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融入农类院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究

2019-01-07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天福茶艺茶文化

王 燕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宁德 355000)

1 茶文化融入农类院校思政课的可能性

1.1 茶文化“化人”与思政课“育人”的目标趋同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与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以茶抒情、以茶阐理,以茶施礼,以茶颂德,以茶审美,以茶怡情,以茶教伦等,茶文化换句话说就是“茶化人”,它具有教化的功效,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同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书育人活动,是以培养人为目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宗旨,侧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健全大学生的人格问题,也是有目的、自觉地以特定的文化“化人”的过程。茶文化教化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有着高度趋同性。因此,农类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全可以用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有意识地“化人”,实现“育人”的目标。

1.2 茶文化“化人”与思政课“育人”的对象一致

茶文化“化人”与思政课“育人”对象都是人,而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对大学生开展思政课类教育意义深远,甚至关系到民族的命运,这也是国家向来注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本质原因;在农类院校开展茶文化教育,是将大学生作为重要教育对象,是党和国家对农类事业建设和大学生成长成才高度负责和必然要求。思政课作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的重要课程,在帮助学生观察、思考、融入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在农类院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二者具有相同的教育对象[1]。

1.3 茶文化“化人”与思政课“育人”的内容契合性

中国茶叶泰斗张天福老先生提出,“俭、清、和、静”茶文化价值理念,茶尚俭,勤俭朴素;茶贵清,清正廉明;茶导和,和衷共济;茶致静,宁静致远。[2]其茶学思想中蕴含东方哲学思想、佛道儒思想、道德品质等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心理品质等内容存在着相融之处。中国茶道精神蕴含着丰富思政教育资源,这些中庸和谐、修身齐家、天人合一、沉稳、独立精神、健全人格、以俭育德等高尚品质、处世哲学、爱国思想都是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人格,提升道德水平,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 对茶感悟与启迪

2.1 以茶励(雅)志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资源

茶的味道是大体上是先苦后甜、由淡到浓在其中认真体会可以感受到人生百态。立鸿鹄之志,不惧困苦,在奋斗中升华自我而取得成功。这与儒家提倡以茶励志、品茶修身、以茶品人生十分相符。啜苦励志,咽甘报国”则代表了茶人以爱国主义为人生价值的崇高品格,也成为儒家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以茶励志茶学思想为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人生信念,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思想资源[3]。

2.2 以茶修心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

以艰苦奋斗、奉献精神、淡泊名利为主要内容的茶人思想品质,一直未曾改变,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价值理念。因此将茶道精神融入价值观教育符合当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发展要求。在历史的长河中,茶道精神所呈现出的民族价值理念与民族气节对中华儿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茶道精神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学生对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理解与支持。

2.3 以茶喻理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要资源

在以茶喻理方面朱熹可谓独树一帜,他指出了“理而后和”的道理。他说:“物之甘者:吃过而酸,苦者吃过即甘。茶本苦物,吃过即甘。问:‘此理何如?’曰:‘也是一个道理,如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盖理本天下至严,行之各得其分,则至和。”道德品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将茶道精神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能增进传统礼仪学习与传承,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

3 茶文化融入农类院校思政课的路径

3.1 深化茶文化研究,加强师资队伍茶文化素养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使茶文化很好的融入思政课关键要发挥教师队伍的主导作用,尤其是思政课教师。教师队伍的茶文化素养不仅对学生茶文化素养产生影响,而且教师队伍对茶文化的理解、道德品质、治学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农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研究茶文化,深入认识茶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丰富自身茶文化底蕴,充分挖掘茶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深刻认识到加强农类大学生茶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增强开展茶文化教育的自觉性与使命感,使茶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有机地融和。

3.2 茶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创新“打开方式”,使课堂更“有意思”

将张天福老先生倡导的“俭、清、和、静”的茶文化精髓思想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农类院校思政课教师要秉承张天福茶文化精神的要义,以高尚的师风师德,做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类茶艺实践活动,可以选择加入茶艺社团,组织学生到现场观摩茶艺表演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视野、人际关系等。在观摩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茶艺室本身就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茶艺表演等活动中体现出来茶文化精神与思政教学中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仪、道德等内容内在机理完全一致,因此可以作为完美的融入思政课教学。

3.3 第二课堂活动与茶文化相融合,丰富教学渠道,创建特色品牌校园文化

将“勤俭朴素、清正廉明、和衷共济、宁静致远”的内涵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俭清和静”茶文化精髓深入人心。通过各种活动,将张天福“俭清和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是举办张天福茶文化系列活动:12.12“校园饮茶日”、品茗入道、闻香识茶、茶叶包装设计大赛、茶艺大赛等活动;二是打造“张天福茶文化园”,结合生态观光园、茶叶品种园、园林示范园等项目;三是开展张天福茶文化课题研究,举办张天福茶文化学术研讨会,编写《张天福茶文化》读本;四是成立张天福茶文化中心并设立张天福奖学金。农类院校可通过开展各类茶事活动,培养师生对茶的兴趣,传播茶文化知识;让更多人认识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热爱茶文化。

3.4 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中融入茶文化,增强教学实效性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立体的了解民情、国情,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学会观察、思考、实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农类院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茶文化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参观茶厂、茶山、茶园、参加茶艺活动、采访茶叶名人等社会实践活动,了解茶学、茶艺、茶道精神,学校可以组织与茶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在繁重的学业中获得轻松的时光,通过茶文化更好地放松身心,认真感受茶文化的内涵;利用茶文化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兴趣爱好相同的小伙伴,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使“俭、清、和、静”的文化意识和人文情怀自觉转化为行动。这有利于大学生为大学生、将来踏实地、顺利地投入农类工作,在思想认识上奠定良好的基础[5]。

4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政课的“打开方式”,将其打造成学生喜爱的“金课”是上好思政的必然要求,将茶文化融入农类院校思政课是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对传统茶文化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猜你喜欢

天福茶艺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凝心聚力,传播幸福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姚天福力驳忽必烈
校园茶艺飘香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