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EGFR-TKI相关皮疹的体会
2019-01-05曹洋
曹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近年来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药,常用代表药物主要有第一代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第二代阿法替尼以及第三代奥希替尼。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可达到64.8%以上[1-5],因此目前已被国际各大指南推荐成为EGFR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用药。皮肤毒性包括皮疹、甲沟炎、皮质干燥等是EGFR-TKI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0%~96%,其中皮疹的发生率达到10%~41%[6-7],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则导致药物减量,甚至中止治疗。笔者使用中医药治疗EGFR-TKI引起的皮疹,有较好疗效,现将本人运用中医药治疗EGFR-TKI相关皮疹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药毒”、“药毒疹”等疾病的范畴,其发生是由于患者先天禀性不耐,遭受药毒内侵,导致风、热、湿毒率先滞于皮肤腠理所致。禀赋为血热之体,遭受药毒,则导致血热夹毒壅盛于肌肤,出现以红色斑疹为主的血热发疹证。禀赋为湿热之体,遭受药毒侵扰,则导致湿热夹毒壅滞肌肤,出现以红色斑疹及水疱为主的湿热发斑证。如果所中药毒深重,外发肌肤则发生斑、水疱、大疱,内侵脏腑则出现气营两燔证。后期症状减退,因热病伤阴耗气故表现出热盛伤阴证。
2 辨证论治
2.1 毒热夹风型
主证:起病较急,多发于头面、上肢及胸腹部,多为风团、红斑、丘疹,瘙痒无度,伴恶心、发热、头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消风清热,凉血解毒。主方:消风散加减。
2.2 湿热壅盛型
主证:可见丘疱疹、水疱、渗出,糜烂,瘙痒难忍,口干口苦,或伴发热,大便燥结或臭秽,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祛湿。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2.3 血热发斑型
主证:全身广泛性脓疱痤疮样皮疹,疹色鲜红或深红,皮肤灼热痒痛,皮色紫暗,口干不欲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少,脉细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化瘀。主方:化斑汤加减。
2.4 气阴两虚型
主证:多见于后期,皮疹渐趋消退,或有鳞屑脱落,自觉痒重,夜间尤甚,疲倦乏力,口干喜饮,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扶正解毒。主方:益胃汤加减。
3 重视外治法
《理瀹骈文》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用药物作用于体表,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内达脏腑,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EGFR-TKI引起的相关皮疹,外用药物更是能直达病所,起效迅速,相比内治法更有优势。笔者自拟清热消疹方外洗常获良效,具体药物:金银花30 g、蒲公英30 g、紫草30 g、毛冬青30 g、百部30 g、苦参30 g、桂枝15 g、丹参30 g、赤芍20 g、徐长卿30 g、威灵仙30 g。上药加水1 500 mL,充分浸泡60 min,煎至1 000 mL后,过滤取汁,放至适宜水温后外洗30 min,每日2次。临床常用的外用药物还有荆芥、野菊花、蛇床子、地肤子、黄柏、黄芩、刺蒺藜、百部等。
4 重视食疗
食疗即饮食治疗的简称,又称食治、食医、食养、药膳等。通常所说的食疗,是指应用食物通过饮食途径由口入腹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祖国医学认为“药食同源”,一向重视饮食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若肺癌患者服用EGFR-TKI期间引起了相关皮疹,饮食应该清淡,容易消化。常用食疗方有黄豆苦瓜排骨汤、红丝线炖瘦肉汤、土茯苓炖龟汤、茅根知母石斛饮等。禁服肥腻、煎炸、辛辣食物,如尽量避免食用虾、蟹、牛肉、羊肉、葱、姜、蒜、韭菜、花椒、辣椒等发物及刺激性食物。
5 案例介绍
陈某某,女,43岁。2011年11月因“反复咳嗽2月”就诊,行胸腹部CT示:考虑右上肺周围型肺癌并右肺门、纵隔淋巴结、肝脏多发转移。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示:(右肺)低分化腺癌,EGFR检测示:21外显子突变。于2011年11月26日开始口服吉非替尼,每次250 mg,每天1次。服药1周后患者开始出现皮疹,初始未重视,后症状逐渐加重,遂于12月10日至门诊就医。症见:神清,精神佳,少咳少痰,口干口苦,全身广泛痤疮样皮疹,部分伴脓点、糜烂,瘙痒难忍,无法入睡,口臭,口干口苦,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患者自觉痛苦不堪,已自行停用吉非替尼。诊断1、肺积;2、药毒疹。辨证为湿热壅盛型。皮疹按照CTCAE 3.0标准分级为3级,治法以清热凉血,解毒祛湿为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具体用药:龙胆草6 g、黄芩12 g、栀子9 g、泽泻15 g、木通15 g、车前子15 g、当归15 g、生地黄30 g、柴胡15 g、苦参15 g、赤小豆30 g、土茯苓30 g、生甘草6 g。上方水煎服,每日一剂。另予清热消疹方加减外洗,具体药物:金银花30 g、蒲公英30 g、紫草30 g、毛冬青30 g、百部30 g、苦参30 g、丹参30 g、赤芍20 g、徐长卿30 g、黄柏30 g、蛇床子15 g。每日一剂,分2次外洗。治疗3天后复诊,患者皮疹明显好转,颜色转淡,部分糜烂脓点明显收敛,瘙痒缓解,能够入睡。口干口苦减轻,大便已通,小便稍黄,舌质红,苔黄,脉滑。考虑治疗有效,继以上法连续使用1周后患者皮疹已经明显转暗转淡,无瘙痒,症状基本缓解,舌稍红,苔微黄,脉滑。嘱患者继续服用吉非替尼,用药期间继续配合上法治疗两周,未再出现明显新发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