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019-01-06陈振东田旭东
陈振东,田旭东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烧心和反酸是其最常见的典型症状,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是其不典型症状[1]。根据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症状及病位、病因病机,可将其归为中医学“吐酸”“食管瘅”范畴,辨证分型有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瘀血阻络证、中虚气逆证、脾虚湿热证6型[2]。中医药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笔者就近5年关于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方面的文献做一梳理,着重从中医病机这一维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中医药运用,综述如下。
1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认识观点
1.1 脾胃升降论
脾为后天之本,胃乃水谷之海,两者互为表里。若脾胃升降失衡,当升不升,当降不降,正如李杲所言“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乱于胸中,使周身气血逆行而乱”,则气血逆乱,发为呃逆、反酸等GERD的临床症状。叶天士在《临证医案指南》中言:“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脾胃升降失常多因脾虚导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胃实又导致胃气上逆。杨芸峰等[3]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脾失健运,肺胃不降导致气机失调,因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其中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升降司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故脾虚则升清失常,又导致胃不降浊,发为本病;治宜健脾益气,同时降肺胃之气。王红梅等[4]认为:本病病机以脾虚为本,在脾失运化的基础上,中焦气机壅滞,继而痰凝,日久成瘀,导致浊气上逆,酸水泛滥,损伤食管。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韩雪[5]总结导师姜树民教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病机认识,认为:脾胃虚弱乃发病之本;胃失和降、气机上逆为致病关键,情志不畅、湿热痰浊亦是参与本病发生的常见因素;血瘀乃疾病日久发展而来,是本病重要的病理产物。马艳等[6]认为:本病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肝胃郁热为致病之标;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发病关键,与脾胃密切相关;治疗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清肝泻热为大法。袁红霞教授认为:GERD的病位在食管,食管又为胃所属,“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则发为本病,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弱,其中脾胃虚弱为GERD的发病基础,胃虚气逆为病机关键[7]。张小萍教授认为:GRED存在明显的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如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导致气滞疾阻而食管干涩,因此,调理升降无疑是GERD的治疗大法,可从疏肝理气、健脾化痰、和胃降逆3个方面入手[8]。
1.2 肝胃关系论
肝胃关系实质上包含脾胃与肝胆的关系。肝主疏泄,促进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胆为六腑之首,又为奇恒之府,其储藏和排泄的胆汁促进胃中水谷的运化和吸收。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则肝胃不和;胆腑疏泄失常,木郁土壅,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本病。徐婷婷等[9]从“木郁达之”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认为GERD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肝胆疏泄失常,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戎锦锦等[10]总结叶天士对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病证中医病机的认识,认为该病病机主要包括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肝郁脾虚、脾胃运化失常,食伤脾胃、气机升降失职,以及年老体弱、胃阳衰败等。杨铮[11]总结李世增的学术思想,认为肝失疏泄、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是本病发病的关键,最终导致胃气上逆,出现烧心和反流症状。王建春等[12]认为:GERD基本病机为肝胆失于疏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食管与胃,与肝、胆、脾、肺密切相关。盖学明等[13]认为:GERD病位在食管、胃,脏腑之中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但总以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胃为基本病机。刘记等[14]总结叶松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认为本病总以肝胃郁滞、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曹慧萍等[15]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多因先天脾胃虚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不均等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失健运、酿生湿浊,日久肝胃郁热,阻于中焦,胃失和降,胃气夹热上逆,形成本病;肝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胃气上逆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周晓虹教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肝胃郁热、胃失和降,病性属实、属热者居多[16]。
