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食用菌绘画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2019-01-05彭雅欣

中国食用菌 2019年6期
关键词:食用菌艺术设计绘画

彭雅欣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食用菌绘画艺术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早在古代,原始祖先就与骨片上、山洞与岩石上雕刻,记载自然界生命的活动包括菌物与动植物的发现。绘画在历经悠长岁月与传承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学艺术,并将其与科学相结合,加快了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步伐。如今科技高度发展,但绘画对于理解与探究事物仍不可成缺。目前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发展,愈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科学与艺术的并重已演变为世界未来发展的共同认知。近几年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创设或恢复绘画等艺术类教学,以表明科学与艺术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因此,人们正处于“科学与艺术的春天”,“科学与艺术”时代,它们凝结人类智慧而形成的双翼,艺术科学化与科学艺术化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前线。自18世纪以来,欧洲食用菌学家对彩色绘图的应用给予了极大关注。同时,西方包含食用菌在内的生物科学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这离不开科学绘画的结合与运用。回顾18世纪及19世纪,荷兰、法国、英国等国的食用菌学家,撰写并出版了许多食用菌彩色图谱[2]。直至20世纪中叶,彩色摄影才更为频繁地出现,但科学绘画并没有被摄影所取代。在一些研究水平与彩绘技巧较高的图著,包括新的未出版绘画中,我国更为著名的作品是《中国蕈菌》彩绘图著,它展示了中国药用真菌、食用菌与外生树根菌等重要类别群种。其包括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药用、食用菌与许多具有开发、研究与应用价值的菌种[3]。大部分绘图均为20世纪60年代在全国各地野外实地考察时的标本,从蕈菌种类的形态学分类与绘图方面,形象地展现了绘画艺术与科学的融合[4]。

通过特定的艺术形式以实现食用菌绘画艺术对人民群众情感的有效传递,是具有一种较浪漫、自由与鲜明的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民间的文化特色。环境艺术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系统性与复杂性,归属艺术作品的范畴。选择各种工作技能与方法,可以同时提升整体设计质量与效率[5]。为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审美需求,落实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的优质环境,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等。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科学运用食用菌绘画艺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相关设计目标,大幅提高环境艺术的设计水平。

1 传统食用菌绘画艺术在现代化环境中的艺术设计特点

1.1 丰富的人文信息底蕴

传统食用菌绘画艺术形式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发展还可以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因为它具有较强的民众基础,更因各领域认可其艺术价值。传统食用菌绘画艺术形式在现代化艺术环境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与其顽强的生命力。庆元香菇文化在社区经济发展的数百年里以菇业为主导产业,将惊蕈术与砍花法作为香菇的中心环节[6]。菇业是一项充满艰难的风险工作(生产季节是秋季至次年春季的寒冷时期,;生产环境为艰苦险峻的孤僻山区;采摘者生活艰辛,在高山与道路中随时会遇到灾难,全部依靠手工制作,冒着生命危险爬山爬树),可以采菇丰收的人被称之为英雄,一方面,因此“香菇客”在社区中是受尊敬的男子汉称誉[7]。将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古典素雅的食用菌艺术氛围相结合,使艺术不再为简单空洞的抽象形式,而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将难以理解的艺术隐性表现形式,以形象立体的方式呈现给公众,使人们对艺术产生深刻、全面的理解,对现代艺术勾勒出来的“美”赋予新的诠释[8]。

1.2 与谐共融的氛围

食用菌传统绘画艺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向往。这些内容或形式均源于生活,并从中取材与提炼,由民众代代相传至今。该思想在儒学的熏陶下,突出了和谐环境中“天人合一”的特征,使传统儒家思想、原始生态艺术表现形式与人们的基本生活在同一个层面上取得完善与突破。在此过程中获取了许多投机灵动的生活方式,因此在事物发展以及不同环境形态的变化中,又展现了传统道家思想的阴阳相济原则[9]。使整体艺术形式的展现更柔美,线条与节奏之间更协调,特别是传统食用菌绘画艺术独特的吸引力,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在我国的“庆元香菇文化”,庆元菇民世世代代劳作在偏远的深山老林中,谱写了许多充满当地菇乡特色风情的民谣、谚语与传奇的人物故事,表达制菇的痛苦与欢乐,创造出特有的语言与风俗习惯,反映人们的生活、劳作与大自然的斗争。这些简单朴实的事物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独一无二的奇观,也组成了香菇文化的基本内涵。

