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化饮法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阳虚痰壅证
2019-01-05赵慧颖宋桂华
赵慧颖, 宋桂华
肺炎喘嗽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病名首见于《麻科活人书》,该书叙述麻疹出现“喘而无涕,兼之鼻煽”症状时,称为“肺炎喘嗽病”[1]。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多以及饮食方式的变化,此病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煽,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急危重症。本病包括西医学中的各类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目前就肺炎急性期治疗而言西医多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主,辅之以化痰平喘之品。中医多用清热苦寒开闭之品,此类药物对于缓解小儿发热、频咳、喘息、气促等急性症状疗效明显,但对于一些体质虚弱或者病情较重者,虽经苦寒药物治疗后几乎未再有发热、喘息等急性期表现,但多遗留有咳嗽痰多,喉中痰鸣,汗多、精神不佳,缠绵反复等症状,严重时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使患儿痛苦不堪。因此在小儿肺炎喘嗽恢复期,应认清其病机关键,了解其疾病演变的进程,不能盲目继用清凉之品,以免病情加重,久治不愈。导师宋桂华老师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处于此期的患儿多采用温阳化饮的方法治疗,疗效明显,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阳虚痰壅为其核心病机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腠理疏松,卫外功能较差,故极易感受外界不正之气,且感邪之后传变迅速,极易入腑入脏,正如《温病条辨儿科总论》中所言:“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小儿肺本不足,且肺为娇脏,为华盖,故六淫邪气从口鼻、皮毛而入,侵袭肺系,导致肺气宣降失常,肺气郁闭而发为肺炎喘嗽病。加之小儿为初升之阳,阳气上升,邪气入里,易化热化毒,故常有发热,甚至高热,咳嗽、喘息,甚则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因此中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病急性期通常以清热开闭为法,临床上常用大量清热降气之品以清解肺热,降气平喘,如石膏、黄芩、葶苈子、桑白皮等药物。现代医学认为小儿肺炎主要原因为各种病原菌感染导致,故临床上于抗炎抗感染治疗为主。然不论苦寒之中药的使用,还是西医抗生素的应用,若使用不当,则变证易起。诚然小儿肺炎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寒冷季节患病又用大量寒凉之品,必掌握苦寒之剂用药时机。临床中导师发现肺炎急性期常治不得法,滥用寒凉,虽可缓解症状,但稍有不慎则极易伤及患儿稚阳之体,阳气易伤难复[2],由此则变证四起。小儿为稚阳之体,肺之阳气不足,加之《黄帝内经》有言:“形寒饮冷则伤肺”,故滥用寒凉,则首伤肺之阳气;加之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故肺之阳伤必影响患儿卫外以及呼吸功能,从而患儿出现面白汗多、咳嗽喘息,病情反复,缠绵不愈等种种症状表现。
