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群安卡拉疾病防控措施

2019-01-05游志成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法氏囊安卡拉鸡群

游志成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白米镇畜牧兽医站225505)

安卡拉病又叫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因最早发生在巴基斯坦国家的安卡拉地区,所以起名鸡安卡拉病。短短两年时间本病给养鸡业带来很大的死淘,可见其传播迅速、危害严重。经实验室研究分析,安卡拉病属于腺病毒群属,代表病毒有心包积水综合征、鸡胚致死孤儿病、鸡包涵体肝炎、火鸡出血性肝炎、鸡脾肿大症、减蛋下降综合征等。鸡群发病后使用抗病毒和抗生素药物效果不明显,确诊安卡拉病毒感染引起的,通常采用安卡拉抗体+头孢一起注射,再结合保肝护肾等药物可以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1]。

1 发病特点

1.1 发病早

本病可以感染各品种鸡群,白羽肉鸡可以在15日龄就开始发病,死亡率较高,发病后4~5d出现死亡高峰,通常病程持续一周以上。蛋鸡一般在3~6周龄发病率最高、4~5周龄死亡率最高,死亡高峰持续5~7d,病程2周左右。黄羽鸡发病往往在4周龄以后,死亡率可达15%以上。

一般发病日龄与死亡率呈正相关,发病越早死亡越多,有的死亡率达30%~40%,如果饲养环境较差、密度较大、管理不完善,鸡群死亡率最多可达80%以上。鸡群一旦发病终身带毒并间歇排毒,这就是鸡群为什么反复发作的原因。所以鸡群必须做到全进全出,绝对不可以好几个鸡群一起饲养。

1.2 病情急

如果鸡群是自然感染安卡拉疾病,潜伏期仅为24~48h。实验表明用安卡拉病毒攻毒3~4d后就可以引起鸡群发生典型病变[1]。

因本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播快的特点,所以鸡群发病初期病情很急,往往鸡群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发病,以至鸡只在临死前精神状况都很好、没有明显的病态和先兆就突然发生两腿划空倒地死亡,个别鸡只会出现精神不振,羽毛粘连,腹泻拉稀等症状。

1.3 流行特点

有心包积液症状主要以水平传播为主,做好鸡群隔离消毒工作是防控本病的基础。发病日龄多集中在早期20~60日龄,最早的在一周末就出现雏鸡发病,鸡群每天的死亡率就会高达1.5%左右,病程长达半个月之久,累计死淘率高达30%左右。通常表现发病很快、死亡突然。如果鸡群再混合感染法氏囊、大肠杆菌、新城疫等疾病时,会引起更高的死亡率,最多时高达80%。

有包涵体肝炎症状的主要以垂直传播为主,也可水平传播但传播速度较慢。以肉鸡多发,发病日龄一般集中在6~14d,发病后4~5d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一般为8%左右。如果发病时正赶上鸡群免疫法氏囊病活苗,往往会加重病情,表现症状与法氏囊病相似,腹泻、黄疸、贫血、大腿肌肉出血等,剖解主要症状是包涵体肝炎。

1.4 水平传播速度较慢

本病不仅可以通过水平传播还可以垂直传播,而水平传播的速度较慢,鸡群往往经过鼻孔和粪便来排毒,粪便中含毒量会很多[2]。在实际病例中发现,当一个鸡舍的鸡群发病时,左侧栖架上或左面一架笼内的鸡群死亡率高达30%~40%,而同一个鸡舍右面的鸡群反而无死淘,这充分说明本病的水平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及时做好鸡舍隔离消毒工作可以控制本病发生。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2.1 临床症状

鸡群感染本病后往往出现突然性的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粗乱、饮水量增加、呼吸加快或困难、腹泻排黄绿色粪便;有的病程较快、不出现减料的症状;有的食欲减退、爬地不起最后死亡;有的无明显症状突然倒地两腿划空,很快死亡[2]。产蛋期鸡群感染后只表现产蛋率下降而死亡率较低。有时可见出血性变化或无明显病变。

