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手术麻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2019-01-05江雪梅

医药前沿 2019年1期
关键词:每千克手术过程平均值

江雪梅

(宜宾市工人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现代社会老龄化情况逐渐加重,老年患者逐渐增加,老年患者年龄增加,体质逐渐变差,身体各系统及器官功能正在逐渐的衰退,身体抵抗力也会变差,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时候风险就会增加,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会比较大,为了确保老年患者手术后身体各项体征能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就需要注意对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1]。老年手术麻醉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比较高,为了确保患者的稳定恢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整体性把控,评估患者心血管相关疾病对麻醉的影响,增强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让患者可以处于一个手术最佳状态,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之间收治的手术麻醉的老年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手术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之间收治的手术麻醉的老年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存在精神、神经病史的患者。9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在56~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5±2.7)岁,术前患者基础性疾病主要有冠心病17例,高血压27例,糖尿病19例,肺心病13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15例,其它疾病3例。手术方法包含有腹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等。麻醉评分:Ⅰ级患者32例,Ⅱ级患者28例,Ⅲ级患者15例,IV级患者19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手术部位与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麻醉方式,术前对患者各种并发症进行积极的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各项生命体征均符合手术要求之后再选择手术时间。硬膜外麻醉方法:使用1.6%利多卡因与0.15%布比卡因混合形成5~15毫升的混合液,选择患者T8~L2的椎间隙进行穿刺,每隔40~50分钟增加使用3~5毫升的混合液对麻醉效果进行维持,手术过程中使用面罩为患者持续供氧,为了让患者能够用保持稳定、平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每分钟每千克40~80微克的依托咪酯与每千克0.5~1毫克的杜冷丁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

气管插管全麻方法,麻醉诱导使用的是每千克0.12~0.2毫克的咪唑安定,每千克2~3微克的芬太尼和每千克0.5~0.8毫克的阿曲库铵,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实行诱导插管和机械通气,注意芬太尼与阿曲库铵需要进行间断给药。

硬膜外麻醉联合气管插管全麻,在患者T8~L2的椎间隙范围进行穿刺,再使用1.5%的利多卡因实行硬膜外用药,在达到手术要求的平面之后对患者进行全麻操作,麻醉诱导使用的是每千克0.12~0.2毫克的咪唑安定和每千克2~3微克的芬太尼、每千克0.5~0.8毫克的阿曲库铵,在手术进行的时候实行诱导插管和机械通气,手术中对芬太尼与阿曲库铵进行的也是间断给药。为了保持硬膜外的镇痛效果,在进行手术的期间需要每隔40~50分钟就使用3~5毫升的0.3%的罗哌卡因对患者进行硬膜外注射。

1.3 护理配合

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真实病史及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患者是否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等老年性疾病,这样可以进一步分析对手术存在影响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进行沟通,准备好需要的一些特殊物品,以便在手术过程中与医生进行更加密切的配合。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静脉情况。术中对患者进行心电、呼吸等的密切监测,同时实行中心静脉压、动脉压监测,对术中出入液量、血糖、体温等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仔细的记录。最大程度的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产生的恶性刺激,使患者的紧张感可以得到缓解,增强其手术的安全感与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让患者能够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应妥善固定敷料,移动患者的时候要做到轻、稳、慢,移至平车后对患者的血压是否平稳、呼吸是否正常、输液是否通畅等情况进行检查。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19.0软件处理,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平均动脉压与心理变化情况

麻醉诱导之前,94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平均值为(96.5±10.3)mmHg,心率平均值为每分钟(84.5±13.6)次;麻醉诱导之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平均值为(68.3±6.3)mmHg,心率平均值为每分钟(70.3±8.7)次。插管1分钟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平均值为(89.2±10.3)mmHg,心率平均值为每分钟(83.4±11.5)次;插管3分钟之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平均值为(82.2±8.8)mmHg,心率平均值为每分钟(80.1±15.4)次;插管5分钟之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平均值为(80.2±8.3)mmHg,心率平均值为每分钟(77.4±13.1)次。从这些数据变化可知,患者接受麻醉诱导之后其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得到明显的下降,插管后有了明显的上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94例患者没有发生麻醉失败的情况,手术操作过程中3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包含有低血压18例,发生率为19.1%,心律失常8例,发生率为8.5%,肌肉僵硬2例,发生率为2.1%,血压升高4例,发生率为4.3%,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4.0%,且32例患者在经过临床对症处理之后并且均有所改善;手术之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9例患者出现了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发生率为9.6%,5例患者存在苏醒延迟的情况,发生率为5.3%,12例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2.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7%。

3.讨论

老年患者在接受术前治疗前常伴发各种内科疾病,手术过程中麻醉的风险比较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氧、心脑血管意外等情况,进而出现手术意外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在对老年患者实行手术麻醉之前,需要了解患者的实际身体状态,评估心血管等疾病对麻醉存在的不利影响,提升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确保患者处于一个最佳的身体及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术前对患者的原发症与合并病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有利于降低术中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本文研究中,94例老年患者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患者麻醉诱导之后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理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为插管后就会出现明显的上升,前后变化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7%。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老年手术患者因为麻醉产生的并发症,需要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积极治疗患者的基础性疾病与合并症,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加强术中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密切观察,以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每千克手术过程平均值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卖 葱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为什么赔了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
基于电流平均值的改进无功检测法
WELL TESTING ANALYSIS FOR HORIZONTAL WELL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IN TIGHT GAS RESERVOI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