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探索
——以农村财务管理实用人才培养为例

2019-01-08梁瑞智

中国农业会计 2019年4期
关键词:农民财务管理人才

梁瑞智 梁 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国家已经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具体目标,先后发布多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具体要求。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以北京市为例,新型职业农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9.20%,接近七成;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4.0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6.72%。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进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创新已成为事关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需要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建设、实践条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以农村财务管理实用人才培养为例,对新时期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进行积极探索。

一、设置符合农村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专业

(一)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然而目前农村实用人才中的专业技术类人比例较低,仍以北京市为例,专业技术类人才仅占农村实用人才的2.66%。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农村发展需求,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各类教育机构和部门,必须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农村实用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及职业能力细分化需求,将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细分为若干个培养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方向的细分及专业的设置,也正是“精准扶贫”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的贯彻落实,是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目前,涉农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地方农业培训中合等是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教育的中坚力量,这些院校或机构均具有一定的农业教育基础。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需要符合这些院校或机构的建设总体规划,突出传统与特色,以已开设的相关专业为依托,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农村财务管理”专业设置的背景

1.发展农村经济必须管好、用好农村各类资金。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核算基础,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伴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财政支农政策不断推出,涉农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培养农村财务管理实用人才,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管好、用好资金,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业务素质能力普遍偏低,专业知识结构老化,对现实法律法规和财政支农政策了解不够,不能适应农村改革、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财政支农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职业教育,尽快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育一批懂财务、会经营、能管理的农村管理人才。

3.农村财务管理人才后备力量有学历提升及继续教育的需求。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专业性强,业务综合性强,知识更新快,作为农村财务管理的后备人才力量,广大农村青年对于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非常迫切。由于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多,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继续教育、提升学历。现行的技术入户、文化驻乡、科技帮扶等农业短期培训及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青年对继续教育的个别需求,但是短期培训或活动多数以农业技术培训为主,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对学历提升及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渴望。

(三)农村财务管理人才需求预测

近年来各类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然形成健康快速发展的格局。2017年全国农户家庭农场已超过87万家,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188.8万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8.6万个(其中龙头企业12.9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15万个,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大量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此外,为了提高镇、村两级农村集体资产“三资”管理水平,做好产权制度改革后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维护和保障农民利益,必须大力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和审计工作,因而也需要大量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二、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近年来,国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继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之后,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要从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保险、营销市场、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建立健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多项国家政策支持下,各类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范围已从传统的一产延伸到二、三产业。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越来越复杂的经营业务,均对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当前财务转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背景下,必须重新审视农村财务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

根据当前农村经济组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涉农企事业单位等会计主体的业务特点,考虑具体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当前财务行业的新变化,农村财务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懂业务、能核算、会分析、助决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的农村财务管理人才,其基础岗位包括以上单位的收银、出纳、会计、审计助理等,职业发展岗位包括总账会计、主管会计、财务主管、财务总监等。

(二)根据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具体目标

根据农村财务管理岗位需求,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财务管理学历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为:熟悉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在掌握财务工作与其他部门和组织的关系的基础上,能够实现业务辨析、财务处理以及管理创新,拥有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能力、财经法规应用能力、经济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农村“三资”管理能力等专业能力。

1.知识目标。农村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政治理论知识;文化、哲学及写作知识;信息化技术及常用办公软件使用知识;管理学知识;商业礼仪知识等。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农业政策法规知识、财经法规知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知识,农村审计及财务监督知识等。

2.能力目标。农村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职业通用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职业通用能力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公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沟通交流、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组织协调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等。专业技术能力主要包括财经法规政策解读与应用能力、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能力、农村“三资”管理能力、农业项目投资管理能力、涉税事项处理能力、经济数据统计分析能力等。

3.素质目标。农村财务人才应具体较高的综合素质。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基本的科技和人文素质,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财经法规与农业政策,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坚持原则、具备严谨、求实、创新的会计职业素质,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应当借鉴职业教育先进理念,采用“农学结合”“工学结合”方式,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一)重组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

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财务管理”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区别于传统全日制专业,充分考虑农村财务管理实际工作的需求,以“够用、适用”为原则重组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全面开发理论结合实践的一体化课程,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实践教学学时应不低于总学时的60%。课程设置可分为文化素养课、职业素养课、专业核合课、专业拓展及实践课、专业选修课、毕业实习等六大类。

文化素养课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财经应用写作等课程。职业素养课包括农村政策法规、管理学基础、人际沟通、职业生涯规划、乡村文化、办公自动化、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经济法基础等课程。专业核合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农村财务管理实务、成本核算与管理、农业企业会计模拟等课程。专业拓展与实践课程包括出纳实务操作、报表编制与分析实践、农业投资项目管理实践、农业涉税事务实践、农村审计案例分析、财务信息化实践、EXCLE财务应用案例、农业经济组织融资需求调研与思考、农村统计与调查实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设计等课程。专业选修课包括农民合作社会计实务、农产品网络营销、证券投资实务、政策性农业保险等课程。毕业实习要求学员掌握农村财务管理相关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根据实践企业从事企业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领域,结合财务工作岗位的特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实践调研报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条件直接影响到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中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各类教育机构和部门,除了根据教学要求建设校内实训室与实训基地以外,还应根据学员“半读半农”的特点,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经济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建设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如果能将学员的工作单位建设成为校内外实训基地,则完全能够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实践技能培养、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需求。学员可以通过校内“模拟工作环境”、校外“真实工作环境”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及知识运用水平,还可以通过“企业专家进课堂”“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开拓专业视野,提升农村财务管理职业技能水平,培养终身发展能力。

实践教学应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员利用校内实训室信息化设备及相关技能软件为平台,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完成理实一体化工作任务;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形成农村财务管理核合职业能力。

(三)建设“双师”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承担院校和机构,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农业企业或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工作,培养“双师”资格教师;鼓励教师潜合教学,针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特点,研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在深入农村调研的过程中,为农业企业、农业大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解决实际经营问题,提升教师的农村财务管理实践能力。教师在积极投身“三农”服务的过程中,也能够与农村建立密切的联系,在农民职业培训方面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此外,为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师资队伍中应包括行业专家以及来自农村财务工作管理岗位的一线人员。

(四)创新授课方式,改革考核制度

新型职业农民的学历教育,应改变传统的集中授课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集中授课、远程网络教学、教师到学员工作单位辅导等多种方式灵活授课。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搭建实时交流平台,方便师生交流,教师辅导。

为了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必须对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考核评价制度做出改革。改革方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围绕教学目的为中合,以是否实现了学员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为主。具体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并注意评价标准及各指标的权重是否科学合理。二是对学员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考核。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不应单独评价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技能操作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根据农村实用人才需要的岗位技能,与一线行业专家一起制定与实际工作完全接轨的技能评价标准,分层次对基础技能、核合技能进行评价。三是在评价方式上,不仅要注重“过程评价”、“指标量化”,还要注意多元主体评价,即教师评价、学员参与、企业加入、社会考评等多种方式结合。

猜你喜欢

农民财务管理人才
人才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如何应用管理会计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饸饹面“贷”富农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