《我们的年夜饭》 周 密 蒲 琨

3-77 地方政府大型活动如何借力打造亿级传播量 ——记2017无锡物博会与新华社的深度合作 蔡文煜 冯凭凭

3-80 再“芒”也要读报: 一名党报编辑的微信公号运营初体验 严芒芒

3-82 《怀化日报》“百姓故事”:让“草根人物”成最美新闻主角 向湘龙

4-69 看一名资深文化记者如何“功夫在诗外”,如何寄语“新人” 马 明

4-72 驻外记者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打开局面 顾时宏

5-72 2018全国两会:我专访了杨利伟 王 倩

5-74 “大眼睛”苏明娟“当选”:独家新闻发掘记 操凤琴

5-76 泛媒体时代,尤需做“专才” ——一名“老新闻”走过的由“杂”而“专”之路 侯 军

5-79 练就一双“剥洋葱之手”:五分钟也能讲好人物故事 王志强

5-81 季度荐书:细节即大局 ——从《一流大报不可忽视的细节》看媒体的 纠错力、制度力和生命力 陈禹安

5-83 《重庆日报》:18年追踪报道,探索典型传播新路径 郑家艳

6-60 追寻好记者,弘扬真精神 ——品读《方大曾:遗落与重拾 —— 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再寻之旅》 殷陆君

6-63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记喀布尔“4·30”大爆炸殉职的新闻记者 代 贺

6-66 在这里,每天都要过“武装到牙齿”的生活 ——新华社记者眼中的阿富汗恐怖袭击现场 蒋 超

6-67 战地记者安全防护经验谈 卢树群

6-70 反恐报道:一名新华社驻外记者眼中的难题与感悟 郑 斌

6-72 齐鲁晚报张刚大篷车:从媒体栏目到社会服务机构 ——一名社区记者的八年探索 张 刚

7-63 从严红枫人物报道看网络传播下的新闻初心与守望 杨 昕

7-66 青年教师公派访学的“个人指南” 文卫华

7-69 一篇稿件推动两部委发文整治公款存储“潜规则” ——在扎根基层中发现真问题、作出真贡献 郑 良

7-71 奥运会“新闻运行”探密: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 陈 越

8-51 新闻“快餐”时代,如何沉下心来做内容,成为好“工匠” 陈 欣

8-54 专注于内容,探寻媒体人的转型之路 ——对话“蓝媒汇”创始人兼CEO韩辉 王雅迪

8-56 如何在未建交国开展新闻报 道 许 雷

8-58 从一条跨度长达二十二年的新闻看条线记者的深耕 ——以宁波绿洲珠宝行劫案为例 柏建斌

9-52 贵州挂职扶贫,一次最长最深的“扎根” 田朝晖

9-57 我的“慢新闻”时光 ——一名宣传部长记忆中的记者生涯 张先群

9-60 20多年跟踪报道“木匠教授”带来的思考 鞠芝勤 栾玉树

9-62 一次“特殊”采访经历的“特别”收获 ——记王继才同志坚守开山岛先进事迹首次报道之行 孔祥鑫

9-64 驻站记者要唱好“识金”“抢金”“掘金”三部曲 赵晓勇

9-66 从市县台情况看人才流失原因与应对策略 彭培述 郭春贺 康美权

9-68 一位地方报“网络信息渔夫”的操作感悟 何福安

10-70 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新闻报道中落地生根 ——从连续19天的中俄边境乡村调研感受马新观集中教育 李凤双 管建涛

10-72 如何应对虚假信息和造谣传谣:案例与对策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媒体诚信建设专题评议会综述 本刊记者

10-74 传统报业的全媒体融合:创新传播形式,更要创建影响 力 ——对话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尹明华 尹明华 张林贺

10-78 一场与采访对象长达34年的新闻情缘 ——与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重逢的难忘时刻 邓兆安

10-80 记者是什么?谢谢你,用一生做了回答 ——追记《南湖晚报》副总编辑沈煜威 李舟英

10-83 从祁连山系列调研报道看舆论监督的正向推动力 黄文新

10-86 小切口如何反映大主题 ——小岗村首次分红新闻特写的实践思考 姜 刚 水金辰

11-52 万隆会议与亚非记协的创建 万京华 王 会

11-56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文风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对文风问题的理论思考 王秋波

