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羊肚菌菌株核桃林下栽培试验
2019-01-08尹继庭冯丽娜张雁东孔宁忠苏嗣杰
尹继庭 冯丽娜张雁东 孔宁忠 苏嗣杰
(大理州林科所,云南大理671000)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药用真菌[1-2],是羊肚菌属所有种类的统称,在全球有广泛的分布。羊肚菌是全球的美味食用菌,在欧洲、北美,被认为是最佳食用菌;在我国,《本草纲目》记载了其有“甘寒无毒,益肠胃,化痰理气”的功效[3]。羊肚菌中抗癌、抗疲劳、免疫调节等活性物质丰富。由于它功能齐全,香味独特,营养全面,获得国内外的高度认可,市场需求量大。羊肚菌野生资源有限,人工栽培及开发利用有广阔的市场。目前商业化栽培羊肚菌主要以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为主[4],其他品种人工栽培仍存在产量不稳定或栽培技术不成熟等问题,且适宜在大理地区栽培的羊肚菌鲜有报道。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题和基础,林下经济是林业产业的重要内容,林菌模式是林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大理地区的羊肚菌林下栽培试验研究较少,适宜在大理地区林下推广栽培的羊肚菌品种更是未见报道。鉴于此,笔者于2016年11月在大理州林科所科研试验基地内核桃林下开展不同羊肚菌品种栽培试验,以期为大理地区林菌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林下羊肚菌的推广种植提供科技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大理州下关镇西郊苍山斜阳峰脚下,为东经100°13′、北纬25°37′,海拔2100 m,年平均气温15.1℃,最冷月平均气温8.5℃、最低气温-3.7℃,最热月平均气温20.3℃,最高气温28.9℃,年平均降水量1078.9 mm。林下栽培羊肚菌为进入盛果期、树龄为15年的核桃林林地,土壤为腐殖土,pH为6。
1.2 试验羊肚菌品种
试验选择在云南栽培相对广泛的6个羊肚菌品种,菌种由云南天绿菌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名称及编号分别为香格里拉LL-1、甘肃2号LT-1、大理1号LL-2、黑美LL-3、黑美1号LL-4、红色羊肚菌LT-2(后文叙述均用编号代替名称)。
1.3 试验方法
1.3.1 播种
(1)播种时间:2016年12月16日。(2)播种方法播种方式为撒播做厢,厢面长6 m,宽1 m,每个品种撒播两厢,共计12厢。
1.3.2 播种后管理
羊肚菌的管理主要分两个阶段,出菇前管理,出菇后管理。出菇前为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菌丝生长温度需控制在22~25℃,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22%,避光。通过在厢面上覆盖黑薄膜,既达到了避光的效果,又起到了保温、保水的作用。出菇阶段为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以10~20℃为宜,土壤水分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90%,光照为散射光。出菇前掀去黑薄膜,以少量多次喷雾的方式喷水,6针遮阳网2层搭在核桃树2 m处。
1.3.3 观察及测量方法
羊肚菌播种后,定期观察和记录菌丝生长状态及变化,每天早、中、晚观察和记录温湿度,观察地下5 cm,10 cm,15 cm,20 cm处的地温;记录出菇时间;出菇后,每两天用游标卡尺测量子实体菌盖、菌盖直径、菌柄的生长量,观察并计算从原基到子实体成熟的天数及平均日生长量;采收后的羊肚菌用电子天平秤鲜重,在烘箱内35℃下烘24 h取出,秤干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羊肚菌菌丝生长期间月平均温度及菌丝生长情况
观测结果见表1、表2。一天中的气温变化可分四个时段,而最高温度在14:00,最低温在凌晨2:00。1-2月初为羊肚菌菌丝生长阶段,该阶段白天最高温度为19℃,早上8:00的最低温度为3℃,空气相对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地温随气温的变化升降幅度不大(表1);3月为羊肚菌子实体萌发的主要时期,该阶段温度适中,空气相对湿度相对偏低,地温随气温的变化变幅不大。羊肚菌播种后,LL-1、LT-1、LL-2三个菌株在播种后15 d可在厢面上看到少量、白色的菌丝生长;在播种后21 d时,LL-3及LL-4的厢面上可见少量、白色的菌丝生长;在播种后25 d时,在LT-2的厢面上看到少量、白色菌丝(表2)。菌核形成时间为LL-1最早,其次为LT-1,最晚的是LT-2,而LL-2、LL-3、LL-4在菌丝生长到出菇期间,未见明显的菌丝团,说明菌核形成的特征则与羊肚菌菌株早熟等特性有关。
2.2 羊肚菌的出菇时间、形态及产量
观测和统计6个羊肚菌菌株出菇时间、子实体形态及产量,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出菇最早的是LL-1,LT-1、LL-3次之,出菇最晚的是LT-2;从原基到子实体成熟的时间上看,LL-1耗时相对少,仅需28 d,LT-2为29 d,LT-1、LL-2、LL-3、LL-4四个菌株从原基到子实体成熟均历时30 d;从出菇状态(原基)上看,LL-1和LT-1原基均为丛生,LL-2、LL-3、LL-4、LT-2的原基均为单生;从日平均生长量上看,LL-1日平均生长量最高,为0.32 cm,其次为LT-2,LL-2、LL-3、LL-4日平均生长量持平,均为0.27 cm;从产量上看,出菇最多的为LL-1,其次为LT-2,再次为LT-1,产量最低的为LL-2(表3)。说明不同羊肚菌菌株的出菇状态、出菇时间、日生长量存在很大的差异。
表1 2016年12月-2017年3月试验区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土壤温度
表2 供试6个羊肚菌菌株菌丝及菌核状态
表3 羊肚菌出菇时间、形态及产量统计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1)低温抑制菌丝生长,试验区12月至翌年2月的月平均温度最高19℃,最低3℃,羊肚菌播种后,菌丝生长缓慢,温度在菌丝生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与肖锋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羊肚菌在10~20℃易出菇,试验区3月平均最高温度为20℃,最低温度为9℃,羊肚菌长势良好,品质佳。(2)结合羊肚菌播种时间及出菇时间计算可知,出菇耗时最短的是LL-1,从播种到出菇仅需60 d,其次为LL-4,再次为LT-1,出菇耗时最长的是LT-2,从播种到出菇需92 d,LL-1较LT-2早32 d,说明LL-1为早熟羊肚菌菌株,LT-2为晚熟菌株;(3)在不同菌株中菌核表现不同,在羊肚菌生长过程中,LL-1、LT-1、LT-2有少量菌核形成,而LL-2、LL-3、LL-4无明显菌核形成,说明不同菌株的羊肚菌菌核形成能力差异较大,这与Volk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6,7];(4)出菇后羊肚菌性状及产量,LL-1 及 LT-1丛生特性明显,其余四个菌株多以单生为主,且产量以LL-1为最高,LT-1为第三,说明羊肚菌的产量与其丛生还是单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试验基本掌握了6个羊肚菌菌株在大理地区的出菇时间、出菇特性及形态特征,并结合各个菌株的产量及羊肚菌品质,推算各个菌株的鲜品及干品的亩(一亩为667 m2)产量,其中LL-1产量为最高,其鲜品228 kg/亩,干品为15.6 kg/亩。LL-1的栽培成本和管理成本低,出菇耗时少,产量高、品质佳。
综上所述,可将LL-1作为在大理州林下栽培羊肚菌的主要品种。同时,本着对林菌发展的实施主体负责,增强实施主体发展林下羊肚菌的信心,尽可能的降低羊肚菌的栽培成本,确保该菌株出菇性状的稳定,笔者将继续在试验区大面积栽培该菌株,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