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度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2019-01-07靳晓娜赵海涛
靳晓娜,赵海涛
(衡水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
1 董仲舒“度制”思想
1.1 提出背景
因为秦末战争的影响,百业凋零,所以汉初统治者与民休息,“无为而治”,至武帝时,国力强盛,国库充盈、人口众多,张骞使西域,同时大败匈奴。董仲舒在国力强盛之际提出“度制”思想,究其原因,是董仲舒看到了强盛背后隐藏的重大社会问题。
内政外战等原因使得社会的两极分化问题逐渐严重,对内而言土地兼并严重,官府横征暴敛人民生活逐渐困苦,对外而言汉武帝对匈奴连续战争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边境,但另一方面却加重了民众的役费。随着贫富矛盾不断加剧,西汉鼎盛背后的不稳定逐渐显现,而董仲舒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度制”思想。
1.2 “度制”的内涵
董仲舒的《度制》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开篇即引孔子之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董仲舒的“度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制度,“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度制,犹制度。”他认为制定规章制度要恰当,不能不及也不能过。二是调均,这是董仲舒具体制定制度时提出的原则,所以《度制》篇又名《调均篇》,舆案黄氏日钞作《调均》。”董仲舒主张通过“调均”使得贫富有差、有度,以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当然“调均”并不是平均分配,而是将贫富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做到“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即可。他认为“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
董子说武帝“言秦用商鞍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叶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贫富差距太大,社会必会动荡不安,就不可避免发生暴乱。所以“制人道而差上下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才会使上下向安,社会安定。《白虎通·礼乐篇》中也说“礼者盛不足,节有余,使丰年不奢,凶年不俭,贫富不相悬也。”对当时社会状况,董仲舒说:“今世弃其度制,而各从其欲。欲无所穷,而俗得自态,其势无极大人病不足于上,而小民夜疮于下,则富者愈贪利而不肯为义,贫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是世之所以难治也。”
董仲舒指出了没有制度约束而导致的社会危害。他认为当时的社会没有制度约束,使得人们各从其欲,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富人和官员会为了财富不为百姓着想,穷人则会为了生存而犯禁令,所以导致社会不安。
2 董仲舒“度制”的措施
2.1 “调均”的原则
董仲舒正是王朝强盛的表面下看到了这些深层次的矛盾,所以提出了代表他理想社会构建的主张,即“度制”调均。他认为应该“制人道而差上下”,不是绝对平均,但差别不能太大,即做到“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这是他度制思想的基本原则。
2.2 德主刑辅、教化保证
董仲舒认为“度制”管理实现途径也应是德主刑辅,通过教化实现。儒家一项主张以德为主,刑罚始终应处于辅助地位,董仲舒重视教化百姓,希望用教化礼节来做制度的保证。他说“将以贵贵尊贤,而明别上下之伦,使教鱼行,使化易成,为治为之也。”教化保证了制度实施,而制度保证了社会的安定。
2.3 领导者正心正身
作为最高层管理者的君主应做到“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在现代组织甚至国家的管理中,领导者作为有效管理的关键要素这一点仍是不容置疑的。
3 董仲舒“度制”思想的现代意义
3.1 人本管理
董仲舒提倡“人最为天下贵”,这是儒家一脉相承的思想,认为人是天下位最尊贵的,管理必须以“人”为本。近代化早期西方普遍奉行科学管理理念,主要是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思想,这种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方法虽然也重视员工的积极性和满意度,但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当然,这种科学管理体系也有很大价值,但对人进行科学式的管理,并没有关注人本身的价值,现在人本管理逐渐成为占主导的价值观。而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管理者如何做到尊重人才、留住人才,实行人本管理就是重中之重。
“人本”管理理念与“物本”管理根本的不同在于,“人本”是将“人”作为“人”去管理,人不是实现利益的工具与手段,企业管理与发展中重视员工的的自身发展与自我实现,企业和组织关注员工个人的需要和情感,使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协调一致。
3.2 以身作则
作为最高层级的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枢要是关键、中心的意思,古代君主是掌管等级的中心,这句话同时也就意味着对于领导者作为管理成功关键因素的肯定。
在现代组织的管理中,领导者作为有效管理的关键要素这一点仍是不容置疑的,当领导者有效时,他的下属才会被高度激励,忠诚于组织并取得好的业绩,从而促进组织和个人协调发展。正如《论语》中说:修己安人,修己是管理的基础,管理其实就是作为管理者要先树立榜样,做事先做人,管理者把人做好,才谈得上管理。安人是管理的目标,管理者要以人为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真正尊重、关爱下属,以情动人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安人”的目的。
3.3 不与民争利
董仲舒提出故明圣者象天所为“为制度”使诸有大俸禄亦皆不得兼小利,“不与民争利”乃天理也,朝廷百官既然拿着俸禄就不要再从事其他的可以与民争利的活动,做到: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作为最高层管理者的君主应该做到,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作为领导和管理者,不可与下属争利,而是要充分下属的利益。
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认识到“大胜靠德”,作为领导管理要靠“德”,尊重和重视下属利益便是“德”的表现,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只想自己的利益,根本不考虑员工下属利益,与下属争利,这个企业必定离心离德,绝不会不会有好的发展。
3.4 正确对待“绩效”
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企业必须要有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为了管理和激励员工,会进行绩效考核,并且薪酬、晋升会与考核相关,这也是有必要的。但是通过董子的“度制”思想,我们应该认识到过度的差距会造成人心浮动,给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所以要合理权衡“绩效”与“公平”的尺度,首先保证绩效管理本身的公平,其次,相对平衡整体,这样才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总之,现代企业管理既要重视绩效管理,但是对员工的管理与激励不能仅局限于绩效,更要注意维护整体的公正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