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情志因素与眩晕的相关性

2019-01-07郑爱红许早荣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7期
关键词:肝火肝郁疏肝

郑爱红,许早荣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伊犁8347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人民医院,新疆伊犁834700)

眩晕是以目眩、头晕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目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指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1]。眩晕是临床常见疾病,涵盖了西医近20种病名[2],1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3%,其中约20%患者的发病与精神因素相关,器质性眩晕患者中有40%~60%伴有精神症状或心理障碍[3-4]。由此可见,情志因素贯穿眩晕病因病机及治疗的始终,现将情志因素与眩晕的相关性浅析如下。

1 情志因素与眩晕发病的相关性

1.1 眩晕的病因病机与情志因素的关系

(1)古代医学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 有关眩晕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该书对眩晕的病因病机有较多描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气郁、血虚、髓海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宋·严用和首次提出“七情致眩”之说,其在《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中云:“所谓眩晕者……七情内伤,皆能导致。”金·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言:“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主张眩晕从风火立论。可见古代即提出了眩晕与气郁、七情内伤、风火相搏有关。

(2)现代医学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主要与情志不遂、年老体弱、饮食不节、久病劳倦、跌仆坠损及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内生风、痰、瘀、虚导致风眩内动、清窍不宁或清阳不升,脑窍失养而突发眩晕,其病机主要为风、痰、虚、瘀诸端,以内伤为主,因于风者,多责之情志不遂,气郁化火,风阳上扰[1]。徐慧[5]指出眩晕由暴怒烦躁,肝火旺盛,化火生风,风火上炎所致;或肝郁气滞,暗耗阴血,肝阴不足,虚火上炎,肝阳化风,上扰清窍,导致眩晕。周世章认为肝郁是眩晕发生的基本病机[6]。李郑生提出脾虚肝郁贯穿眩晕发病的始终[7]。李涵等[8]指出引起眩晕的发病因素较多,包括风、火、郁、痰、虚、瘀等因素。蒋健[9]认为“无郁不作眩”,有“气火风阳因肝郁”“无痰不眩却因郁”“无虚不眩多因郁”“血行滞涩可因郁”之说。上述观点均说明眩晕的病理基础是肝郁。

综上可见,从古至今,肝郁对眩晕的发病有直接影响。郁、风、火、痰、虚、瘀为其主要病机,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1.2 情志因素的发病特点与眩晕病机的相关性

《黄帝内经》中提出七情致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发生变化,突然、长期或强烈的刺激机体,超过机体正常生理范围,使气机紊乱,脏腑气血失调而诱发疾病。同时指出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的基础,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其发病特点如下:①直接伤及五脏,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②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过度愤怒可导致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进而出现头目胀痛、易怒等病理表现,甚至发生气厥。《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悲则气消,惊则气乱等。③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如高血压病,若遇事恼怒,肝阳暴张,血压可迅速升高,发生眩晕,甚则突然昏厥。

1.3 情志因素与眩晕病脏腑的相关性

(1)情志因素与肝的关系 肝在志为怒,五志过极,怒伤肝,则气机逆乱。升发太过则肝阳上亢,出现头晕胀痛。《类证治裁·眩晕》言:“良由肝胆乃风木之脏,相火内寄,其性主动主升。或由身心过动,或由情志郁勃……以致目昏耳鸣,震眩不定。”若情志抑郁,肝疏泄功能减退则气机郁滞,郁而化火为肝火,肝火致眩晕,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肝火太旺,暗耗肝阴,肝阴亏虚,虚风内动,则“无风不作眩”。肝失疏泄,阻碍中焦气机,影响脾升胃降,致使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而“无痰不作眩”。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血液运行,导致瘀血阻滞,出现“无郁不作眩”“无瘀不作眩”。

(2)情志因素与脾的关系 脾在志为思,思虑太过,所思不遂,思则气结,出现气滞和气结,导致脾运化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受阻,痰浊内生,则“无痰不作眩”。脾为后天之本,运化功能减退可导致气血亏虚,则“无虚不作眩”;运化功能减退或气血亏虚均导致脾主升清功能下降,清阳不升,则脑窍失养,出现头目眩晕。另外,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若肝失疏泄,则影响脾胃气机升降;若脾失健运,阻碍气机,导致肝疏泄失职,二者皆可引起气滞痰阻,导致眩晕的发生。

(3)情志因素与肾的关系 肾在志为恐,惊恐伤肾,从此层面上讲与眩晕发病关系不大。但从五脏相生相克来讲,肾为肝之母脏,若五志过极或不足,肝脏功能受损,可累及母脏。以“精血同源”“肝肾同源”理论为基础,肝阴不足可导致肾精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灵枢·海论》言:“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

2 情志因素与眩晕治疗的相关性

在眩晕的病因病机中,情志不遂、气郁、肝郁导致风、火、痰、虚、瘀内生,进而出现眩晕症状,其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治疗以治肝为主,兼调理脾、肾。沈宗国提出治疗眩晕可采用平肝、养肝、疏肝、清肝4法[10]。笔者从肝脏生理病理的发生发展介绍治疗眩晕的疏肝、清肝、镇肝、柔肝4法。

2.1 疏肝 肝失疏泄,百病由生,故治疗首要为疏肝。《黄帝内经》云:“木郁达之。”疏肝包括调节肝气和肝血,气血调达,眩晕自平。临床常用柴胡、枳壳等药物疏肝理气,方选柴胡疏肝散。张怀亮[11]指出疏肝时要注意健脾,可用越鞠丸加减治疗。

2.2 清肝 清肝多针对肝火而言。五志过极,肝失疏泄,肝郁化火;或肝阴不足,阴虚火旺,致肝火上炎。临床常用龙胆草清肝泻火,方选龙肝泻肝汤。但为防苦寒伤阴,在清肝同时常配伍滋阴之品。张怀亮[11]指出在清肝时常因“实则泻其子”加用黄连,因“气有余便是火”加用紫苏子、紫菀等降气之品。

2.3 镇肝 镇肝多针对肝阳上亢所言。阳亢有阴虚阳亢,肝火化风、肝血虚皆可引发阳亢。临床常用钩藤、石决明之类的药物,方选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孙婷婷等[12]认为肝体阴而用阳,可加滋肝阴药以平肝阳。刘志明认为乙癸同源,可滋肾阴而平肝阳[1。

2.4 柔肝 柔肝针对肝阴、肝血而言。《岳美中论医集》言:“肝性至刚,宜柔不宜伐。”提倡柔肝、滋阴以抑肝阳。常加疏肝、清肝之品,柔肝首选白芍,取其养血柔肝之功。

3 现代医学中情志因素与眩晕的相关性

中医以症状命名眩晕,在西医病名中近20种疾病有此症状,并根据病位分为耳源性眩晕和非耳源性眩晕。贺新怀等[14]认为焦虑、紧张、怒气等不良情绪可直接影响中枢神经活动,影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正常水平,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而发病。吴子明等[15-16]提出了功能性眩晕概念,提倡重视精神心理性眩晕,其中以慢性主观性头晕和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为代表,并建议进行心理测评,提出采用心理疏导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

4 小结

综上所述,在眩晕发病的病因病机中,中医认为其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措施。现代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情志因素对眩晕病的影响,但因其涵盖疾病种类繁多,人脑思维的灵活性、心理活动的不确定性、个体差异及人们对外界反应反馈程度不同,增加了对此类疾病研究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今后,我们需要联合多学科,找出情志因素对本病不同分类的相关性,并加以研究,未病先防,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猜你喜欢

肝火肝郁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微信在线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