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19-01-07严家胜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道德与法治探索

严家胜

【内容摘要】在现如今的这个法治社会,人人中都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因此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部门也开始重视对于学生道德法治的教育。因此开始要求学校开设一些有关道德法治方面的课程,从而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素养,并且给学生树立较强的法治意识。然而如何使其起到最佳的效果呢,这就需要初中道德法治课程的生活化,从而可以使这个法治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探索  实践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遵守法治,并且其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可以更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目前在其教学课堂中却仍存在很多问题,以至于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可以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来进行改进,从而可以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学思想不先进

用中国的教学思想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水平,就是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成绩越高就代表学生越优秀。从而也就导致了初中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教学思想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仅仅依照教材来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对其死记硬背,虽然学生因此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其教学结果却没有实际性的意义。因为大多数教师还没有深入考虑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只是认为其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也就导致了教师的这种教学思想。所以为了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更具意义,就需要对其教学思想进行改善。因为这门课一来是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二来是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个社会的法律,从而将会有利这个和谐社会的构建。

2.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法治教育一听就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因而学生对其提不起学习兴趣,对其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会真正的应用在生活中。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因而致使道德法治教学课堂上缺乏活跃性,进而就导致其教学效果不佳。因为一般的法治教学课堂,教师都是以画教材上的重点以及让学生背为主,有些老师会讲一些案例,但大多数教师连案例都懒得讲。并且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导致这门课程效果不佳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最主要的就是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强课堂趣味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如果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仅仅以教材为主的话,可能根本达不到其真正的教学效果,而为了使其教学效果更佳,就需要对其教学内容生活化,因为道德与法治本来就是源自生活。对其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一则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则是为了促使其教学效果更加有效。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这节课的内容,并且也更加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的提升。并且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还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进行学习,并且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借助一些实际案例,更加有助学生的理解及学习。还有一点就是可以更加有效的对学生产生影响作用,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个人良好素养的提升。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1.将生活中的内容引入教学课堂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来说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来进行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教学课堂,一方面是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度。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有些时候或许只讲教材上的内容会让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从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些时候学生也无法理解其中的一些意思,以至于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其课堂中添加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可以把学生带入课堂中,因而增强课堂的有效性。并且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其将会对相关的道德法治更了解,从而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学习,也因此将有利于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

2.增添一些实践活动

仅仅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来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讲解是远远达不到其教学效果的,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相关的社会活动,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并且还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使道德法治教育得到更好地推广,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素养。比如可以在校园中组织有关道德法治宣传的活动,去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个活动,从而了解其在社会中的作用。这种法治社会活动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枯燥乏味,它在一些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使法治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并得以推广。其在一些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法治知识,因而对其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结束语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本身就是源自于生活,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才渐渐推出的一门新颖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其教学内容需要更加贴近生活,才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人素养以及社会的和谐构建。初中的法制教育生活化,在一些方面还将促使学生生活中法治观念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连长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3).

[2] 王峰.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08).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挥手学校)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道德与法治探索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