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有策略的“新生家访”,成为受欢迎的“客人老师”
2019-01-07周奕
周奕
摘 要:“家园共育”对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而有效达成“家园共育”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新生家访”就是其开端及重要一环。开展有策略的“新生家访”,成为受欢迎的“客人老师”,让“新生家访”成为美好的初见。本文笔者将从:明确“新生家访”的重要性;发挥“新生家访”的艺术性;实现“家园共育”的协作性等方面,浅析开展有准备、有质量、有原则,受欢迎的“新生家访”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新生家访;家园共育;幼儿发展;可行性策略
一 明确“新生家访”的重要性
透过百度词解,我们可以得知:家访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家访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是增进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是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本文所提及的“新生家访”是指对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前的家庭访问。“新生家访”是一个深入了解新生的个人具体资料、了解新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与家长沟通教育理念,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教以来,笔者一直十分重视“新生家访”工作,并始终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推陈出新,由此积累了些许“新生家访”的心得体会。
二 发挥“新生家访”的艺术性
(一)开展“有准备”的新生家访
1身心的准备
6月毕业季,刚欢送、祝福、告别了相伴三年的大班毕业生;9月开学季,则迎接、指导、安抚着初次相遇的小班新生。送入小学的宝贝自信坚定,迎进幼儿园的宝贝焦虑不安……幼儿园的三年,宝贝们从哭闹到安逸、从迷茫到适应、从惶恐到有序、从依赖到自主……成长进步是巨大的。面对又一届的“从头开始”,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身心双重准备。
2资料的准备
新生入园前,教师会拿到孩子们的新生入园报名登记表,教师应提前对这些资料进行翻阅,初步了解班级概况,如:班级总人数、男女生比例、各幼儿生辰信息、健康状况、前期读书经历、及家庭基本情况等,并做好花名册的信息登记及录入。
3预约的准备
家访前,教师可将幼儿进行家庭住址的划分,将同小区或相近路段幼儿的家访时间进行集中规划。随后以电话形式与家长预约适宜的家访时机。并简单介绍分班情况以及家访的各项事宜,明确告知各家庭需要准备的新生入园资料,提醒其做好相应准备。
(二)开展“有质量”的新生家访
1目的的明确,是进行高质量家访的重要前提
“新生家访”,可有效深入了解每个孩子入园前的生活状态、各家庭相处模式、以及各家庭现阶段的教育理念等,教师可时时根据各家庭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入园建议,同时做好入园前资料的收集,缓解各家庭入园焦虑,帮助其顺利度过入园关。
当然,“新生家访”也是教师在各家庭面前的首次亮相,教師在做好前期充分准备的同时,还需呈现极好的现场沟通应对,最大程度的展现教师个人素养及专业能力,初步赢得各家庭的认可与信任,缓解各家庭的焦虑与不安,为后续“家园共育”奠定良好基础。
2过程的梳理,是进行高质量家访的核心要点
温暖亲切的问候、愉悦贴心的访谈、细致深入的调查、轻松有趣的互动、温馨周到的提醒、珍贵难忘的合影……教师应与搭班教师做好家访环节的分工、家访内容的梳理以及家访情况的预估等工作。笔者针对幼儿入园资料、日常表现、自理能力、午餐午睡习惯及家庭教育方式等,设计了多张不同形式的家访表格。通过表格的反馈,教师能用较短的时间更多的了解幼儿的生活情况及个人能力,同时也能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及内心想法,更准确的校对入园资料的收集。
3结果的汇总,是进行高质量家访的价值所在
新生家访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每个宝贝的日常表现及性格特征。分析汇总得知:班级幼儿普遍自我服务能力较差,且各家庭对幼儿园生活了解意识较为薄弱。所以暑期开学前我们及时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给予各家庭一些可行性意见:
从家庭走向校园,对宝贝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鼓励家长肯定每个宝贝独特性格表现与闪光点的同时,也有几个共性问题是需要家庭总动员在开学前帮助宝贝及时调整的:1、养成规律的作息,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每天早睡早起、定时定点定餐、坚持午睡运动等;2、培养必备的基本的自理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如:独立午餐午睡、穿脱衣物、盥洗入厕等;3、家长与宝贝共同准备开学物品(小书包、换洗衣物、被褥等),建立对入园生活的期待,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如:家庭生活作息与幼儿园作息的有效衔接、了解幼儿园入学须知、向往就读幼儿园后的各种美好体验等;4、相信宝贝,给予宝贝锻炼与表达的机会,如:鼓励宝贝们认识自己的班级、老师阿姨及同伴们,并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想法。若能做到以上几点爱心提示,相信我们的宝贝一定能很快适应幼儿园一日生活。
可以说,还未开学笔者与搭班老师就已提前进行了工作状态,付出总有回报,新生家访工作赢得了家长对我们的首次认可,有效促进了家园联系,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家园关系,为后续的新小班开学工作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三)开展“有原则”的新生家访
1有礼有信的原则,把握礼节的分寸感、信任的存在感
适宜的着装、微笑的表情、柔和的语气、礼貌的沟通,会是开启家长心扉、实现“家园共育”的基础保障。怀特曾说过:“真诚是处世行事的最好方法。”《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除了做到以上两点外,教师还应设法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幼儿与家长消除思想顾虑,主动自在的参与交谈,真实的表达心声反馈幼儿生活情况。
2有趣有度的原则,营造趣味的交谈感、适度的相处感
风趣的语言、深度的内容、轻松的交谈、灵活的应变,会是维持家长输出、实现“家园共育”的首要关键。度是一切行为的标准,唯有适度才能够展示和谐之美,“新生家访”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做到语言与行为的适度,也能做到期望与要求的深度。
3有据有效的原则,呈现理据的专业感、效果的真实感
小班的作息、入园的重点、教育的模式、和谐的关系,会是催化家长认可、实现“家园共育”的强效助推。班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各自的身份、素质、所受教育和从事职业也有所不同,实际家访的过程中,各家庭反馈的内容和焦虑的问题是有所不同的,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深入的实践经验,有理有据、理例结合的进行灵活机智的应对。
三 实现“家园共育”的协作性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笔者力求以一种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努力成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开展有准备、有质量、有原则的受欢迎的“新生家访”,充分发挥“新生家访”艺术性,有效促进“家园共育”协作性,让“新生家访”成为我们美好的初见。
参考文献:
[1]郑学志,与学生家长“过招”[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