12-45 新时代,我们如何做记者? 赵 承

12-47 寻“沼气报道”作者往事 溯“四向四做”定力之源 惠小勇 蒋作平

12-51 新闻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的几点思考 ——从一起最近的案例说起 刘 洁

12-54 版权之争下的新媒体资产管理 ——从现代快报三年实践看媒体融合新课题 郑春平 朱俊骏

12-57 融媒体时代,新闻人如何实现“好师傅带好徒弟” 张宇强

12-60 ·好记者讲好故事·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刘万利

12-61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张 烁

广电媒体

2-92 融媒体直播:电视新闻频道现场直播转型方向 刘红明

2-95 地方电视台:如何突破困局,走得更远更好 吕 翔

2-97 落实“两分开”,解地方广电人才困局 张 丽

2-99 调查类深度报道中出镜记者的定位思考 雷 莹

4-104 发挥“精短平快”特色优势,城市广播也能占领舆论制高点 刘广军 尹 远

4-106 徐州广电:以城市公益宣传提升两个效益 巴全东

6-90 “一带一路”广播传播中的难点与对策建议 牛 文

6-93 《中国影像方志》传播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的实践探索 阚兆江

6-95 《国家宝藏》:中国原创电视节目的元素解构及启示 陈 卓

6-111 中央三台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发展方向探析 王 珏

8-77 从《让改革落地生根》看政论片的创新突破 季子华

8-79 个人故事与国家叙事:中国电视纪实节目的“双重呈现” 涂凌波 崔啸行

8-82 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文化出海策略 张腾之 温世君

8-84 地市电视台新形势下如何将农村栏目做出特色、做成品牌 孙江宇

9-114 以湖南卫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部曲看新闻理念的创新 刘学波 廖雅琴

9-116 广播融媒体提升传播力的四个法则 王 红

10-106 融媒背景下广播产业发展空间与路径突破 王春美

10-108 融媒体时代市县新闻联动的创优效应 吴峰平

12-104 城市台文化类节目服务功能的强化策略 林永平

12-106 县级基层广播对农节目如何转型升级 ——以浙江省名优对农栏目 《兰溪新农村》十年求索历程为例 徐 瑛

新媒体

1-81 媒体微信公号推送频次,到底一天几次合适? 陈成智

1-83 烟台水母网:“碎片化”下门户网站 如何走好融合发展之路 牟卫平

1-85 从《长江日报》“早安武汉”看如何 用产品思维打造移动端品牌栏目 蔡传雄 朱建华

1-88 交汇点:用“四个设计”做好新闻客户端的用户管理 孔德信

3-85 从齐鲁晚报“智慧社区”看社区新媒体的作用与价值开拓 宋国庆 张 刚

3-88 政务新媒体传播的困境与破解之道 丁 利

3-91 时政新闻微信标题制作精准化“三式” ——以“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为例 辛冬妹

3-93 当下VR新闻制作的缺陷与未来发展 杨 曙

3-95 从济源日报社新媒体平台创新看社群运营探索 齐新颜

4-108 从“大小新闻”客户端看地市报业APP本土化战略 郑勇军

4-110 近期网络谣言的新变化与应对之策 ——以辽沈地区重点网络谣言事件为例 王立欣

4-113 用全景技术为平昌冬奥会新媒体报道插上“翅膀” 周继坚 王妤心泓

4-115 媒体融合中“以端为先”内容打造的困境与出路 赵晓梦

6-98 5000万级主旋律“爆款”如何炼成 ——从短视频《戏精女护士》看《晶报》“视频优先”探索 李鸿文

6-101 巧用新媒体平台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滨州医学院新媒体平台“E梦园”的探索 王朝荣

7-74 传统电视媒体介入短视频传播的策略探析 ——以嘉兴广电集团实践为例 杨明松

7-76 短视频实现健康传播的“四个要点” 李 阳

7-78 短视频社交APP的内容分析与伦理困境:以“抖音”为例 焦学振 唐延杰

7-80 湛江日报:20天增长100万微信粉丝是如何做到的 韩海冰 许 冰

7-83 激活主流思想舆论“端网微”阵地 ——重庆市委党刊融媒体的创新探索 况晓静 全 丽

8-86 从“浙视频”看地方党报如何深耕视频产品 方 力

8-89 2018俄罗斯世界杯融媒体报道新生态 贺俊浩 裘 娇

8-92 我国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的问题与对策 卢守高

8-94 蒲公英评论网络互动平台:教育评论理念与操作创新 张以瑾

8-96 时政类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特色研究 ——以《北京青年报》“政知”系列为例 程 思