2 传统食用菌绘画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2.1 物质形态艺术运用

环境艺术设计的物质形态是指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实体运作。绘画、雕塑、建筑、装饰元素以及实体创作图纸,均是服务于现代环境艺术的终极目标。在追求创新发展过程中,食用菌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物质形态中的运用不再单调,而是充满开放的思维。数据显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图纸过于注重食用菌元素的想象力与新奇性,其转化成物质形态后的现实效果反而被忽略。除具有审美而无实用价值的美术设计外,作为一种实践目的,艺术设计本身的质量并没有达到标准。在本次设计中,产品的使用寿命迅速缩短,一些设计师只研究艺术元素的创新应用,没有考虑当地的气候湿度与后期的修复。

2.2 环境艺术意识形态艺术运用

环境设计艺术下的思想形态艺术是指每一种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思维方式与主题概念。在食用菌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响下,无论什么样的环境艺术设计场所,其使用价值虽与主题价值不尽相同,但却开始了对“弘扬传统”与“环保节能”两个宏观概念的工作;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思维中,设计师以传统食用菌艺术元素的构成及各方面在艺术元素下的融合为参照,将其运用到环境艺术中。通过食用菌传统文化意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现代环境艺术逐渐多元化。以各类食用菌文化为主题的设计中,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逐步代替了不尽相同的楼房景观设计,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发展也更加娴熟。部分环境艺术设计师更是把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融合在其作品中,使得食用菌艺术更加鲜明生动。

2.3 室内外陈设元素光色运用

室内和室外展示元素的光和颜色是环境艺术、物质艺术形式和意识形态共同发展的整体视觉传达知觉。显示元素光色设计材料与色彩限制有很大不同,由于室内物品固定的位置,灯光颜色和灯光位置对其有增强作用。因此,陈设元素的色彩无需做过多处理,色泽度、饱和度无需过高,直接以本色展示即可。而室外陈设元素容易受到天气元素的干扰,由于色彩饱和度高,所使用的材料应能利用光和热的变化而变化,与天气的变化高度一致。因此,在选材时应选用高档材料。经室内外材料与色彩的运用,使游客体验到环境魅力。综上所述,室内和室外的亮色展示元素可以更好地通过绘画艺术设计来展现食用菌的魅力。

2.4 造型方面与符号元素方面的运用

民间的美术形式大多以人们的生活及生产为其灵感来源。艺术家将生产体验与感知融入至创作中,设计出独具美感与造型的图案,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艺术体验。传统民间艺术主要通过造型、图案、色彩等元素体现其艺术特征,并将这些元素充分融入环境中。设计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而且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使环境设计作品具有鲜明的文化氛围和民族性。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应重视民间美术中对“形”的体现,此“形”主要指色彩、造型与纹样形式的表达,契合作品的精神体质与思想内涵,通过作品表达其韵味气质与思想境界。食用菌绘画艺术对各种符号赋予了新的定义,将这些符号运用到环境设计中,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例如,灵芝绘画艺术与道家文化相融合,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将灵芝绘画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团中,能够很好地表达其设计所蕴含的意义。

2.5 对食用菌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传统食用菌绘画艺术中的许多文化元素和艺术理念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环境设计中,不仅丰富了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思想。但在食用菌绘画艺术的创作中不能照本宣科地进行创作,要结合环境艺术作品的特点与个性,创作出具有提升环境整体设计美感与辨识度的作品。艺术家不可简单地将传统民间艺术的元素符号直接运用到作品中,要经过提炼、融合转化为现代食用菌绘画艺术的新模式。实现艺术的升华,环境设计者需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欧美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元素的融合与创新,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合理构图模拟,其创作不仅能体现出绘画美术的精髓,同时也表现出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审美的需要。

3 结论

民间传统的食用菌绘画艺术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其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我国食用菌绘画美术独特的民族特质与丰富的文化底蕴。将现代绘画美术与民间传统艺术相结合,对食用菌绘画美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环境设计者在创作中,应从工作的实际内容出发,将食用菌绘画艺术的符号、造型、色彩、图样等特点融入艺术创作中,使环境艺术作品更具有文化底蕴与艺术思想。更贴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从而营造出充满艺术气息的生活氛围,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猜你喜欢

食用菌艺术设计绘画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星.云.海》
《花月夜》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