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羊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意义

2019-01-05孙国华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兽疫疫区患病

孙国华

(江苏省海安市白甸镇畜牧兽医站226600)

羊只养殖过程中会有很多危害羊只生产安全的疫病,羊小反刍兽疫就是其中之一。小反刍兽疫病毒通过接触性传播感染小反刍动物,病畜及其分泌物都是携带病毒的载体。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不超过21d,进入发病期一周内出现死亡,病情严重的情况会造成养殖场内羊只全部死亡,患病情况较轻的死亡率也超过50%,严重危害了反刍动物养殖的生产安全。小反刍兽疫目前为止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仅以防控为主,被划为一类疾病。

1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特点

羊小反刍兽疫主要发生在山羊中,并且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高。绵羊也可感染该病,但症状轻微,血清学检测抗体呈阳性。牛和猪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羊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病毒进入呼吸道导致健康羊只患病。潜伏期通常为4~6d,也有长达21d的。本病在干燥寒冷季节和多雨季节较多发[1]。

2 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

患病羊眼部流泪,周围有脓性分泌物,有鼻涕,气喘的症状,同时伴有咳嗽,口腔黏膜有炎症病变,体温上升至40~42℃;腹泻情况较严重,粪便呈棕黄色,患病羊精神萎靡,患病初期鼻液呈水样,随着病情的发展,鼻液逐渐变浓稠,导致鼻孔堵塞,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鼻内黏膜坏死,眼部有脓液分泌物,遮住眼睑,发生眼结膜炎。口腔内黏膜充血,并有坏死灶,病情严重的患病羊坏死部位蔓延至舌头、腭和颊和舌[2]。

3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

3.1 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使用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内抗体,通常使用进口试剂盒,检测结果较为准确。通常在羊只免疫接种21d后,抗体合格率能达到80%[3]。

3.2 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是采集羊口、鼻棉拭子,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检测的方法。此种诊断方法适用于在羊群进行集中免疫前,观察到羊群中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诊断并处置,防止疫情发生大规模的传播。

4 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措施分析

4.1 制定应急预案

4.1.1 扑杀、销毁和无害化处理

对于患病羊及同群受威胁羊只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扑杀,使用扑杀器或注射药物都可以。并且要对扑杀后的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销毁羊副产品,禁止疫区羊只及其副产品继续流通。如果采取深埋的方式进行尸体处理,坑底应使用生石灰打底,尸体表面使用2%火碱,掩埋后的坑表面使用生石灰再次消毒。彻底清洁打扫患病羊的羊舍及羊场内环境,所有器具物品要经过严格消毒,粪便、剩余的饲料等使用堆积发酵的方式进行处理。

4.1.2 隔离、封锁和消毒

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措施要本着“早、快、严”的原则进行,对患病羊和疑似患病羊进行有效隔离,确诊后立即扑杀,划定疫区范围,封锁疫区,限制牛羊等动物的进出,禁止疫区内羊只流入到外界,关闭屠宰场,同时加强消毒管理,设置消毒点,对车辆、人员等进行严格消毒。

4.2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目前,羊小反刍兽疫实行强制免疫的政策,要求免疫率达到100%,在实际生产中,根据羊只数量、生理特点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新生羊和康复羊的补免工作,同时建立免疫档案,记录免疫信息。疫苗免疫的关键点在于接种技术,对基层兽医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免疫操作的准确性,防止免疫失效。同时要注意羊只的免疫反应。疫苗应在-15℃以下保存,且一羊一针头。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5 羊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的意义

羊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播,通过呼吸道感染,小反刍兽疫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生疫情危害严重,所以,对该病的控制十分重要,发生疫情后,要及时消灭传染源,控制易感羊群流动,将可能接触到污染物的用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强化消毒措施,积极控制小反刍兽疫。近年来,小反刍兽疫的传播速度加快,感染范围逐渐变大,这可能主要是因为羊只跨区域运输的频率增加,增大疫病的传播几率。加强羊只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及落地监管至关重要,同时应加强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的宣传,尤其是基层防疫员、养殖户等,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严防小反刍兽疫的发生。目前,我国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落后导致畜牧业发展受到制约,在防控技术的推广工作和防控体系的建设上应注重其整体性,各环节都要完善。其中包括预防和控制,以下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5.1 预防

在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工作中预防是首要环节,也是防控工作的关键点。在现阶段的畜牧业发展中,小反刍兽疫的预防主要有3方面,防疫员队伍建设、养殖场规划及防疫知识宣传普及。首先,我国畜牧的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防疫队伍不稳定,各乡镇要选聘有一定畜牧兽医专业技术知识、责任心强的村级防疫员,对辖区内的羊只进行免疫,以保证应防密度达100%,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免疫接种,特别要注意开瓶后的疫苗必须在2h内注射完毕,保证防疫质量,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环境控制是预防该病的基础,养殖场规划设计时要按照要求功能区齐全,设立隔离舍,羊只购进后在隔离舍隔离饲养4周确认健康后方可转入育肥舍养殖,舍内净道与污道互不交叉,环境保持干净整洁,通风干燥,防止携带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器具物品继续使用,危害健康羊只安全;再次,加强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开展防控知识培训,让养殖场户知晓防控的重要性、必要性,掌握防控技术,并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的途径宣传防控知识。

5.2 控制

在小反刍兽疫的防控中,控制环节十分重要,小反刍兽疫的危害严重,传播迅速,对该病的控制能降低疾病继续传播的风险,减少经济损失。对于小反刍兽疫的控制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封锁疫区,扑杀患病羊只,销毁羊副产品,加强消毒灭源,关闭羊交易市场,禁止羊只流通,禁止屠宰羊只,对收威胁区的羊只紧急补免,并且加强政府部门的监察,防止养殖户为了个人利益隐瞒疫情,或销售患病羊只的行为出现,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及时准确掌握病情的发展,对养殖场进行疫情监测和普查,发现疫情后尽早隔离,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6 小结

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的推广存在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对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有助于畜牧业的良好发展。第二,对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有助于社会问题的缓解,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避免社会因为动物疫病的发生而产生不良的影响。第三,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的推广能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贡献,促进乡村振兴。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技术的推广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对保证羊群健康有积极作用,提高免疫力及羊群整齐度,加快生长速度。经海安市全市抽样调查,肉羊育肥期死亡率从原来的5.2%降低到2.4%,再未发生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兽疫疫区患病
羊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纸条研制成功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报告
小反刍兽疫的防控不可松懈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