又小儿脾胃之阳薄弱,苦寒药物滥用亦易伤及脾胃之阳。《幼幼集成》有言:“幼科论治,悉以阳有余阴不足立论,乖误相承,流祸千年,后人误以为婴儿为一团阳火,肆用寒凉,伤败脾胃[3]。”故脾之阳伤,其健运失常,一则脾不化湿,湿邪困脾,日久化为痰饮,痰壅气道,上犯肺络,阻于肺中,则肺气不畅,故出现咳嗽痰多,气短纳呆,畏寒乏力,面色晄白等症状,肺部听诊常表现为痰鸣音久不消除的表现;二则脾不化食,食积不消,患儿出现纳呆,便秘或是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同时饮食停于胃中,使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斡旋失司,则影响患儿一身之气机,反加重其咳喘症状。故临床上导师治疗小儿疾病常常加用一些消食化积之品,一可减轻食积,一可助中焦气机中枢的恢复。小儿肾本虚,病久定会伤及元阳,导致肾阳温煦作用减弱,故患儿常有形寒怕冷,遇风流清涕,精神不佳,病情反复等表现;且肾主纳气,肾虚纳气功能减退,故患儿也会出现肾不纳气之喘促症状。
总之,由于小儿特殊病理生理特点,临床更应根据临床表现仔细辨明患儿在肺炎恢复期的病因病机,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减少失治误治的可能。小儿肺炎恢复期部分患儿病机以阳气虚弱为本,以痰饮壅肺为标,两者常常相互影响:阳虚则痰饮不得化,新饮不断生成;饮为阴邪,易伤阳气,故痰饮停聚愈久,愈伤及体内阳气。阳气虚弱,痰饮停聚,气血运行均受阻,故病情常缠绵难愈,患儿痛苦不堪。就治疗而言应以温通阳气为主,以温化痰饮为标,兼顾行气活络,则阳气复,痰饮化,气血通,则其反复咳喘、喉间有痰等症状好转。
2 温通阳气,化痰止咳为基本治疗原则
2.1 温通阳气为本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有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表明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小儿健康成长,全赖机体阳气的温煦作用[4]。对此,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强调“宁事温补,勿事寒凉。”因此,对于小儿疾病,因重视温补之法;故肺炎喘嗽病恢复期,患儿常有面色晄白,咳嗽痰多、喉中痰鸣,乏力汗多,精神不振等阳虚症状时,若此时仍用寒凉之品,必将导致患儿阳气更虚、痰饮更甚。因此此期应用温阳之品以温补阳气之不足;同时温阳之品又可兼顾化饮。代表药物有附子、桂枝、干姜、细辛等之品。其中附子,辛、甘、大热,归心、脾、肾经,通达内外,内可温脏腑之阳,上可通心肺之阳,中可温脾阳,下可温肾阳;在外可散在表之寒湿之邪,因此临床上,对于肺炎喘嗽后期患儿常出现的恶寒、流清涕、手足冰冷之象,可不惧怕其辛热之性,放胆用之即可;部分小儿医畏惧附子之辛热动血有毒而将其弃之不用,因噎废食,因循畏缩,贻误病情,实属可惜。儿科临证应用此药时,以淡附片为佳;且应用时常配干姜、甘草以缓和药性、解其药毒[5]。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肾经,可温上、中、下焦之阳虚,温中可恢复脾阳运化之功,既温化旧痰,可断新生痰饮之源;温肺可直化肺中之“留饮”,恢复肺之气机升降之功,则咳嗽自止,达到虽无止咳之品而止咳之力显见之功。桂枝,亦辛、甘、温,归脾、肾之经,可温脾、肺之阳,以达到温阳以助化饮之目的。细辛亦为辛温之品,在外可散寒,在内可温肺化饮,使肺中贮藏之旧痰得化;温肺阳,促进肺输布津液功能的恢复。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临床上即便患儿出现虚为主的症状,治疗上用药切不可过于偏颇。若温补太过,则极易使原本的寒证转为热证,虚证向实证过度。
2.2 温化痰饮为标 《金匮要略》有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在小儿肺炎喘嗽后期,痰饮壅肺,应多采用温化之品,以化痰饮之邪。临床上多用半夏、茯苓、白芥子、紫苏子、瓜蒌、苦杏仁、紫菀、款冬花、陈皮等温化痰邪之品。其中白芥子辛温,有温肺化饮,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效,能散风寒、利气机、通经络、化寒饮;半夏辛温,归肺、脾、胃经,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温化寒痰之要药;紫苏子亦辛温之品,归肺、大肠经,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长于降肺气,化痰涎、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三者均为辛温之品,恐温燥伤肺,故佐以蜜紫菀、款冬花、蜜百部、茯苓、瓜蒌、苦杏仁等,有润有化,兼顾运脾[6]。临证中治疗痰饮之疾,除用温化痰饮之品外,还应注意“和”法,即调和阴阳,调和气血[7]。正如《金匮要略选读》说:“和之”,指温药不可太过,并非单纯补之,寓意调和治本之原则和灵活运用之真谛[8]。
