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增强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效益的若干思考

2016-12-23刘锐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补白导入阅读教学

刘锐

摘 要: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评价,借助评价这一手段能够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热情,教给学生语文学习方法。课堂评价不能笼统和模糊,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导入 补白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87-01

小学语文学科对于学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陶冶学生心灵来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语文成绩总是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在日渐丧失。究其原因,这与教师生硬灌输和机械抄写等教学方法不无联系。好的教法可以让学生喜爱语文,不好的教法则让学生对该学科心生厌恶。因此,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方法,焕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益。

1 抓住文题或点睛之笔,进行新课导入,诱发阅读期待

阅读教学的导入最忌循规蹈矩、缺少新意;相反,教师应善于革故鼎新、另辟蹊径,以彰显创新思维,体现课改理念。关于导入,在第一、二课时开场时就不能老是说一些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套话,而可以从探究题目的形式或内涵入手,来牵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例如,教学《小草和大树》一文,就可以从探究题目内涵入手:同学们对小草和大树早已司空见惯,那么题目中的“小草”和“大树”是什么意思呢?还是指大自然中的小草和大树吗?这一问题的抛出必将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产生迫不及待的阅读心理。

其次,课文中常常出现一些精彩、精辟的点睛之笔,这些语句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抓住这些句子进行导入设计,能够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比如,《夹竹桃》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一个点睛之笔的句子,在第二课时导入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读读这个句子,接着找出其中的核心词语“韧性”和“幻想”,然后抛出问题:“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它引起了“我”产生哪些幻想?”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研读上文内容,找出相应语段进行品读,进而理解韧性与幻想,领略夹竹桃可贵的品质与精神。这种变序教学法,富有新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

2 借助“补白”训练,引发想象与联想,培养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思维与想象能力的重任。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形象性,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阅读课堂上的想象,常常在学生的头脑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而作为教师要想提高阅读质量,有时也要依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这是因为文本中常常有很多“留白”,即作者没有展开详细的内容。针对“留白”进行恰如其分的、有针对性的想象,进而实现对文本的“补白”,进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

例如,研读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笔者发现第2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肖邦告别老师和同学,带着泥土离开祖国的感人场景,但语段中只是对埃斯内尔的话作了描写,而对于肖邦的语言和心理没有进行描写,只是从细节之处着眼刻画了他外在的一些感人表现;另外,也没有刻画肖邦同学的语言。于是,笔者在课堂上就启发学生思考肖邦的同学可能会对他说些什么,并要求以“即使你远在他乡……”为开头练习说话。于是有的学生动情地对“肖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好儿子!”“即使你远在他乡,你的心中依然装着祖国母亲!”学生的想象与发言,跟当时送别的氛围是相吻合的。那么肖邦从老师手中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眺望华沙城时,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笔者又借助提示引导学生想象——“肖邦此时一定会在心里默默地说……”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思维一时活跃,竞相举手发言:“祖国,我一定会回来的!”“祖国,虽然我暂时离开了你,但我会为你而牺牲一切的!”“沙皇侵略者,你们注定要失败的,我脚下这片土地永远属于我们波兰人民!”此时,学生仿佛就成了肖邦,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强烈的爱国情就在一句句激昂的话语中得以抒发。此环节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为下文学习肖邦为祖国而奋斗的行动做好了铺垫。再如学习《郑成功》一文中“欢庆胜利”的场面时,笔者启发学生想象:高山族奠长见到郑成功时会说些什么?在这一问题引领下学生进入想象的天地:“郑将军呀,我们可把您盼来啦!您的军队真是英勇善战哪!打败了荷兰狗强盗,我们以后可就过上好日子喽!”学生的想象合情合理,表达符合人物身价,让笔者叹为观止。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想象及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3 通过有效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方法的掌握

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评价,借助评价这一手段能够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热情,教给学生语文学习方法。课堂评价要克服笼统性、模糊性,赋予其应有的针对性和创新性。首先,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要富有针对性,能够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发言亮点是什么,不足在哪儿。当学生针对某个问题的发言只是只言片语时,教师要通过中肯的评价帮助其梳理思维,完善答案,并从中获取学习方法,树立尊严与自信。其次,评价语言要有创新性,富于变化,克服单一性。比如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就不能老是说“读得很好,声音响亮、有感情”这一类套话,其实这是一种假评价、浅评价,起不到提升朗读水平的作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应该清楚地告诉学生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改进。比如,教学《船长》一文时,笔者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船长和大副的对话,两位同学的语气软绵绵的,没有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气氛。于是,笔者要求他们重新朗读,要读得简短有力,能够让听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气氛。两位学生第二次的“对话”明显有了进步。第三,评价语言还要富有情感性、幽默性和艺术性。教师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进行适时、适度的表扬,而不是全盘否定甚至是“一棍子打死”。教师要善于发掘亮点,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前进的风帆。特别是对那些中等生或学困生,更要多多使用热情的鼓励性话语,多给予具体的点拨,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这样,会让学生愉快地接受,融洽师生感情。

猜你喜欢

补白导入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追寻怎样的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