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加减治疗积奶3例
2019-01-08姚自凤
姚自凤
(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积奶常发生于哺乳期女性,常导致患者乳房胀痛、发热等症状,一般用挤奶、吸奶器吸奶等方法多数可以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经上述方法处理后仍不能缓解,给患者造成痛苦,影响其正常生活。笔者曾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积奶3例,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典型病例
(1)患者,女,27岁,哺乳期,婴儿6个月余,因奶水特别充足,婴儿食用不尽导致积奶。患者以双乳房胀痛3 d为主诉就诊。3 d前患者因积奶出现双乳房胀痛、坚硬,甚至双乳房不能碰触衣服,触衣即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7.8℃,无规律,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饮食可,大小便正常。曾在家中自行应用挤奶及吸奶器吸奶等方法处理,效差。就诊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彩超检查示:双乳房未见异常。妇产科医师束手无策,建议就诊中医科。笔者查其舌质淡红,苔薄白微黄,脉稍数,未见其舌、脉有何明显异常。因而并未辨出其为何证。试开药方如下:柴胡9 g,当归15 g,白芍12 g,川芎10 g,丹参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生薏苡仁30 g,路路通9 g,穿山甲10 g,陈皮15 g,蒲公英15 g,麦芽20 g,王不留行10 g,香附12 g,甘草片5 g,4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服用2次,分早晚服用。1周后患者告知服用上方4剂后病愈。
(2)患者,女,25岁,哺乳期女性,婴儿5个月余,因奶水充足导致积奶,唯一症状为乳房胀痛,偶尔刺痛,无发热、头痛、口苦、纳差、头晕等症状,饮食、大小便等正常。自行应用挤奶及吸奶器吸奶等方法处理,无效。求余开中药治疗。笔者为其诊查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未见其有何异常,也并未辨出其为何证。按病例1方如法炮制,因患者无发热症状,去蒲公英,余药均与例1方同。半个月后患者告知,服用两剂,乳房胀痛即愈。
(3)此患者为案例1患者的嫂子,在禹州老家,无法面诊。患者积奶,询问笔者之前积奶方能否应用。笔者回答可以试试,若患者无发热,可以去蒲公英,其余按照原方就行;若发热,处方不变。1个月后,笔者询问积奶方效果如何,告知服用4剂而愈。
2 讨论
例1患者初诊时,舌质、舌苔、脉象基本正常,略有湿热。乳房归肝经所主,又隶属于胃,因肝经循胁肋,过乳头,乳头乃足厥阴肝经支络所属,乳房为足阳明胃经经络循行之所[1]。乳房胀痛为肝失疏泄、肝经气滞的临床表现[2],气滞则血瘀湿阻,郁而化热,则伴发热。积奶为奶水积滞在乳房,导致肝经气滞,血瘀湿阻,不通则痛,故见乳房胀痛,郁而则化热,则见发热。治从证出,方从法立,肝经气滞、血瘀湿阻为积奶的证型(这个证不是从四诊和参辨证得出,而是按照积奶的发生发展规律所得)。治疗原则以疏通肝经为主,通则不痛,治法为疏肝理气、活血化湿;郁而化热者,佐以清热。故治以逍遥散加减,疏肝理气活血,健脾利湿[3]。方中柴胡、香附疏肝理气,香附活血,陈皮理脾、胃、肺之气,当归、川芎、丹参、穿山甲、王不留行、路路通活血通络,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化湿,白芍养血柔肝,麦芽兼具回乳、调达肝气、消食和胃的作用,蒲公英清热利湿、消痈肿,甘草调和诸药[4],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健脾利湿清热之效。施于临床,竟效如桴鼓。案例2、3如法炮制,亦收到同样的效果。
纵观3例积奶患者的治疗经过,案例1、2的患者,查其舌、脉,但未辨出其证,治疗的唯一依据就是积奶这一疾病。这一点在案例3表现得更为突出。笔者未见患者,谈何辨证?治疗的唯一依据也是积奶。笔者由此悟出,不论是辨证论治还是辨病论治,关键是掌握疾病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这也是确保治疗有效的唯一途径和方法。只有掌握了疾病自身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在临床治疗中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效如桴鼓。从笔者治疗3例积奶的过程中不难看出,笔者正是按积奶的发生、发展规律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屡用屡效。奶水积滞致肝经气滞,因乳房为肝经循行所过部位,气滞则血瘀湿阻,不通则痛,故乳房胀痛;郁而化热,则发热。遂确立治疗方法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健脾利湿清热。治疗方法已出,根据治疗方法选择相应的药物,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运用中可以灵活掌握,发热加蒲公英,无发热蒲公英则可以不用。这就要求我们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把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在临床诊治疾病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迎刃而解,从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