8-98 新时期做好党报微信公众号的三大抓手 ——以池州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 刘方婷

9-71 从“赣鄱云”实践看全省一张网融媒发展模式 周 莉

9-73 “规定动作”能不能做出“10万+”爆款? ——海南日报新媒体“创意工坊”实践案例剖析 陈成智

9-77 地市网站新闻内容生产的四个关键点 王永刚

9-79 移动社交时代,媒体“语态”转化的三条路径 郭 蕾

10-110 从一个数据新闻产品案例看数据新闻如何走得更远 ——以H5《世界环境日丨小红车相伴十年 看你为减排做了多大贡献》为例 张妍婷 毛玫菁

10-112 创意融媒体产品如何唱响唱好主旋律 ——以南方报业打造的广东医生主题歌《相信》为例 曹 斯 戎明昌

11-59 主流媒体的抖音账号运营攻略 程 征 周燕群

11-63 用好短视频“新闻富矿”,讲好普通人非凡故事 袭祥德

11-66 移动短视频的发展趋势与思考 王舒怀

11-68 北京时间的“暖视频”战略 王 星

11-71 《陇东报》全媒之变:从相“加”迈向相“融” 黄天洲 禄永峰

11-73 从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运营看文化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规律 厉思璇

12-62 新京报视频转型的历程、理念与困惑 王爱军

12-65 从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诞生看媒体融合: 媒体应用场景就要AI到底 何 强

12-67 北京市属媒体移动传播效果及转型策略分析 李 政

12-70 专业类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提升策略 ——基于9种微信公众号的比较分析 吴素华

12-73 做精内容、做强服务、做优推广:城市台手机客户端营运策略 孙小平 武 彪

地方

1-91 惠州报业:“组合拳”传播,提升党报引导力影响力 蒋勤国 何万明

1-94 厦门日报社:增强党报“四力”的四个着力点 汪金铭

1-96 《新乡风·心家园》如何讲好乡村振兴的“厅堂故事” 周向勇

1-98 金华网红评论专栏《人可微言》:接地气,有读者 何生英

2-108 一名地市报视觉设计者推进新闻可视化,提升 报媒“四力”的思考与实践 ——以《金华日报》为例 徐 彧

2-111 《金陵晚报》:从气象新闻“变脸”看都市报的突围 王 华

2-113 《十堰晚报》:以特刊报展汇聚城市奋进精神力量 朱 江

2-115 镇江报业:以“京晚艺术+”开辟地方艺术市场 延伸纸媒品牌价值 张立华

3-98 《淮北日报》:重点推进、多方发力促深融发展 张士锋

3-101 《宝安日报》:“四位一体”创新基层党报“价值链” 梁修明

3-103 《咸宁日报》:用时评提升地方党报引导力公信力 杜先龙 陈 新 邓昌炉

3-105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公益报道面临的挑战与突破 吴俊斐

3-108 北海电台:地方电台精品新闻策划的几个立足点 唐立鹏

4-92 《千山晚报》:巧用新技术,地市媒体 也能打造出“现象级”作品 郑 杰

4-93 《舟山日报》:发挥舆情信息独特作用,提升地方党报影响力 常慕城

4-95 地方报业集团“新春走基层”报道如何彰显特色 吴辉耀

4-97 《泉州晚报》:区域特色经济推广中的媒体作为 郭培明 庄建平

4-99 《扬州日报》精耕、深耕、细耕理论评论的创新探索 李 峰

4-102 《黔东南日报》:创党建品牌 引领报业发展 李田清 潘皇林

5-86 《咸宁日报》:主题报道的“四度思维”与实践 杜先龙

5-89 浙江媒体2017年主题报道特色观察评析 曹 峰

5-91 《泰州晚报》文化周刊: 用“四度空间”留住读者 打造地方文化大餐 严 勇

5-94 《温州商报》:服务地方经济 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梅喜雪

5-96 《萧山日报》:以专栏带队伍、提升影响力的实践与思 考 徐丽荣

5-99 《成都晚报》:文化传播在媒体融合中的创新实践 伍江陵

6-103 《金华晚报》:着力实体经济,以深度报道服务地方发展 张伟建

6-105 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创新传播手段,做好做精新时代民生新闻 段光欣

