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伤寒的诊治要点
2019-01-05索有菊
索有菊
(青海省格尔木市畜牧兽医工作站816000)
1 猪副伤寒的发病情况
1.1 流行病学
由于1~4月大的仔猪肠胃防御机制还不健全,容易受到该类细菌的侵害,造成猪副伤寒的发病。这种疾病虽然是传染性疾病,但传染性较弱,扩散速度慢,发病情况主要呈地方性或散发,而且寒冷和多变的气候能加剧该病的发作。
进行诊断时要根据发病个体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症状结合起来进行诊断,遇到难以诊断的病例时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测。
1.2 流行特点
密集饲养下的刚断奶仔猪最容易发病,感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本来健康的仔猪接触到了被病猪污染的饲料、水源和土壤,这样病原体会通过媒介进入健康仔猪的体内引起发病;另一种情况是仔猪体内本身含有病原体,由于自身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并不发病,一旦气候突变,仔猪处于阴冷潮湿的环境会造成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引起疾病发作。
1.3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大约在3~30d,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型又被称为败血型,多在刚断奶的仔猪群体内发病,发病症状为病猪的体温明显升高,能达到42℃左右,有明显的食欲不振和精神萎靡症状,这和猪瘟的发病情况相似,但鼻子顶端没有猪瘟的那样干燥。刚患病时仔猪有便秘情况,但一段时间后开始下痢,粪便具有恶臭的气味,甚至还会带血。患病后的仔猪腹部有疼痛症状,弓起背来尖叫,有很痛苦的表现。猪的四肢和腹部及耳朵部位在初期会变成深红色,随着病情加深会变成青紫色,最后病猪出现呼吸困难,体温下降的现象,并伴有咳嗽和痉挛症状,发病后4~10d死亡,对仔猪的危害很大。
慢性型也叫结肠炎型,比急性型更为常见,发病症状和猪瘟有很大的相似度。发病仔猪也会出现体温上升,食欲不振的状况,但温度没有急性型那么高,病猪会一直下痢,粪便很稀,呈粥状,伴有恶臭,颜色也会变成灰白色或者绿黄色,严重时会带有坏死组织的碎片,仔猪肠道受到巨大伤害,导致病猪逐渐脱水变得消瘦,而且皮肤上还会出现湿疹,病猪会经过2~3周逐渐衰竭死亡。
2 猪副伤寒的诊治
2.1 预防
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仔猪饲养管理不当和卫生条件不好等因素引发的,因此,做好该病的预防能很大程度的降低该病的发生和传播。养殖户需要采取以预防为主的防治措施,改善对仔猪饲养管理,及时清扫仔猪的生活环境,始终保持猪舍干净,提高卫生条件,断绝疾病发生的途径。在饲养断奶后的仔猪时要注意饲料的卫生,尽量防止仔猪接触被病菌污染的东西。不能突然更换饲料,易造成仔猪肠胃无法适应而发病。
在此病高发地区还可以采用注射疫苗的方法来提高仔猪抗病能力,对1月大的仔猪注射仔猪副伤寒活疫苗,使用20%的氢氧化铝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每头仔猪按1ml的标准进行肌肉注射,能有9个月的免疫时间,也可以采用口服方式进行免疫,但效果较肌肉注射较差。
2.2 治疗
仔猪发病后首先要将病猪及时隔离,清扫和消毒猪圈,饲料槽是最容易被病菌污染的地方,要对其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根据发病猪群的具体情况对健康仔猪加强预防措施,可以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连续喂养3~5d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病死仔猪要进行深埋处理,不可食用以免发生人中毒的事故[1]。
隔离发病仔猪进行治疗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第一种是抗生素疗法,采用一些针对该病毒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土霉素、新霉素及多西环素都对该病毒有着很好的克制能力。还可以使用磺胺类药物,这类磺胺增效合剂的治疗效果更好一点,使用磺胺甲基异恶唑或磺胺嘧啶是可以按每千克体重20~40mg的标准,与4~8mg的甲氧苄啶进行混合,分两次内服,连续喂养一周可有效治疗仔猪病情。还可以用呋喃类药物,如使用呋喃唑酮可以按照每天每千克体重使用30mg的药物,分两次口服进行治疗,连续服用5d后,剂量减半继续服用5d左右,也能有效治疗。
3 结语
仔猪免疫能力脆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果没有恰当的应对措施极易对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养殖户要加强疾病防控意识,以预防为主。虽然猪副伤寒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但还需要养殖户们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舍的卫生水平,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