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早期面神经炎的临床分析

2019-01-08巴春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神经炎面神经熏蒸

巴春艳

(鞍山市中医院针灸科,辽宁 鞍山 114000)

面神经炎指的是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面部疾病,患者患病后可表现为口眼歪斜、鼓嘴、抬眉、闭眼困难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面神经炎为祖国传统医学中“口眼歪斜”范畴,大多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机体脉络空虚,加之风寒侵袭面部经络密切相关。针刺和中药熏蒸法是中医的常用治疗手段,本研究采用普通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早期面神经炎,取得不错的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112例早期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到观察组(n=56例)和对照组(n=5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1~60岁,平均(43.38±5.5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1~60岁,平均(43.33±5.58)岁。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地塞米松、泼尼松、维生素B1以及甲钴胺等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上加以普通针刺法治疗,首先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体式,对针刺穴位所在部位皮肤进行严格消毒,以0.30 mm×40 mm毫针直刺或横刺颧髎穴、翳风穴、下关穴、合谷穴、四白穴、阳白穴、牵正穴、地仓穴、太阳穴等穴位,腧穴采取泻法进行针刺。观察组患者予以普通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针刺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中药熏蒸方剂组成:川芎15 g,白附子15 g,伸筋草15 g,羌活15 g,僵蚕10 g,当归15 g,延胡索9 g,防风12 g,全蝎10 g,将上述药物煮沸,留取2000 mL药汁,然后将药汁加入中药熏蒸容器内,药液温度控制在35~40 ℃范围内。指导患者采取端坐位体式,将面部皮肤彻底清洁后,采用熏蒸器喷头均匀喷洒药物至面部皮肤。在操作时注意将熏蒸器喷头与皮肤的距离至少保持在30~50 cm,防止对患者造成烫伤。每次熏蒸时间保持在20 min左右,每天熏蒸1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TFGS)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断标准:①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未见任何改善甚或加重;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缓解,鼻、皱眉耸等动作完成比较困难,面部活动略不对称;③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口眼歪斜等临床表现全部消失,面部活动与健侧对称,面部肌肉功能正常,口角对称。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16.06进行统计,进行t或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TFGS评分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TFGS评分分别为(35.56±4.53)分、(35.62±4.56)分;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TFGS评分分别为(88.38±6.56)分、(81.12±5.59)分;两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53/56),其中无效3例,有效23例,显效3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6%(46/56),其中无效10例,有效20例,显效26例;两组比较,P<0.05。

3 讨 论

中医理论认为,面神经炎属于祖国医学理论中“口癖”“歪嘴风”“吊线风”范畴,大多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体内经脉空虚、正气匮乏、寒风侵袭面部脉络密切相关,从而导致口目为僻、口眼歪斜等表现[1]。针刺、灸法、推拿是当前治疗面神经炎的常用中医手段。针刺疗法可促进患者口唇微循环恢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面部肌肉纤维收缩,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机体免疫能力等,因此被广泛用于面神经炎的治疗[2]。本研究在普通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药熏蒸法治疗,方中川芎具有止痛活血、开郁行气、燥湿法风之效;白附子具有止痛、定惊搐、解毒散结、祛风痰之效;筋草具有除湿祛风、活络舒筋之效;羌活具有祛寒湿之效;僵蚕具有散结化痰、止痉息风、止痛祛风之效;当归具有和血补血之效;全蝎具有散结攻毒、镇痉息风、止痛通络之效;防风具有止痛胜湿、止痉、解表祛风之效;延胡索具有止痛理气、活血、散瘀之效[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针刺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法治疗,不但能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还能促进气血运行,并能调节神经与肌肉功能等有关。综上所述,采用普通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早期面神经炎,疗效确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神经炎面神经熏蒸
关于粮食熏蒸安全距离问题
视神经炎的悖论
电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介入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索中药复方治疗视神经炎用药配伍规律
精细化护理在急性视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熏艾草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