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作用
2019-01-07刘勇
刘 勇
(青海省海西州人民医院,青海 海西 817099)
急性颅脑损伤的致伤原因多为暴力所致,其在临床急诊科中极为常见,需立即给予诊断与治疗[1]。该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具有不稳定性,且并发症较多,可能会影响其生命安全。临床中多通过CT或MRI等手段诊断该病,以评估患者的损伤程度与部位,并科学实施治疗方案[2]。研究中以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纳入治疗的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磁共振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入本院治疗的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审查且批准。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50例。A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3~75岁,平均(46.21±4.25)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19例,撞击伤10例,挤压伤9例,坠落伤12例;病理诊断为:阳性47例,阴性3例。B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4~77岁,平均(46.57±4.41)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20例,撞击伤11例,挤压伤8例,坠落伤11例;病理诊断为:阳性42例,阴性8例。对比数据不存有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A组给予MRI诊断:常规扫描采用矢状位与横轴位,矩阵设置为288×224,层厚为7 mm,TE为19 ms,TR为4700 ms。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部位行薄层扫描,层距为1 mm,而后行冠位与扩散张量成像扫描等操作,由两名医师进行阅片与结果分析。B组给予CT诊断:叮嘱患者取仰卧位,管电流设定为125 mA,管电压为120 kV,扫描时间为5 s,矩阵为512×512,常规扫描行轴位平扫,扫描基线为OM线,层厚与层距均为10 mm,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部位行薄层扫描,层距与层厚均为5 mm。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损伤类型,包括脑挫损伤、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水肿;观察其特殊部位损伤的诊断结果,包括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脑桥和延髓、中后颈窝等部位。
1.4 疗效评价标准: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估诊断效果:诊断准确性=准确诊断数/本组总病例数×100%;特异度=阴性符合数/病理诊断阴性数×100%;敏感度=阳性符合数/病理诊断阳性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加以处理,所有数据均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诊断效果:A组的诊断准确性为86.00%(43/50),敏感度为89.36%(42/47),特异度为66.67%(2/3);B组的诊断准确性为68.00%(34/50),敏感度为69.05%(29/42),特异度为37.50%(3/8),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效果对比
2.2 对比损伤类型诊断结果:A组除脑内血肿外,其他损伤类型的诊断率均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损伤类型诊断结果对比[n(%)]
2.3 对比特殊部位诊断效果:A组除胼胝体外,对于其他颅脑特殊部位的诊断率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特殊部位诊断效果对比[n(%)]
3 讨 论
急性颅脑损伤与其他脑血管疾病不同,其致伤原因为外部因素,且脑血管或颅脑组织的损伤类型和程度与脑组织的机械变形度相关[3]。其治疗关键是尽早诊断并治疗,以纠正损伤程度,确保生命安全。CT是其常用诊断技术,其可有效分析检测数据,进而评估病变位置,确诊损伤类型。其具有操作便利、费用较低和检查时间短等优势,但其诊断准确性低于MRI技术[4]。MRI可获取脑部电磁信号,而后分辨脑部软组织的损伤位置,再以成像技术显示脑部解剖结构,最终确定病变位置。其对于颅脑特殊部位损伤的诊断效果极佳,且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活性,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诊断方式[5]。其能够多方位判断脑部病变情况,可评估患者是否伴有实质性颅脑损伤,并能通过诊断图像评估阴影部分为积血或积液,可诊断出较小病灶或是出血病灶,进而提高诊断准确性。从诊断结果上看,MRI优于CT,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但其同时具有使用局限性,如检查空间较为封闭,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诊断结果[6]。
结果为:A组的诊断准确性(86.00%)高于B组(68.00%);敏感度(89.36%)高于B组(69.05%);特异度(66.67%)高于B组(37.50%)(P<0.05)。A组除脑内血肿外,其他损伤类型的诊断率均高于B组(P<0.05);除胼胝体外,对于其他颅脑特殊部位的诊断率均高于B组(P<0.05)。与刘立超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MRI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优于CT,其对于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的诊断效果更佳,但其具有诊断局限性,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诊断方法,以确保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