2.2 剖解病变

剖检后发现心包积存许多淡黄色透明液体、心肌柔软;肝脏肿胀、边缘钝圆、肝质发脆,颜色发黄,肝脏上有出血点或坏死斑,肝脏组织有坏死性弥漫,肝细胞出现坏死,正常肝组织没有病变说明病程较快。肾脏肿大、出血、变白或暗红色,输尿管上尿酸盐沉积较多,肾小管细胞上出现核浓缩的坏死性病变,肾小管上正常部分与病变部分界限清晰说明该坏死并不是原发性坏死,这也是为什么使用化学药物会增加死亡率的一大原因[2]。

肺脏弥漫性增生、水肿、出血、按压有泡沫出来,肺泡变小、肺动脉壁水肿且结构紊乱说明肺心动脉功能下降,严重的肺脏水肿、淤血。

3 防控措施

本病具有水平传播速度慢的特点,应以生物安全为关键点将该病阻断于养殖场之外,再加上注射卵黄抗体、预防用药和疫苗免疫。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小群化饲养、全进全出或带鸡消毒能减少病毒扩散和传播概率。

3.1 加强消毒工作

首先重视养殖场消毒,因为本病可以经蛋传播和水平传播,腺病毒是无囊膜病毒,生产中建议选用戊二醛类和碘制剂,对外界环境和鸡舍带鸡消毒,熏蒸消毒时可配用过氧乙酸类消毒剂,这样消毒效果更好[2]。同时制定科学的消毒程序,每周定期对鸡舍用具、鸡群和舍外场地进行消毒。其次,加强场内人员的管理,外界人员未经彻底消毒严禁进入鸡舍,饲养人员尽量避免串舍、需借还用具时必须严格消毒,同时安排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跟踪发病鸡群。另外,做好鸡场隔离工作,入场人员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禁屠宰场和销售员进入生产区,并做好进入车辆和物品的消毒工作,送料车和拉淘汰鸡的车应分开使用,并分开走净道和污道,所有车辆进出都要进行消毒。

3.2 药物防治

鸡群发病后大多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等化学药物来预防继发感染,这样会加重发病鸡体的肝肾负担,加大鸡群死淘数量。所以鸡群发生疾病时应采用中药为主来保肝护肾,可以使用肝胆颗粒、因栀解毒颗粒或肝泰类药物以护肝解毒、缓解心包积液和通肾、避免肾脏肿胀[3]。同时投给VC来防治应激、辅助治疗。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使用以保肝护肾药物只能缓解症状,起到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

3.3 注射卵黄抗体

禽腺病毒感染鸡群后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注射卵黄抗体,但必须用精制的卵黄抗体,因为粗制的抗体杂质含量较多,会给鸡体带来较大的应激反应[3]。

3.4 疫苗免疫

平时选用的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组织灭活苗,一般适合发病严重的地区使用,养鸡场制备组织灭活苗来防控本病是首要选择之一,每100克组织灭活苗可注射1000只鸡[3]。另一种是油苗,是利用分离I群禽腺病毒毒株制备的油乳剂灭活苗。现在国内市场已有油苗、高免卵黄抗体等可供选用,许多养鸡场也已经开始使用,但使用效果不能确定,有待进一步观察和评估。疫苗免疫程序建议在2~3以及开产前各免疫一次较好。

3.5 控制法氏囊病的发生

最近几年种鸡场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在接雏前让孵化场给雏鸡注射一针囊胚宝或安囊宝来代替鸡场的法氏囊免疫,殊不知孵化场也会为了节省劳力将法氏囊疫苗和马立克疫苗混合到一起注射,技术专家建议不同厂家生产的法氏囊苗和马立克苗是否能混合使用,在理论上没有科学、合理、安全的数据支持,在实践中更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如果需要一日龄注射法氏囊疫苗时,必须咨询疫苗专家、慎重选择,确保法氏囊和马立克两种疫苗互不影响免疫效果的情况下方可在孵化场注射。否则法氏囊疫苗一旦免疫失败,鸡群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时会加重安卡拉病的病情,必须重视免疫抑制病尤其是法氏囊病的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法氏囊安卡拉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土耳其安卡拉无人机
Ghrelin 对IBDV感染雏鸡法氏囊T 淋巴细胞浸润的影响
禽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研究新进展
画里有话
安卡拉禁止集会防恐袭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春节临近,提醒养殖户谨防鸡群受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