6-108 既是报道者,也是参与者,助力公益事业发展 毕晓亮 关妮妮

6-109 金华广电《百姓零距离》:地方台调查性报道如何提高引导力 朱晓丹

7-85 宿迁日报:重塑地市党报的三个维度 申文勇

7-87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融合转型的瓶颈、对策及思考 徐 鹏

7-90 党报地方分社如何提升境外影响力? ——浙报集团温州分社“走出去”的实践与探索 徐月萍

7-97 盐阜大众报:在“深入浅出”中创新经济报道 范 进

7-105 衢州晚报:如何用版面帮助读者聆听内心,寻找力量 席晓平

8-107 《烟台日报》:以融合创新做活做强县域新闻 邹海东 胥延义

8-109 视频制作如何坚持“小正大”原则,实现“两个效益” ——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今日消费》“今日视觉”为例 王 铙

8-112 《盐阜大众报》:10万+背后的“加减乘除” 费如星

8-114 《海南日报》:把握时、度、效, 做好“雾锁琼州海峡”报道 傅人意

8-116 《固原日报》:讲好“精准扶贫脱贫”主题报道故事 薛正荣

8-119 地方党报如何以优质内容赢得当下传播 ——从《河池日报》的几篇获奖报道谈起 黄筱钰

9-81 株洲日报:主题报道“爆款”是如何炼成的? 颜青春 李支国

9-84 借“一带一路”打开国际传播新路径 ——从《欧华联合时报》“中国品牌世界行”的 创新看华文媒体探索之路 吴 敏

9-86 让“家文化”宣传落地入心 ——《辽宁日报》新闻策划《两地书》创作谈 王 研

9-88 新时代地方媒体生态环境报道策略 ——以《广州日报·佛山新闻》为例 黄健源

9-90 《金华晚报》:强化中老年报道路径探索 张伟建

10-102 《盐阜大众报》:系统谋划,让党报典型报道叫好又叫座 江汉超

10-104 从《兰州晨报》的扩容看都市报的创新 戴凌云

10-105 从《周口日报》“记者在一线”看 地市党报如何以策划增强传播力 杜少华

11-76 基层融媒在突发灾难面前的探索和担当 ——寿光日报融媒体报道“寿光水灾”纪实 桑爱梅

11-79 公益慈善报道如何助推影响力建设 ——以鹤壁日报为例 张 凯

11-81 绍兴日报:增强主题宣传能力水平的实践探索 单滨新

11-85 与央媒同台竞技,“地方小厨”如何独辟蹊径 ——以泉州晚报参与“晋江经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为例 黄连茂

11-88 《嘉峪关日报》:弘扬传播丝路文化与长城文化 杨小红 吴万先

12-91 时代风云一纸书 守正创新踏征程 ——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新型主流媒体发展路径的实践探索 刘会敏 屈艳枝

12-96 精心做好“两山”理念报道,持续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大文章 ——湖州日报社以“两山”理念为引领做好生态报道的启示 朱乐云

12-98 嘉兴日报传媒集团:结合时代特点 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朱胜伟 陶克强

12-100 广西与湄公河国家开展媒体合作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崔玉可 黄秋秋 侯 琳 张 聪

案例与方法

1-100 “曲艺之乡”天津相声广播: 专业细分赢得广阔市场的探索之路 李 鲲 刘元旭

1-103 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漫画的六个特质 丁 安

1-105 重大突发事件地方主流媒体的应对之策 ——以江苏丰县爆炸案件为例 刘建玲

1-108 以“党刊+服务”理念放大党刊好声音 ——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社媒体融合的探索与感悟 邢 丹

