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养正阅读的整本书阅读指导

2019-01-07解雪莲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关键词:阅读指导

解雪莲

摘    要: 阅读经典要从养正阅读做起。养正阅读指语言文学领域的经典作品及利用经典阅读对学生进行语言、思维、习惯、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实践。

关键词: 养正阅读    阅读指导    阅读经典

“经典”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透射着人文光芒,价值历久而弥新,中华国粹经典源远流长,教人向善崇美,倡仁义道德,止于一个“正”字,合道为正。因此,阅读经典要从养正阅读做起。养正阅读指语言文学领域的经典作品及利用经典阅读对学生进行语言、思维、习惯、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实践。

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如何在养正阅读的理念指引下,引导学生读整本书,目前研究仅限于从理论层面界定或者从活动设计层面进行引导,没有具体涉及如何对整本书的阅读引导进行有效设计。因此,对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进行策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导语设计——激发养正阅读之趣

目录引导语是整本书的中心,就像唱歌一样,第一个音定准了,才能定准整首歌的基调。阅读这本书的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快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乐意打开《“歪脑袋”木头桩》阅读。

(一)引用经典的话语

“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有美丽的幻想,没有浪漫精神……则一定不会有童话”。

另外,像常用的介绍作家“严文井”、他人评价或者介绍童话这种文体的定义等,都要求语言简洁生动,符合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

(二)整合几个故事的相似之处

因为《“歪脑袋”木头桩》这本书是由几个童话故事组成的,所以为了整合几个故事,找到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共同点一:歌唱。

“小皮球,

香蕉梨,

马莲开花二十一”。

“永远不休息,

永远不休息”。

“得来的勇气像一粒种子,

要保护它,要培养它……”

孩子们,你们知道是谁唱出了这么美妙的歌曲吗?想知道吗?那我们赶紧走进故事森林里听一听吧。

第二个共同点是“旅行”。无论是歪着脑袋的木头桩、唱着歌的小溪流,还是总是遇到怪事的丁丁,它们在一次次旅程中到底遇到哪些奇妙的事情呢?同学们不妨打开书抓紧时间找一找。

如果目录导语是吸引孩子们阅读的第一个锦囊,那么每章节前的阅读导语就是吸引他们的第二个锦囊。在每一章每一个小故事前面的引导语,必须结合每个小故事的特点和二年级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设计,力求有趣、新颖、别致,快速吸引孩子,引起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

1.故事导入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听故事是天性,结合童话的文体特点,引导孩子们对神奇的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或者主人公产生兴趣,是不错的导语。比如《“歪脑袋”木头桩》这个故事,孩子们在荒草地里插着这么一根木头桩,它满身皱纹、又脏又丑,还经常爱生气,可是后来它竟然和一群孩子一起唱起了歌。你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赶紧读读这个故事。

2.图式导入

优秀的童书,尤其是低年级童书,其中的插图是很形象的,符合低年级孩子直观、形象的特点,书中的插图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导语设计:同学们这个故事配了好看的图画,请你先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插图吧。是呀,歪脑袋的木头桩怎么遇见了这么多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想知道吗?那就开始阅读吧!

通过发现,同学们在没有与文本见面时,就通过图画的形式与文本有了亲近感。以图识文、文画相通,读到故事时,孩子们会非常投入,想从文本中了解更多。

3.情境导入

每篇课文教学中相应的情境必然产生相应的情感,只有通过情境、情感与孩子们产生共鸣,他们才会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导语设计:同学们有骄傲的时候吗?你们见过骄傲自大的人吗?骄傲的时候会想起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先别急,我们一起看看那个曾经看不起任何人的木头桩身上会发生什么事吧!通过这种情境导入,可以有效缩小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差距,激发学生情感与文本互融。

二、方法指导——体味养正阅读之乐

(一)边读边想

同学们,读到一句话,要边读边想,首先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接着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意思,你会进步更大的。例如:木头桩皱起了鼻头,大声嚷嚷。小朋友们猜一猜它此刻在想些什么呢?可以读读上文小草们的表现。

(二)勾画

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方法就是“一圈”(圈出好词),“二划”(划出好句好段或者不懂的地方)。通过阅读,在《“歪脑袋”木头桩》这本书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你做到了吗?

(三)摘录

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不光要动笔,还要学会做摘录。比如,含义深刻的或者优美生动的词语、句子。大家看:一双瞪着人的大眼睛,一张露着牙齿的大嘴,一个大鼻子,这形象多有趣啊!值得我们摘录下来。

(四)默读

同学们,以前课堂上有的同学喜欢大声朗读,那么在读《“歪脑袋”木头桩》这本书时,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可以默读,就是用眼睛快速地“读”文章,是不出声的读,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能读出声来。你学会这种方法了吗?

(五)用工具书

同学们,木头桩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呢?有事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除了问问身边的长辈,还可以自己解决呢?那就是查工具书——字典,它也是不开口的老师,我们阅读时离不开它。

三、活动整合——品尝养正阅读之果

(一)读写结合

阅读的最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木头桩还会遇到那些人物呢?还会那么骄傲吗?自己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最后把作品装订成册,一本新的《“歪脑袋”木头桩》就这样诞生了。

(二)读演结合

每一章阅读结束,孩子们可以以表演的方式进行回顾,因为这几个故事无论是木头桩、小溪流还是丁丁,都遇到了不同的人物,有各自奇怪的经历。因此,每次表演人数可以比较多,表演起来比较精彩,孩子们既锻炼了表达、演绎的能力,又对故事再一次进行了回顾。

(三)读说结合

以《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为例,在带着他们回顾了一些情节后,让孩子们对丁丁进行评价,可爱、调皮、善良……孩子们都有各自的体会。你发现他和生活中的谁很像呢?他做的什么事让你觉得像呢?孩子们应该可以聊很多,因为他们与书中人物的心灵是相通的。畅所欲言,再次走进故事、走进人物,轻松愉悦。

曹文轩曾说 :“如果一个孩子的阅读只停留在语文课本的阅读之上,显然是有很大缺陷的。一個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应该如此。”的确,打开一本经典,就像打开一个新世界,就像严文井先生说的,我们“就肯相信本来就没有的事”,我们希望在养正阅读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一些有效方法和策略,让孩子们从此爱上阅读,在经典阅读的滋润下,爱上这个美丽的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嘉彬,王军.开设阅读指导课的尝试[J].山东教育,1998(Z3).

[2]程英俏.碎片化阅读时代下的慢阅读——“阅读指导课”教学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9(04).

[3]黄丽香.小学语文教学引领学生深度阅读[J].天天爱科学,2016(18).

猜你喜欢

阅读指导
爱读 会读 悦读
从人物塑造看《年轮》小说和电视剧两种阅读指导对比?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做好儿童阅读的引路人
公共图书馆促进中小学生阅读的策略探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刍议写景散文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