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水平氯乙烯对作业工人健康危害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9-01-08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氯乙烯聚氯乙烯工龄

张 玲

(沈阳东药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氯乙烯是常见的工业生产原料,主要用于合成聚氯乙烯,已经确立为人类致癌物。大规模的生产聚氯乙烯对人类危害极大,尤其是长时间暴露在毒物环境中的作业工人,接触时间越久,对该人群造成的健康危害就越大,且难以恢复。由于其高致癌性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20世纪70年代关于聚氯乙烯(PVC)制定了阈值标准,西方发达的国家关于氯乙烯(VCM)的职业接触限制规定为1 ppm(2.79 mg/m3),我国2007年修订的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4 ppm(10 mg/m3)[2],而短时间接触的容许浓度为9 ppm(25 mg/m3)。降低职业接触浓度、改善工艺流程、缩短暴露时间、降低容许浓度标准[3]是每个职业病工作人员的职责,本文通过对我市氯乙烯生产企业进行调查监测和实验研究分析,对人群造成健康危害进行有效评估,评价主要危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聚氯乙烯厂的185名工人为研究对象,这些暴露人群长期接触氯乙烯,另外选择170名不接触氯乙烯的工人为对照组。暴露组男性有105人,女性有80人,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为30.8岁,工龄1~16年,平均工龄为9.4年;对照组中男性有100例,女性有70例,年龄在23~51岁,平均年龄为29.9岁,工龄1~16年,平均工龄为9.6年。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工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检查项目有心血管、神经系统、眼科、心电图、脑电图、B超以及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测。环境监测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氯乙烯的浓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暴露人群和对照人群分别询问其接触暴露的时间、途径、方式,特征、职业史(工人生产的产品、工种、服务内容等)[4]。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检测环境中的氯乙烯的浓度水平,确定环境温度、湿度、工艺流程、个体情况和个体防护措施等。采用环境监测常用便捷仪器对暴露接触的氯乙烯浓度进行收集和检测,检测人体毒物接触后生物效应水平,同标准限值比较,评价对健康的危害。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比较P≤0.05被认为均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该厂的工艺操作主要有破碎、精馏、压缩、进出料、聚合、包装。现场调查发现通风排毒系统尚完善,但功效有限,工人每日接触暴露的时间平均在10 h左右,经过场所监测点检测最后加权平均的浓度为(0.16~5.98)mg/m3,未超过国家2007年的标准值。出现临床症状暴露组检出率为43.16%,对照组检出率为21.33%,暴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

两组心电图监测情况比较,暴露组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CHO升高、TG升高的检出率分别为15.58%、14.33%、16.10%、22.34%;对照组检出率分别为6.11%、6.03%、10.11%、12.88%。两组较差异性显著(P<0.05)。

不同工龄的人群查体可得,随着工人工龄的增加,其症状阳性检出率越高、实验室血象检查各项指标偏离正常值越大。

3 讨 论

通过本次对聚氯乙烯厂的调查监测分析,发现长期职业性(低浓度)接触氯乙烯是对身体有相当危害的。职业病监测方法众多,其主要为目的服务,不同手段分析其暴露的主要因素、对此采取措施以控制其危害的扩大性是流行病调查的核心和学科的作用[5]。经过一定人群的调查发现,氯乙烯职业性长期暴露作业下的工人与无接触暴露的工人相比,在临床症状、体征上有显著的不同,有着科学的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6],氯乙烯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肝脏功能、神经系统均有确定性的危害,虽然监测的职业暴露浓度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一定差距,读工人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也存在并且较为严重,尤以头晕、记忆力减退、转氨酶升高、血红蛋白降低为最显著,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减少暴露,改善工人健康,降低阳性症状检出率。

猜你喜欢

氯乙烯聚氯乙烯工龄
电线电缆及端子
利用黄粉虫生物降解聚氯乙烯塑料
聚氯乙烯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研究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干洗衣物晾晒后再穿
干洗衣物晾晒后再穿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我回乡务农的时间可以计算为工龄吗
水相法氯化聚氯乙烯生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