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文本留白处想象写话的策略研究
2019-01-06赖淑妮
赖淑妮
摘 要:“留白”本是传统中国画中的一种经典艺术布局方法,但现如今,它已经被许多文学作品所运用,这表现了艺术世界的相通性。文学文本中善于抓住留白的关键点,例如心理聚焦处、观点碰撞处、联想想象处、情节延伸处等等,它的留白与补白非常注重技巧,强调文本解读与感悟。这样的思想也可以运用于小学生高年级的想象写话教学策略中。本文就希望用这种特别的文本留白教学方式深度挖掘小学生潜能与创新思维,为高年级语文想象写话教学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文本留白;高年级小学语文;想象写话;补白;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教师会巧妙运用到留白这一美术、文学技法,利用文章文本中的未完成(留白)部分进行文章的多层面详细化结构。与美术不同的是,语文写话教学课堂上所采用的并非是图示化结构,而是语言化结构,教师在带领学生细读文本之余,会对文本留白之处进行填补,这在美术中称之为“补白”,而体现在语文课堂中就叫做“想象写话”。
一、关于“补白”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内容都是文质兼美、内涵丰富、而且处处都有留白存在,但是如果在没有教师的指引下,大部分学生可能无法体验甚至忽略掉这些细节。在文章中,某些没有说完的话或者某一个不合理的小动作都可能是文章的留白,而这些留白恰好是激发学生想象的最好教学素材,它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去挖掘、发现和补白。
高年级小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力与写话能力,他们所缺乏的是对文本留白补白时机的把握与技巧的运用。在这里就要谈到一个“度”,如何最优化运用这个“度”,并将语文文章文本中的某些关键内容表达出来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这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从实践教学中逐步体现出来,把握好想象写话教学中留白与补白的平衡点[1]。
二、小学高年級语文文本留白处的想象写话教学策略
(一)观点碰撞下的想象写话教学
课堂讨论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该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经常会有相对激烈的观点碰撞,这说明学生之前对文章内容拥有不同的见解。在激烈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插入“补白”教学,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写话学习兴趣。
举例来说,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钓鱼的启示》一课教学中就有这样一个片段,父亲要求儿子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因为父亲说“你还会钓到其它的鱼”。这一段形容父亲用到了“不容争辩的声音”,还有儿子“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这个收获到成果却要放弃的过程对于文中儿子来说是相当纠结和痛苦的,而且这种纠结难以用寥寥数语就能表述清楚。而教师就抓住了这一情景,借机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情景补白”想象写话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还原对话,并适当延伸结尾“如果你是文本中的孩子,你会将鲈鱼放回到湖里吗?”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尝试在想象写话的最后理解父亲的这一“不容争辩的声音”,其中到底蕴含了怎样的情绪与意志。整个想象写话练习设计中,教师就巧妙设计了两个补白平台。第一个平台是站在儿子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尝试补白儿子的心理活动,并融入自己的想法,想象是否该将鱼放回湖里;第二个平台是站在父亲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尝试去理解父亲所说的话“你还会钓到其它的鱼。”以及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到底都蕴藏了怎样的深意内涵。在想象写话中,教师也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天马行空,不拘束他们的思维,这样有助于他们深层次理解该课文本的具体内涵[2]。
(二)心理聚焦时的想象写话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写话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抓住人物的基本语言、动作与心理描写等关键环节,潜移默化的走入人物内心世界,揣测人物心理变化过程。比如说带领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文本故事情节等等,通过这些细节把握深度关注文本中所有人物角色的心理波动,如此才能把握人物角色的真正性格特点。当然,作为文章创作作者本身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某些人物心理的细节揣测还要依靠教师的“补白”教学,这就是要开展文本中人物角色心理聚焦时刻的语文想象写话教学的真实目的。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学中,一位父亲在救助自己困在地震废墟中的儿子的同时寻求帮助,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着我。”但人们都以为他精神失常了,没有人来帮助他,直到第38小时,他终于听到了儿子在瓦砾下的声音。
这段描写非常细腻,特别是对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细致到位。但是文章中更多的是人物细节描述与情节陈述,但却为能深入到人物内心进行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因此而不够丰满。而教师为了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提出了基于父亲心理聚焦救助儿子这一过程的“情节补白”想象写话教学。在写话中,教师就要求学生分别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父亲该怎样救出自己的儿子?第二,父亲为什么没有惊慌失措?第三,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父亲?第四,文章中并没有太多描述儿子,那么儿子在这38小时里都想到了什么?结合这3个问题展开想象写话,教师会与学生一起深度挖掘、剖析地震中父子二人的心理活动与实际行为。特别是对第四个问题的想象写话练习最为考验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儿子在瓦砾下文章中是并没有表述过多的,它就需要学生们通过“情节补白”进行想象写话补充。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充分理解了父亲的这一行为并被感动,而文章中有关父子的心理刻画也因为教师的“情节补白”教学设计而变得完整[3]。
总结:
在高年级小学语文写话教学中,对文本留白、补白的运用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与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练就一双挖掘文本资源深层次内涵的慧眼,从文本留白处发现关键,然后进行拓展补充,并结合这一留白指导学生补白,提高学生的想象写话能力。
参考文献:
[1]买霞霞.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有话可说"[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7):212.
[2]蒋小琴.巧借文本之源 提高写话水平[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9).
[3]金婷.留白,让想象更丰满——小学高年级自主作文研究[J].情感读本,2018(2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