1-110 “十九大十九问”系列报道: 对外报道叙事方式的一次新探索 贾靖峰 郭金超

1-112 警惕:“融”时代硬新闻导语写作常见的十种失误 武 斌

1-115 执法活动中媒体跟拍易出现的问题与公民权利保护 刘金林

2-101 新时代军事期刊理论创新发展路径探微 毛俊福 赵 辉 罗保华

2-104 《盐城晚报》:以“有感”的党建报道成风化人 征跟东

2-106 做好对外经济报道工作的四个“立足” 王 钰

3-109 都市类媒体民生新闻热线转型的探索与思考 姜鹏飞 陶克强

3-112 社区新闻报道题材的拓展路径 陈春淋

3-115 《燕赵都市报》房地产板块融合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高利锋 李 晖

3-117 广电新闻评奖中消息的常见问题与改进 曹仁义

3-119 重大主题报道专副刊的“六化”表达 金小林

3-122 重大工程报道如何与网红传播相结合吸引阅读 米金升 田 恬

3-125 总结和阐扬鲁迅的新闻观 ——读徐人仲《从新闻学看鲁迅》 李 成

4-75 网络时代香港媒体版权保护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朱志刚

4-77 新科技革命趋势下全球科技报道的重点关注与内容选择 ——立足“三个面向” 把握全球科技报道主动权 方家喜 提高站位 扬长避短 突出特色——

4-80 《紫光阁》全国两会报道的实践思考 任海军

4-82 “南都即时”如何在热点事件报道中打造正能量“爆款” 王 佳

4-85 眼见未必为实:当前食品药品报道中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 苏 婧 周盼盼

4-87 保险新闻:如何找好专业化与大众化的结合点 施蕾蕾

4-90 民族高校新闻传播卓越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马学清

5-102 多元化、个性化情境下如何更好地坚持做好大众传播 杨子平

5-105 《中国纪检监察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曹 溢

5-107 我的10年提炼、修改标题经历 江南华

5-109 把握时机,老题材新切口的地方媒体实践 何百林

5-111 从《福建支部生活》改版看党刊编辑工作的改进创新 唐瑜敏

5-114 数字时代科普传播的产品形式与新特点 李慧涵

6-75 从《羊城晚报》实践看融合发展下党报通联工作创新路径 雷 鸣 赵仲炜

6-78 《紫光阁》出新出彩、提升影响力的思考与实践 任海军 张桃英

6-80 从《福建日报》几个报道案例看党报如何讲故事 朱海华

6-82 从《中国青年报》一组系列报道看新闻深入的“五度空间” 雷 宇

6-85 四个维度解析新时期现实题材人物纪录片创作 王晓明

7-93 网络时代如何把关新闻信源 刘 畅

7-95 政治性专业性通俗性—— 一位资深环保记者的三个报道原则 吴耀辉

7-99 中国环境报:用评论引导舆论的四种方法 黄婷婷

7-101 公共安全教育中的媒体作为 ——以中国警察网公益活动“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为例 唐晓勇

7-107 居高声远唱大风 ——“大评论”理念在海南日报的实践与思考 吴 卓

8-60 《中国纪检监察报》:全方位展现监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图景 李志勇 王 珍

8-62 大数据给新闻采编带来的五个“度” ——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实践说起 屈 鑫

8-64 把握重大主题报道创新的“四个关系” ——以长江日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系列报道为例 陈晓蓉 王建兵

8-67 融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如何找准着力点 ——宁波日报报网端城建“围挡”怠政系列报道剖析 陈仲侨 赖小惠

8-69 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新闻宣传如何提升对外传播力 胡莉莉

8-70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朱立达 常 江

8-73 工会媒体如何做好监督性报道,为职工服务 章慧芬

8-75 咸宁日报传媒集团:以媒体深度融合引领传播创新 黄 胜 柯建斌 陈 新 查生辉

9-94 从区块链看经济热点新闻传播 张辛欣

9-98 以小见大,做好精准扶贫主题报道 周 静

9-101 《检察日报》:用好品牌栏目 发掘栏目潜力 张 立

9-103 精准扶贫报道的原则、误区与策略 刘激扬

9-106 如何做好铁路新闻创新 ——以《上海铁道》报实践为例 何水根

9-109 如何在行业报道中“画龙点 睛” ——海南省三亚市城市“双修”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龚后雨

9-112 新媒体环境下党报短新闻的报道路径 王智涛

10-89 从制造“爆款”到深度参与互联网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操作方法 王 佳

10-91 《辽宁日报》:深耕思想理论阵地 服务地方振兴发展 谭 怡

10-94 精细化、年轻态:融媒语境下老年报创优传播探析 崔宇宙

10-96 侦查阶段刑事案件新闻报道的操作与限制 ——以徐某某涉枪案引发的系列媒体名誉侵权案为例 谭 明

10-99 从“信阳杰克”普吉岛救人事件看正能量报道的原则坚守 何正权

10-100 自媒体时代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媒介素养,强化信仰教育 赵 平

11-91 树立精品意识 讲好江西故事 ——江西日报社九届十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启示 杨惠珍 祝芸生 张 衍

