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经汤联合温针灸督脉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及对患者内分泌系统和排卵的影响*
2019-01-05高翠霞宋红湘
高翠霞,宋红湘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郑州45000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由女性生殖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异常引起,全世界发病率估计在4%至12%之间,PCOS在美国的发病率预计将接近18%[1];PCOS是一种包含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因此没有单一的诊断测试可用于诊断该病症,但PCOS具备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特点,包括高雄激素血症(痤疮、多毛症、高胰岛素血症)、月经不调(周期长度>35d、排卵少或无排卵)和/或多囊卵巢,实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患者的亚型以及年龄和生活方式因素。妇女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或可能出现几个症状,如多毛症和痤疮,月经不调和不孕症[2]。研究表明PCOS女性不孕可能与卵泡发育迟滞相关[3],这类女性在维持妊娠方面较为困难,早期妊娠流产率为30%~50%[4]。
从女性各个生活阶段来说,PCOS均对妇女的健康有显著影响[5],尽管传统上PCOS以生殖障碍为视角,但自9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证据表明,PCOS使妇女患心血管和代谢障碍的风险增加,PCOS女性患者中患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很常见,尽管大多数PCOS患者都能维持β细胞功能,但多达30%至40%患者将继续发展为糖耐量受损,且有7.5%~10%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2]。此外,PCOS女性中脱发、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血脂障碍更为常见[6],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也持续增加[7]。因此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采用补肾调经汤联合温针灸督脉治疗PCOS,并和单用补肾调经汤、温针灸督脉督脉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本院妇科门诊确诊为PCOS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联合针灸组、中药组、针灸组、对照组四组,每组30例。年龄18~40岁,平均(27.8±5.0)岁,病程1~10年,平均(3.8±2.3)年。中药联合针灸组平均年龄(28.3±4.9)岁,平均病程(4.2±2.6)年,平均体重(59.1±3.6)kg,BMI(26.8±2.6)kg/m2;中药组平均年龄(27.2±3.7)岁,平均病程(3.5±1.9)年,平均体重(58.7±3.6)kg,BMI(25.9±1.0)kg/m2;针灸组平均年龄(28.1±4.2)岁,平均病程(3.9±2.5)年,平均体重(58.9±3.6)kg,BMI(26.0±1.7)kg/m2;对照组平均年龄(27.6±3.9)岁,平均病程(3.6±2.0)年,平均体重(58.6±3.6)kg,BMI(25.7±2.2)kg/m2;四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体重、BMI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诊断参照 《中华妇产科学》[8]、《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中医妇科学》[10],以下3条中符合2条即可诊断为PCOS:①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肥胖。②B超监测卵巢体积增大2~3倍,呈多囊性改变,每侧卵泡数 >10个,直径约2~8mm。③月经第3~5天或闭经期(B超未见直径>10mm的卵泡)血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2.5或 T值升高(>0.75ng/ml)。
纳入标准: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女性患者,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为主证,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近3个月内未进行任何中西医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②近3个月内接受任何中西医治疗;③有卵巢肿瘤、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等内分泌疾病;④合并心、肝、肾等内科严重并发症者。
脱落与终止标准:①未按规定方案进行治疗或治疗期间自行加入其他疗法者;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于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国药准字J20140114,商品名:达英-35),每天1片(每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mg和炔雌醇0.035mg),连续服用21d为1个周期,停药后待撤退性出血第5天起重复服用,共3个周期。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停药后第5天开始服用枸橼酸氯米芬片(国药准字 H50020039),1次1片(50mg),1d1次,连用5d。于月经周期第12天开始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发现有2个以上直径达18mm的优势卵泡时,肌内注射注射用绒促性素(国药准字H44020674),1次10000单位。
2.2 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自拟补肾调经汤。方剂:紫石英、山药各30g,仙灵脾、丹皮各15 g,菟丝子、枸杞子、黄芪各20g,续断、当归、莪术、川牛膝、香附各10g,川椒6g。用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月经周期结束后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d,停药1d。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
2.3 针灸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温针灸督脉。自月经周期结束后开始,选用百会、身柱、至阳、命门、腰阳关、十七椎、肾俞(双)处进行针灸。先进行常规消毒,由上至下按穴位分布的顺序进行针刺。有明显针感后开始温针灸。将艾条做成艾柱,点燃,将柱状艾绒插在针柄上燃尽,将温热传达到穴位深部。艾绒燃烧至灰烬即可,时间约为30min。隔日治疗一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治疗疗程,经期禁用。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2.4 中药联合针灸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自拟补肾调经汤,并行温针灸督脉,方法同中药组和针灸组。
3 观察指标
3.1 临床表现: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包括体重、月经周期、B超的变化。
3.2 血清激素水平:全部患者均于治疗前及结束治疗后的月经第5天清晨空腹取血,检测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睾酮(T)、雌激素(E2)水平。
3.3 排卵率以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成熟卵泡消失或明显缩小。内部 结构模糊,和/或伴有子宫直肠陷凹内出现游离液体。排卵监测于月经第10天开始进行,查优势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排卵周期数/治疗周期数×100%。
3.4 妊娠率排卵后14d抽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超过正常值为生化妊娠,4周后B超可见孕囊者为临床妊娠,以临床妊娠为准。妊娠率=妊娠患者数/治疗患者总数×100%。
3.5 流产率电话随访患者至妊娠28周,计算流产人数。流产率=流产患者数/妊娠患者数×100%
