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例原发性肺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2019-01-07齐洁琳郭其森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6期
关键词:奥曲中位内分泌

华 影 齐洁琳 郭其森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内科,山东 济南 250117)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pulmon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是异质性强的一大类实体肿瘤,其病理类型分为: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不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ncer,LCNE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SCLC和LCNEC恶性程度高,AC和TC恶性程度低,发病率也低,约占肺部肿瘤的不足0.5%[1]。由于发病率低,大样本的临床报道少,治疗经验多来自单中心的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因素缺乏深入了解,未形成统一的治疗规范。本文对我院64例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资料做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山东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病理证实的,资料完整的肺类癌患者共64例。

1.2 观察指标和随访:总结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分期、治疗方法、随访结果。患者生存期为开始治疗日期到死亡或者末次随访日期,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肿瘤分期参考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7版肺癌分期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选择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中心型及外周型)、病理类型(TC与AC)、肿瘤T分期、N分期等作为变量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单因素检验分析生存时间及预后相关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资料:男性38例,女性26例,男∶女=1.46∶1,中位年龄60(37~78)岁。有吸烟史39例(60.9%,29/64),TNM分期情况:Ⅰ期4例,Ⅱ期4例,Ⅲ期5例,Ⅳ期16例。TC及AC在性别、吸烟状况、肿瘤部位上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64例癌患者一般资料

2.2 临床特点:首发症状为咳嗽咳痰(38/64),胸痛(8/64),痰中带血(7/64),腰痛(6/64),5例为查体时发现,其他症状包括声音嘶哑、进行性吞咽困难、腹部包块。全部患者从发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5 d~1年,平均3.5个月。

2.3 影像学表现:所有的患者治疗前均有CT资料,CT影像资料特征缺乏特异性,与腺癌的外观相似。周围型病变最常见的特征是圆形或卵圆形肺结节,边缘光滑或分叶;中心型病变与其他中心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类似。64例不典型类癌中,45例为周围型,29例为中央型,30例位于右肺,34例位于左肺,平均肿瘤直径为3.3 cm。

2.3 治疗方法:64例患者中,22例(Ⅰ期10例,Ⅱ期12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8例术后行辅助放化疗,4例术后行单纯辅助化疗;42例患者(Ⅲ期20例,Ⅳ期22例)未接受手术治疗,21例行放化疗,21例行单纯化疗。化疗方案以顺铂或卡铂为主的二联药物(依托泊苷、吉西他滨),完成2~14个周期。

2.3 病理及免疫组化:所有患者均行组织活检经病理确诊。根据WHO2015年病理分型标准,肺类癌以核分裂象和是否存在坏死进行区分:核分裂象2~10个/10高倍镜视野,部分伴有坏死为不典型类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Syn、CgA、TI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56/64)、78.1%(50/64)、75.0%(48/64)。广谱细胞角蛋白CK、TTF-1大多阳性,分别为57.8%(37/64)、62.5%(40/64)。Ⅰ期和Ⅱ期Ki-67表达分布2%~45%,Ⅲ期和IV期Ki-67表达分布5%~90%。

2.4 生存率和预后:所有患者采用电话和(或)门诊复查方式随访,随访期为自确诊之日至末次随访日或死亡时间。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3(11~104)个月,典型和不典型类癌的总体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4/14)、80%(40/50),3年生存率为85.7%(12/14)、22%(11/50)。有1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至随访结束时均健在,术后转移主要出现在肾上腺、脑、骨、肝转移。治疗方式(P=0.017)、T分期(P=0.01)、N分期(P=0.02)、TNM分期(P<0.05)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见表2。

3 讨 论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pulmonary neuroendocrine tumor,PNET)起源于支气管肺黏膜的Kultchitsky细胞,约占肺部恶性肿瘤的20%~25%[2]。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04年根据生物学行为将肺NET分为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不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ncer,LCNE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TC和AC较罕见,生物学行为偏向惰性,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早期病变治愈的唯一方法,但是晚期转移的患者放疗和化疗疗效不佳,缺乏明确的靶向药物治疗,预后差,综合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意见,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

表2 64例癌患者治疗和病例资料

在组织学方面,类癌的诊断依赖细胞核分裂数及是否有坏死,Syn、Cga是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本研究显示,Syn、CgA、TI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82.7%、75.9%。Ki-67范围变化较大,为2%~90%。有报道称肺类癌以中心型肺癌多见[3],本文研究显示,周围型占70.3%。手术切除是治疗早期肺典型类癌的主要手段,术后根据病情辅助治疗,10年生存率可达56%[4],5年生存率可达60%~75%[5-6]。但本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96.6%、27.5%,3年生存率低可能与III期和IV期患者比例高(65.6%)有关。本研究的患者在就诊时,有42%的AC出现远处转移;而TC则有7.1%出现远处转移,说明AC的侵袭性较TC强,预后更差。

中晚期患者治疗方法包括:化疗,生物疗法(生长激素类似物、干扰素),靶向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等)。肺类癌常用的化疗方案为阿霉素,5-FU,顺铂,VP-16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缓解率为30%左右[7],Wirth等[8]研究了18例类癌患者,化疗的总体有效率为20%,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0~50个月)。本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共有22例手术治疗的患者,8例术后行辅助放化疗,有2例分别在18个月和40个月出现肾上腺和骨转移,4例行术后放化疗,有1例在50个月出现肝转移,但由于病例少,不能明确术后治疗的最佳方案。肺类癌患者约30%有激素引起的相关症状,表现为类癌综合征,可有腹泻和面部潮红等表现,近年来研究发现,生长激素类似物(奥曲肽)是治疗类癌综合征的有效药物。但本研究中的患者均未出现类癌综合征表现。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贝伐单抗,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Yao等[9]的研究显示,427例晚期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贝伐单抗+奥曲肽组或干扰素-α-2b+奥曲肽组,中位PFS分别为15.4个月、10.6个月(P=0.33)。mTOR受体抑制剂,Duran报道[10]了21例类癌和1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应用mTOR受体抑制剂,总体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个月,1年的总体生存率为71.5%。RADIANT-2实验[11]研究了依维莫司10 mg/d+长效奥曲肽30 mg/28 d方案,对比安慰剂+长效奥曲肽30 mg/28 d方案,共入组429例患者。结果显示依维莫司联合长效奥曲肽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4个月,有显著获益。PD-1与PD-L1在多种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肝癌、肾癌等肿瘤中表现出现良好的疗效。李明彪的研究显示[12],类癌组织中的PD-1与PD-L1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应用PD-1/PD-L抗体的免疫治疗也许可以在类癌患者的治疗中获益。

4 结 论

尽管肺不典型类癌偏惰性,早期病变(Ⅰ期及Ⅱ期)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Ⅲ期和Ⅳ期的不典型类癌预后差。由于肺不典型类癌发病率极低,多数报道源于回顾性分析,缺乏基于大样本的临床指南,在化疗方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合理选择上,需要积累更多病例进行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奥曲中位内分泌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奥曲肽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跟踪导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