11-96 坚持问题导向 服务改革大局 ——关于做好调查报道的几点思考 张 虎

11-98 半月谈时政主题宣传的“试题品牌化”之路 王 谦

11-100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监督性报道 ——以《中国纪检监察报》纠“四风”系列报道为例 何 韬

11-103 昆山正当防卫案件报道的启示 丁光明

11-104 民族地区新媒体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 江 鸿

11-107 从《厦门日报》专栏“花花视界”看政法新闻如何讲好民生故事 郭桂花

11-109 “镇域新视角”:以微创新探索“三农”报道新思路 侯召溪

12-75 新闻采编过度依赖技术的弊端分析与预防举措 陈建飞

12-79 从港珠澳大桥报道谈重大工程融媒体报道策略 林 沛 闫思如

12-82 如何以融合思维创新重大主题报道 ——《内蒙古日报》草原文化节融合创新传播分析 翟 硕 徐 峰 张丽萍

12-85 亮在情感维系 胜在融合传播 ——“为金庸点亮襄阳城”报道的回顾与思考 王 婷 李兴会

12-87 《时代三明》“一字专题”:提升文化的可视性 杨为春

12-89 强化社交意识,让价值与需求相契:做强校园新媒体的若干思考 魏骊臻

传媒运作

1-118 《兰州晚报》:品牌营销助力报纸经营转型 宁永馨

1-120 报业自办发行供给侧改革的特点与举措 张志成 一年21场活动,构建国际化格局——

4-122 一家地方传媒如何以经营转型实现跨地发展、全国布局 韩文友

4-124 借力“智慧城市”、以整合求融合:县域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关琮严

6-113 从知识传播到知识服务:行业期刊的转型思考 李 蕾

6-116 专业报:走跨界创新之路提升影响力 ——以《浙江法制报》为例 戎蔚玲

7-110 上飞机、进班级:半岛都市报拓展发行的探索 贠瑞虎 单俊楠

7-112 地市媒体公众号如何实现年创收500余万元? ——以十堰晚报、秦楚网微信公众号为例 雷 勇 陈 环

7-114 给“老党刊”注入“新活力” ——云岭先锋杂志社融合发展实践及思考 蔡祥荣

8-101 《晶报》:传统媒体如何参与政务新媒体运营 陈昕瑜

8-105 南风窗传媒智库:非营利性专业智库的打造路径 李桂文

9-118 杭报集团:以深度融合为主线 壮大国有传媒文化集团 李 稹

9-120 《中国名牌》服务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三个视角 杨 侠

10-115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内容营销策略 ——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重大报道营销创新为例 王华岗

10-118 县级市如何让行业报发行8年创全国第一 钟兆盈

10-119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贵报传媒·全域旅游品牌国际传播中心非报产业的点滴探索 姜 洪

11-111 杭报集团华媒控股:传媒融合教育打造大文化+新生态 张韶衡

11-113 破壁体制机制 赋能媒体融合 ——长兴传媒集团媒体融合探索实践 王晓伟

11-117 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认识误区与对策 文凤雏

12-109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融合中提升传播“四力” ——银川市报社与广电整合两年来的经验与体会 陈宝全

12-111 融媒体语境下探寻专业新闻传播最优路径 ——“中国石化新闻网·行业频道”传播实践与创新 黄 振

国际视野

1-123 从2017世界科学记者大会看全球科学新闻新趋势 ——可视化、数字化、人性化 彭 茜

2-117 新时期国际报道:如何“深起来”“锐起来” 吴黎明

2-119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澳大利亚广播业新格局 王岚岚 钟 新

4-118 今日俄罗斯YouTube报道策略及启示 朱智宾 蒋玉鼐

5-117 国际交互式数据可视化报道新趋势 ——以国际数据新闻大赛获奖作品为例 王 晶

6-118 从法国政府作为看广电媒介的管理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播 刘 京

6-121 新媒体语境下假新闻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以美国拉斯维加斯枪击案为例 赵 浩 申金霞

7-117 2018年足球“世界杯”报道新技术 王艳秀

7-120 面向智能化的数据新闻: 2018美国计算机辅助报道年会的启示 肖书瑶 赵鹿鸣

11-120 中国媒体国际传播本土化策略再思考 ——以中央电视台在日本实施的本土化项目为例 李 宇

11-122 从2015至2018年报看BBC数字化转型策略 林彦君

12-114 “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舆论场的话语建构与报道框架 ——以巴基斯坦主流媒体为例 毛 伟