1.3 气机失调相关脏腑论
杨威等[17]从升清降浊法论治胃食管反流病,认为气机升降失常是其根本病机,因多脏腑失衡导致气机逆乱、清浊不分。段园志等[18]认为气机升降失调是GERD的病理关键,分别从肝气郁结、横犯脾土,肝胃不和、枢机不利(脾不升清,胃失和降、脾胃气虚,升降失常、肠腑郁滞,气失通畅),肺失肃降、肺胃皆病3个方面讨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张咏冬等[19]认为:气机上逆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病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通过吐浊纳清的作用调节一身之气的周流循环,保持气机的畅达,且其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肺脏的肃降作用直接影响全身脏腑气机的和降,故降肺气能够通导大肠,使上逆胃气下降,最终达到人体一气流通。杜婷等[20]从肝风-心火论治胃食管反流病,认为本病病机不仅仅是肝气犯胃,肝风内动、夹心火乘犯于脾胃亦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另一重要病机。梁梦月等[21]总结谢胜教授从肾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认为该病病机根本在于肾精不足、肾气亏虚导致的肾失封藏,夹杂火、湿、痰、瘀等病因,故治疗应在疏肝理气、降逆和胃的同时填补肾精、收纳肾气。
2 中医病机指导下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
基于脾胃升降论,脾虚者临床多选用六君子汤加减。六君子汤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加入陈皮理气散逆、半夏燥湿除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四君子汤“呕哕吐逆,大宜服之”。临床研究[22-23]表明:大黄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且具有临床症状消失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特点。脾气宜健而胃气宜降,在健脾气的基础上可合用旋覆代赭汤加减以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多组临床研究[24-26]证实:旋覆代赭汤能有效缓解反酸、烧心、胃胀及胸骨后疼痛症状。两方合用,共奏健脾化痰、和胃降逆之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基于肝胃关系论,临床选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加减,方中柴胡条达肝气而疏郁结,辅以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调中。肝气疏畅,则胃气和降,升降自调。肝气郁而化火者,合用左金丸,方中黄连清肝泻胃,吴茱萸开郁降逆,以求苦降辛开,寒热共投,肝胃并治。多项以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为治疗组、质子泵抑制剂为对照组的临床试验[27-29]均表明:治疗组不但对单个临床症状如反酸、烧心等典型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而且对情志异常、GERD相关性胸痛、胃镜下黏膜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
基于气机失调相关脏腑论,临床多选用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一项Meta分析研究[30]认为:半夏厚朴汤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GERD在治愈率、有效率和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临床研究[31-32]表明:半夏厚朴汤能有效治疗痰气交阻型GERD。陈家坤等[33]运用Meta分析评价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认为其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临床还常采用药对,如:海螵蛸与浙贝母合用的乌贝散具有制酸止痛的功效,金铃子与延胡索合用的金铃子散具有疏肝泄热、活血止痛的作用,枳壳与升麻合用,谷芽与麦芽合用,枇杷叶与桔梗合用。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采用升清、降浊药物并用,依证而有所侧重,可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3 讨 论
近年来,大多数研究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病机基础为脾失健运,多由肝气郁结诱发,由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和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两个方面发展为胃气上逆,其关键为气机失调;病性为本虚标实,因脾虚运化不及,痰湿停滞中焦,久病入络,瘀血内阻。还有研究认为:肺气肃降和肾气收纳失常导致气机失调,肝气犯胃,肝风内动,夹心火乘犯于脾胃等,均为发病不可忽视的病机因素;治疗应从降肺气、收纳肾气、滋阴息风、清泻心火等方面辨证论治。
病机认识是中医诊病的关键一环,认清基本病机才能阐明疾病发生后病理变化的本质,从而指导临床遣方用药,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通过对疾病传变机制即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和本质的探讨揭示,选用更契合病机变化的主方,做到随证加减、合理化裁,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黄帝内经》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又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的指导下,其治法选方更加明晰。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者,常用六君子汤加减益气健脾以治病之本,合用旋覆代赭汤加减降逆和胃以治标。肝气郁结、肝胃不和者,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以疏肝行气,合用左金丸疏肝泻火、降逆止呕。气机失调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治疗可升清与降浊药物并用,如使用枳壳与升麻、谷芽与麦芽、枇杷叶与桔梗等常用药对,达到降中有升、寓降于升、升降平调的目的。针对常见的典型症状如烧心、反酸,以乌贝散制酸止痛,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病程绵延、病情反复者,可合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久病入络者,可适当加入活血化瘀通络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