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2019-01-07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常态管理工作

李 卉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43007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降低,我国已经逐渐进入战略转型发展阶段,因此我国的经济建设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符合现阶段的整体特征,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求,更好服务我国的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目前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影响,我国的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环境也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同样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各种新问题,这为公共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公共管理工作基于当前的工作困境寻找新的出路。

1 新常态概述

1.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渐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在该发展阶段应该注重维护经济发展秩序的稳定性,并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在激发产业经济发展活力,挖掘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均应该加强创新思维在行业发展中的应用,通过思维创新来来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更好更快推动经济的发展。

1.2 政治进入新常态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主旋律,在新常态下背景下我国的各项改革工作均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法律的指引和约束下开展公共管理领域的变革,确保公共管理变革方向的正确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治理体系可以充分体现这个国家的体制水平,这就要求我国在公共管理工作开展中应该采用法制化以及合理化的管理方式和措施来提高公共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1.3 文化进入新常态

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常态背景下要充分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逐渐形成遵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同时基于法律框架对社会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形成系统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国家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文化建设大格局,全面踧促进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1]。同时应该充分利用法律所赋予的社会治理主体的权利保障社会治理体系的高效平稳有序运行。

2 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分析

2.1 社会治理体系不完善

在新常态背景下的社会公共管理工作首先应该从国家政府宏观层面进行考虑,以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效率为核心内容,并基于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实现多元化发展。近些年我国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不能否认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社会法制建设的推进受阻进度缓慢、难以进一步提高社会民主化水平、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内部机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社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难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因此虽然当前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稳定的政治布局以及相对成熟完善的社会经济体制,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社会公共管理的水平依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要更多的调动社会公共参与公共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提下社会公共管理等价值。

2.2 社会管理技术不够丰富

在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绩效水平方面,市场机制需要优先于政府机制,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全体提高绩效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在社会公共管理方面的技术明显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现代化公共管理技术的作用。这样虽然可以有效保障社会公共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按部就班的向前推进,但是容易导致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式逐渐僵化,降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公共管理工作的成效[2]。此外目前数字化管理在公共管理中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具体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整体来说我国的公共管理人员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公共管理技术,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共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难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3 网络舆论引导明显

近些年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公共管理来说,互联网环境的多种思潮也催生了多样化的价值观,降低了管理者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公共管理者由于领导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集体性权力越位问题,也影响了公共管理的质量,容易在社会中造成不良影响。比如三聚氰胺事件,该事件爆出来之后通过互联网短时间内快速发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民群众的压力给公共管理部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领导干部却相互推诿,引起了社会的不满。由此可见,社会网络舆论会逐渐消解公共管理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权威性。

2.4 公共管理改革难度增加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工作进展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公共管理改革难度随之加大,迫切需要公共管理工作变革创新,实现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为了有效推动公共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在改革过程中首先做好基于全局考虑的顶层设计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共管理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公共管理工作事务进行有序安排。理想分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具体实践中难以有效协调顶层设计以及基层实践,特别是在基层实践过程中基本上无法体现出顶层设计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顶层设计对公共管理工作整体的提纲挈领作用。除此之外,部分地方政府没有真正落实公共管理改革,在工作开展存在各种偏差,进而导致公共管理改革工作难以有效推进,限制了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降低了公共管理工作的成效。

3 新常态背景下公共管理的出路

3.1 形成健康稳定的价值秩序

受到互联网影响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公共价值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拜金主义以及追名逐利等不良风气。在这种情况表政府部门首先需要肃清社会上的不良价值观,正确了解公众的需求,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避免侵犯人民群众的权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否则容易导致社会对于政府的信任危机。除此之外还应该从政府层面探寻新常态背景下公共管理出路,强化国家法治体系建设,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理力度,有效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让人民群众满意[3]。除此之外还应该利用制度保障作用来充分体现宪法的权威性,在公众意识形态中融入法律价值。政府应该摆正自己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定位,树立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更好的体现和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形成系统完善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更好服务公共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3.2 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新常态背景下公共管理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首先应该完善制度保障,提高执行力,形成国家政府和人民群众以及社会组织之间良好的沟通机制,有效促进公共管理工作主体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其次应该有效突出政府的领导能力,发挥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提纲挈领作用,具体包括制定公共管理的方针路线等。此外还要求政府对当前的组织管理结构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优化。其次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方面有助于更好促进公共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改善公共管理成效,另一方面有助于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再次还应该创新公共管理工作的绩效管理机制,制定系统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公共管理的各项工作定期进行考核,有助于了解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进展以及思想动态,并基于绩效考评结果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还应该加强培训教育活动的推进,通过多层次差异化的教育培新全面提高公共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3.3 形成明确统一的基层建设和管理制度

公共管理工作因地而异,不同的地区在基层建设方面以及管理制度方面均具有不同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导致整体公共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管理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因此首先政府在建立公共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基层的整体需求,形成系统完善的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以及具体办法,促使各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有效提升保障管理效果。同时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有效发挥领导作用,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基层工作人员提高把控能力,对基层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促进地方管理制度改革在合理的轨道上发展,同时对于落实公共管理地方制度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政府部门在建立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该提高针对性,充分考虑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推进公共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公共管理制度的贴合性。

3.4 提高对公共管理中公众的地位

目前我国在公共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公共管理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对于公共管理服务的获得感,迫切需要我国公共管理寻找新的出路。社会公共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对象,因此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公共管理工作的需求,首先应该提高社会公众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提高服务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同时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治能力。一方面政府要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治权力,有效激发社会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从国家社会层面加大对于公共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唤醒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主动参与到社会公共管理工作当中。除此之外,国家政府还应该建立公共管理信息共享及沟通平台,一方面有助于社会公共及时了解公共管理的相关动态,便是社会公共对公共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另一方面有助于国家政府能够更好了解社会公众对于公共管理工作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公共管理质量。

3.5 创新公共管理技术手段

公共管理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均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技术手段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直接影响国家公共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公共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需要采用先进科学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我国公共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首先应该转变公共管理人员的传统观念,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提供对先进公共管理技术的重视程度。其次应该加强对公共管理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不管是新技术的引用还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再次还应该成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4 结束语

公共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其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社会公民的根本利益。在新常态下我国的公共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发展严重受阻。因此在后续的发展中应该不断加强对公共管理的重视程度,采取多种措施来不断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尽快实现公共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更好发挥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常态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数字化媒体时代影响性诉讼生成机制研究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