4 疗效判定 参照文献[11]对两组治疗临床疗效进行评定:①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月经、排卵明显好转,血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卵巢体积缩小>80.0%,形态有明显改善;②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月经、排卵有所有所好转,血清激素水平有所改善,卵巢体积缩小>50.0%,形态有一定改善;③无 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月经、排卵未改善,血清激素水平无变化,卵巢体积缩小<50.0%,形态未恢复。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联合针灸组、中药组和针灸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联合针灸组最高。各组的有效率和无效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联合针灸组总有效率最高,达到95.1%,中药组、针灸组、对照组分别为83.3%、76.7%、60.0%,中药联合针灸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针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针灸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 治疗前后体重、BMI变化 治疗结束后,中药联合针灸组(54.76±2.0)kg和中药组(55.90±2.1)kg的体重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56.82±2.8)kg(P<0.05);针灸组(56.81±2.5)kg和对照组虽呈下降趋势,但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两组间并无差异(P>0.05)。中药联合针灸组(22.1±2.1)kg/m2、中药组(23.6±1.6)kg/m2和针灸组(23.7±1.9)kg/m2的B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24.4±1.9)kg/m2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对照组相比,中药联合针灸组、中药组和针灸组的治疗后BMI均较低(P<0.05)。
3 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比较发现,试验结束时,中药联合针灸组、中药组、针灸组和对照组的LH、LH/FSH和T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仅中药联合针灸组、中药组的FSH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E2水平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发现,中药联合针灸组的FSH和T水平均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联合针灸组的LG/FSH水平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见表2。
表2 四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表2 四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针灸组相比,#P<0.05;与中药组相比,△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4 促排卵、妊娠情况比较 中药联合针灸组、中药组、针灸组和对照组的排卵率分别为93.3%、83.3%、70.0%和63.3%,中药联合针灸组得到最佳改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中药组次之,同针灸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联合针灸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针灸组(P<0.05),而对照组显著低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5)。见表3。
表3 四组促排卵、妊娠情况比较[例(%)]
5 不良反应 四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讨 论
PCOS是女性无排卵性不孕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尚无确切病因,故在诊断上仍存在争议,但有证据表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病因学中起作用[12],且胰岛素作用的缺陷可能是PCOS的主要原因。免疫学相关指标、基因检测、肥胖等疾病的评估都有助于PCOS的诊断。
PCOS的治疗手段根据个体的症状和体征进行个性化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月经周期、促进排卵等。西医多采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恢复排卵并降低雄激素水平、氯米芬和克罗米芬诱发排卵。西药治疗PCOS虽然见效快,但对PCOS远期并发症无积极作用,且副作用大,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中医认为,PCOS的发病机制为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痰湿、血瘀、肝郁,因此临床上多采用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此外,结合针刺、艾灸作用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所以临床上采用温针灸,温肾暖宫、活血化瘀以改善子宫内膜形态,为受精卵着床提供良好的环境。虽然之一治疗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小,但其治疗周期长、见效慢。临床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PCOS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风险。
中医认为,PCOS发生的重要病因是肾虚血瘀,是由于肾-天癸-冲任轴之间失调所致。肾藏精,主生殖。肾中精气及精气所化之精血为子宫的行经及受孕提供物质基础。而卵子的成熟发育与排出又依赖于肾精的充沛旺盛及肾阳的鼓动。所以阳气也是生命的关键所在,是月经和受孕的关键。若肾精不足,则气化无力,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血液脉道阻塞乃至血瘀。此外血行不畅有碍于肾精的充养,又会加重肾虚,故肾虚和血瘀是PCOS患者的两个重要病因病机。
本研究中补肾调经汤的药方组成为紫石英、仙灵脾、菟丝子、续断、当归、枸杞子、莪术、香附、川椒、丹皮、黄芪、山药、川牛膝。方中紫石英有温暖胞宫的作用;仙灵脾性温,入肝、肾经,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作用。两者同为君药。当归,性温,为妇科要药,有补血活血调经之功效;续断,性微温,入肝、肾经,有补肝肾,调血脉的功效;当归、续断两者与紫石英相结合,祛血瘀;菟丝子,性味辛甘,入肝、肾经,有平补肾阴肾阳之功效;黄芪,性微温,同时配以川牛膝养血活血;香附,性平,具有止痛调经的作用。上述药均为臣药。枸杞子为养阴补血之佳药。莪术,性温,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山药,性平,行滋肾益精之功效。丹皮,性微寒,阻止药性过热,反佐诸药,以上均为佐药,配合君药、臣药。川椒,辛热,入督脉,具有温暖胞宫之效,为使药。本方以补足肾气和调和血脉为主,调和阴阳,活血祛瘀。
温针灸,又名针柄灸,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在针刺之后,将柱状艾绒插在针柄上燃尽,将温热传达到穴位深部。本实验中采用温针灸督脉的方法于百会、身柱、至阳、命门、腰阳关、十七椎、肾俞(双)处进行针灸。百会穴又为三阳五会,具有温经、安神健脑的作用。身柱穴,是督脉出入的门户,有补益的功效。至阳穴,是督脉之阳,有助升阳气,调和五脏的功能。命门穴,为督脉之穴,具有补肾益阳的作用。腰阳关穴,温肾助阳。十七椎穴,有调经助孕的功效。肾俞穴,为补肾之要穴,调和肾之阴阳,补益肾精。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自拟补肾调经汤联合温针灸督脉治疗的临床疗效突出,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灸组、中药组及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中药联合针灸组和中药组的体重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补肾调经汤联合温针灸督脉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体重。中药联合针灸组、中药组和针灸组的B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对照组相比,中药联合针灸组、中药组和针灸组的治疗后BMI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发现,中药联合针灸组的FSH和T水平均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联合针灸组的LH/FSH水平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说明补肾调经汤联合温针灸督脉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中药联合针灸组排卵率得到最佳改善,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中药组次之;中药联合针灸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针灸组(P<0.05),说明补肾调经汤联合温针灸督脉治疗可以提高排卵率、妊娠率。四组均为出现不良反应,说明这四种治疗方案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