此外在小儿肺炎恢复期,除用大量温阳、温化之品外,还应加少量寒凉之品,临床上可酌加鱼腥草、金荞麦、败酱草之类,此类清热解毒药较为平和,不伤及脾胃[9]。肺朝百脉,故若肺气虚且痰饮藏于肺中,极易引起肺中血脉不畅;著名医家关幼波指出:“在痰涎阻塞肺络的情况下,若单行行气化痰之品,势必难以推动,活血药可使血活气行,配以宣肺药物,可有气血畅行、肺络通达、痰邪得泻的效果[10]。”此时应加少量活血化瘀之品,若桃仁、当归、红花之品,有助于肺络通达、助痰邪得消。同时小儿脾常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健全,加之饮食不知自节,常导致饮食积滞易停于中焦,导致中焦气机失调,故导师在治疗小儿疾病时,往往会在处方中加用少许消积之品,使食积得去,中焦气机升降得复,促进疾病向愈。
3 病案举隅
患儿,男,2岁,于2018年11月21日初诊。主诉:间断咳嗽、喉间有痰近1个月。1个月前患儿出现发热,咳嗽伴喘息,于外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予阿奇霉素针抗感染治疗1周,咳喘症状稍好转后出院。出院后两日,患儿再次出现咳、喘症状,遂来我院治疗,于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结合化痰、平喘、雾化对症治疗10 d,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1日,患儿外出着凉后,再次出现喘息症状,遂又来我院治疗。继于头孢抗感染以及雾化、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咳、喘减轻不明显,后予丙种球蛋白增强免疫力,再次治疗10 d,喘息症状好转,但仍遗留有咳嗽,喉间有痰的症状,建议出院后寻求中医中药治疗调理。故于导师门诊治疗。刻诊症见:患儿面色少华,精神不佳,咳嗽阵发,痰多,易出汗,纳食较差,小便清长,大便质稀,舌淡苔白,肺部听诊痰鸣音较多,平素遇冷风后易出现流清涕症状。中医诊断:肺炎喘嗽病属阳虚痰阻证,治疗以温阳气、化痰饮为法。处方如下:太子参、百部、芦根、葶苈子、桂枝、苦杏仁、陈皮、款冬花各10 g,赤芍、红花、地龙、淡附片、白芍、橘红、橘络、鸡内金各6 g,龙骨、牡蛎、鱼腥草、醋五味子各15 g,紫菀12 g。4付,两日1付,水煎服。2018年11月29日二诊:患儿咳嗽、痰多减轻,前方去百部、地龙,继服8 d。服药后患儿症状明显好转,未在服药,嘱患儿家属加强日常护理,避风寒,预防感冒。
按语:患儿在肺炎恢复期肺、脾、肾阳气虚弱,故患儿出现面色少华,精神不佳,反复感冒,汗多怕冷,遇风流涕等表现;脏腑阳虚,痰饮不化,停于肺中,则有咳嗽、喘息、喉中痰鸣等表现。因此治疗上以太子参、淡附片、桂枝等温和之品以温肺、脾、肾之阳;以百部、陈皮、紫菀、款冬花、苦杏仁以化痰止咳;以赤芍、红花、地龙、橘络之品以活血通络,促进气血流通;以龙骨、牡蛎以固表止汗,减少患儿反复感冒的几率;酌加少许鱼腥草、芦根等微寒之品,可防止大量温热药物应用太过而变生他病。用以五味子既可收敛止汗,又可收敛肺气;葶苈子、苦杏仁降气化痰平喘,一收一降促进肺脏功能的恢复。同时加用少许消食之品,以改善患儿食少纳呆情况。诸药合用,则温而不热,升降有常,达到温阳化饮,活血消积的作用。服用后患儿症状明显缓解。虽症状缓解,但阳气一时难以恢复正常,故应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避风寒,调饮食,如此阳气则慢慢恢复如常也。
近年来许多文献论述肺炎恢复期常常从气阴两虚或是肺阴虚证入手,而临床中阳虚痰壅证也着实不少。因此在临床中,辨明病机至关重要,切莫只凭经验而治疗。本文着重论述了小儿肺炎恢复期阳虚痰壅证病因病机与治疗,意在提醒临床医生,尽管儿童疾病有其独特的传变特点,但临床遣方用药是必从其临床表现入手,认清其根本病机所在,如此在治疗时则能药到病除,不易再变生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