视觉

1-126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签约摄影师? ——一名畲乡新闻摄影人的成长经历 李肃人

2-123 “刷屏”版面《沈阳日报》“向人民报告” 特别策划如何炼成 程谟刚 兰宝刚 李德才

2-126 2018新年版面,海外纸媒怎么做 赵玉君 郭建良

3-126 《安徽日报》:从2018地方两会等报道 看新媒体影像传播路径创新 黄连广

4-126 从纸媒到微博、微信,“街拍滚叔”因何持续受关注 —— 一名“街拍”摄影记者的11年转型路 钟 昊 马 焱

5-120 三获世界新闻设计赛大奖,“浙江新闻”何以受青睐 黄 昕 包璇漪

5-123 《中国日报》:媒体插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罗 杰

5-126 从摄影部办报看地方纸媒视觉转型路径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图片中心创办《新侨艺报》的新闻实践 戚 颢

6-125 从《新京报》实践看现象级数据新闻报道如何生产 张学冬

7-123 重大节庆报道,纸媒版面如何表达? ——以广西日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专题报道为例 李宇宁

7-125 找到属于自己的摄影关注点—— 一名摄影记者拍摄深圳变化发展20年的感悟 薛云麾

8-121 摄影记者如何用镜头讲好中国故事 李 欣

8-122 不流于拍摄精彩竞技,重在捕捉球场上的故事 ——一位报道多届世界杯的摄影记者拍摄感悟 李 尕

8-125 怎样用照片讲好一个故事 ——《中国海洋石油报》专题摄影的叙事结构分析 张宗鹭

9-123 从“浙视频”看媒体视频直播的“圈粉”实践 钱璐斌 周莎莎

9-125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摄影报道如何实现“刷版”“刷屏”? ——以新华社“苗山脱贫影像志”系列摄影报道为例 李 斌

10-123 用文字拓展摄影作品记录时代的表达边界 ——国家博物馆“影像见证40年”摄影展图片说明创作解析 郝方甲

10-125 报纸版面:用传统艺术呈现新闻,可行 吗 胡德桂

11-124 融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如何拍摄大型热点论坛活动? 李 林

11-125 强调服务意识,助推纸媒摄影部发展转型 ——《楚天都市报》摄影团队“5个服务意识”的 发展策略与新闻实践 朱熙勇

12-118 我为科学家拍肖像 ——新媒体传播下的新闻环境肖像拍摄创新与思考 金立旺

摄影作品

1-封二 “广西云”:传播八桂好声音 文/叶乐阳 图/广西日报传媒集团

2-封二 穿过黑夜的“你的眼” 文 / 鲁 鹏 图 / 郭 程

3-封二 年画动起来 新春闹起来 文/鲍洪俊 图/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3-62 聚焦·平昌冬奥会 王昊飞 等/摄

4-封二 用二维视角看多维世界 文/鲁 鹏 图/ 赵颖全

5-封二 看得见的世界,看不清的前程 ——评第61届荷赛环境类单幅一等奖作品《等待自由》 文 /鲁 鹏 图 /Neil Aldridge

5-47 聚焦·第61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Erik Sampers 等/摄

6-封二 东方风送东方潮 ——《深圳晚报》集束报道庆祝改革开放40年首站采访活动 文/丁时照

6-88 聚焦·《长江日报》汶川地震十周年报道 文/蔡传雄

7-封二 在悄然中创造奇迹 ——评《冰岛队1比1战平阿根廷队》 文/鲁 鹏 图/曹 灿

8-封二 静瞰浪急更有声 ——评《台风“玛莉亚”逼近 温岭沿海巨浪拍岸》 文/鲁 鹏 新华社/发

9-封二 跃马摘金展侠风 ——评《中国选手孙培原获得第18届亚运会武术男子长拳冠军》 文/鲁 鹏 图/李 响

10-封二 惊心更在下一刻 ——评《英国国家赛马节》 文/鲁 鹏 图/新华社/法新

11-封二 嘿!弄潮儿 ——评《冲浪少年》 文/鲁 鹏 图/新华社/欧新

12-封二 移形换影剑气寒 ——评《2018中国击剑大师赛赛况》 文/ 鲁 鹏 图/万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