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网络空间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019-01-07陈闽榕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1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网络空间核心素养

陈闽榕

【内容摘要】史料实证是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中要求学生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严谨的历史思维和重证据的实证意识。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更为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本文以《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关键词】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  网络空间  史料甄别

一、分析课程标准和学情,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要且迫切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对于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做出的具体要求,“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和引导,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收集史料的来源途径,鉴别史料真伪和价值,最后依据有价值的史料思考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养成严谨的历史思维,即重证据的实证意识。

那么现在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如何呢?有一份对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史学素养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知道史料分类的仅有20%,接触并阅读过史籍方面史料的学生只占10%,能够从史料获取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仅占5%。①”这份调查说明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对于史料的来源途径、史料的分类、历史证据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等都存在问题,证据意识很薄弱,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亟待提高。

二、立足课堂教学,渗透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初一学生对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这三位著名的皇帝的认识,主要来自影视作品和演义小说之类,难以形成对于历史的正确认识。本文以《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1.学生通过网络空间自主搜集历史材料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史料是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在搜集、整理选择和使用各种历史材料的过程中,学生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增强。教师布置课前作业:将学生分為三组(一个小组负责一个皇帝),各小组的学生分别收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相关历史资料,并根据这些材料写一篇关于该皇帝的认识的小短文。学生们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剧电影还有网络,并没有确切的出处。

2.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和认识历史的主要载体,但是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之中,教材选取的一手史料比较少,对于三位皇帝的治国措施,教材只是做了比较简单的归纳,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些结论,还应该补充史料中进行验证。

3.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搭建史料实证的学习平台

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专属教师空间,便于学生共享教师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上网设备也可以方便地查询史料的相关信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供了便捷的学习平台。教师依据课标的重难点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唐太宗的为政举措中,经济上特别重视和鼓励农业生产,教材的这一观点从何得来?第二个问题教材中用了诗人杜甫的《忆昔》中的“公私仓禀俱丰实”来描述开元年间的盛世景象粮仓丰实,可信度高不高?利用课堂上的信息设备开展学生活动,以三个小组为单位,登录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教师空间,查看教师提供的史料。要求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思考与教科书中论述的是否一致。

4.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史料的可信度并进行史料的甄别

史料的类型丰富多样,如何对史料进行甄别,选择出可信度比较高的史料,对历史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就必须要告诉学生一些史料甄别的方法。教师通过网络空间提供给学生的史料之一是研读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卷八《务农》和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在唐纪九中关于唐太宗保证农时的记载。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则史料记录的内容高度一致,通过两本史书之间的互证,学生完全可以得出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的这个结论可信度很高。史料之二是引自唐代杜佑《通典》卷第十二中关于唐玄宗年间各地粮仓储量的记载:“含嘉倉五百八十三萬三千四百石”,教师提供一则考古发现的视频,学生找出含嘉仓有400多个粮窖,最大可藏粮一万数千石,经过简单换算证明了杜佑《通典》记录的粮仓丰实的准确性,从而也验证了杜甫在《忆昔》中描述的“公私仓禀俱丰实”的可信度。此时可以告诉学生这种史料甄别的方法——“二重证据法”。

结合可信度评价表对全课涉及到的历史材料进行归纳,教师给出史料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总结史料实证的研究方法。学生很快就能得出影视作品不属于史料,而《贞观政要》、《资治通鉴》、《通典》属于文献史料,含嘉仓考古遗址则属于实物史料。研究唐朝历史时《贞观政要》、《通典》和含嘉仓考古遗址是第一手史料,北宋《资治通鉴》则属于第二手史料。

最后用歌谣小结史料实证意识:电视小说不靠谱,文献史料需甄别,孤证不立需互证,二重证据最靠谱!

【注释】

① 徐凭跃. “史料实证”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J]. 《中国教师》,2016(6):52-57.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2017年立项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FZDJ2017A26)”的主要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网络空间核心素养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