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农产品企业供应链破局
——以食用菌为例*

2019-01-05

中国食用菌 2019年6期
关键词:食用菌供应链农产品

李 艳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跨境商务学院,重庆 401520)

供应链不仅是连接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重要纽带,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农产品的供求问题,在农产品的产业链条中具有引领作用[1]。近年来,我国对农产品的供应和流通愈来愈重视,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之一,一些珍稀和高端的食用菌品大量出售到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在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食用菌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不足,一些问题甚至已经成为食用菌产品销售的瓶颈,对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是新时代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打造食用菌企业的品牌形象、提供良好的产品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产品供应链理论概述

1.1 农产品供应链

供应链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供应链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囊括了生产原料、加工产品及销售成品的各个环节,通过物流网络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农产品供应链即是以农产品为经营范围的供应链系统,供应链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由农产品的生产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销售商组成不同的层级网络。当前国内对农产品供应链的两类分为生产供应链和销售供应链,销售供应链还涉及到物流供应链的环节[2-5]。

1.2 食用菌供应链的特点

食用菌产品的供应链具有两方面的特点。首先是食用菌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分散性,目前我国的食用菌野生或栽培基地都是集中在几个主要的省市,而对食用菌的需求却是全国范围内的,从生产到消费需要经历大量的中间环节,之间都涉及了大量交易成本的存在。第二是食用菌产品本身的易损坏性,从采摘、运输到销售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因为环境温度、运输碰撞等受到不同程度的腐坏和损害。

2 我国企业食用菌产品供应链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食用菌供应链现状

“十九大”以来,在国家政府精准扶贫和惠农政策下,我国食用菌等农产品交易规模显著增长。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和消费的大国,食用菌的供应链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我国对食用菌等农产品流通的需求是巨大的,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也推动着企业加快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改革。食用菌供应链结构相对单一,在食用菌供应链中冷链及物流技术发展还不够完善,关于供应链节点的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也还未完全形成,食用菌企业也缺乏主动意识,关于食用菌的区域品牌建设不足。由供应链建设不足造成的食用菌及成本的损失屡见不鲜,对食品质量不注重保护,是当前食用菌供应链存在的不足[6-8]。

2.2 我国食用菌供应链发展的前景

新时代,我国食用菌的需求必将不断地上升,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朝阳产业,对于精准扶贫和202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都将发挥出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创收。食用菌在我国来说,工厂化和集约化才刚刚发展起来,产品的质量还不能完全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之内,再加上食用菌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的要求高,产品的安全需要在栽培、加工、运输过程中都加以控制,食用菌供应链的调整和革新将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必将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3 日本食用菌产品供应链的发展

日本作为一个食用菌供应的大国,在关于食用菌的供应链上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在日本,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主要特点就是以国家政策制度为保障,为食用菌企业搭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促进企业与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协调。在其国内的食用菌企业中,供应链的管理甚至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管理的一部分,对外连接着成本管理和生产管理等。日本的农产品供应链基本上是一体化的,强调供应链各节点之间企业的合作。对日本的食用菌企业来说,实现供应链有效管理的途径之一就是企农合作,通过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或是农户之间的直接合作,保障食用菌产品源头的质量。在日本,农产品供应链的节点企业都具有良好的合作机制,实行水平一体化的形式,具体囊括了从生产到消费的一体化,建立了以农协组织为主要管理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整个供应链流程中的分级、加工、包装、运输等都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在此过程中也将信息系统融入供应链管理之中,在物流供应链环节,对冷链物流技术的纯熟使用,都是日本提供的有用经验,需要我国结合自身的国情和实际来加以借鉴。

4 我国食用菌品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

4.1 食用菌的物流成本偏高

食用菌的生产是要满足全国范围内居民对食用菌农产品的需求,在食用菌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物流这一流程来实现,这也是食用菌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环节。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的重点区域在南方的云南、四川、福建等地,北方则包括河北、黑龙江等地,这些地区野生或种植基地的食用菌需要通过物流运往全国各地,满足消费者所需。事实上,食用菌的物流活动所需的费用总体来说是偏高的,食用菌种类众多,但总体上都存在着一个特点,即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高,这导致了在食用菌的物流供应过程中就面临着较多的损耗,需要通过采摘加工、冷冻储存或运输、冷藏销售等手段保证食用菌的物理活性,再加上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体系还未健全,因此食用菌种植地域的分散性以及食用菌自身的易腐烂性,使得食用菌的物流运输成为一个难题,增加了食用菌供应链构建的阻碍。此外,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的物流设施还比较传统和老旧,农产品的物流活动还是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来进行,缺乏物流方面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较少,物流供应链条过长,这也是导致食用菌物流成本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4.2 食用菌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食用菌中的一些种类,涵盖着可药可食的双重性质,一些野生食用菌在进入人们的饭桌之前也需要筛选和处理,这也导致了食用菌供应环节的食品安全较为突出,引起了一些食品安全的隐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加重视,这也要求在农产品供应链中,需要保障质量的可控性和安全的可信性,使食用菌等农产品的生产符合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从生产源头开始保证食品安全。此外,关于食用菌等农产品在物流供应链上的质量安全问题也不可小觑,物流运输时对包装的不重视,可能会导致食用菌受到不合适温度或湿度的侵袭,导致菌丝受损,食用菌腐坏等,包装材料的不标准,也可能使有害物质侵入食用菌食品之中,对消费者的安全十分不利。这些现象也说明了食用菌品在供应链条构建过程中,在食用菌等农产品的质量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4.3 食用菌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缺乏资源整合

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随之兴起的第三方物流更是当前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因素,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与其他行业加强了联合,促进了不同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增加了流通效率。目前,我国现有的食用菌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还是较少,食用菌企业在进行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时,一般都是依靠于企业自身,无论是从采摘、收购,还是加工、运输,都是由食用菌企业自己完成全过程,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食用菌品的特质来完成供应,但是也无形中降低了食用菌供应链的效率,物流供应链的落后也反过来影响了食用菌视野的发展,导致企业竞争实力弱,减少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利润。

4.4 企业缺乏食用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

食用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因素在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的食用菌企业中,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总的来说是缺失的,没有重视一体化的食用菌供应链管理的优秀团队的组建。一方面是由于食用菌企业不重视人才的引进,认为只要简单地具备了相关的供应管理方面的常识,就能做好企业食用菌供应链的构建,但是事实是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对食用菌供应链的现代化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没有形成一个全局的食用菌供应链体系建设的目光,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内可能具备了专业的供应链培训的人才,对食用菌等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又不太了解,导致在供应链的相关设计中,会有考虑不充分的地方,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损失。

5 我国食用菌供应链的发展路径选择

5.1 改善食用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在当前,冷链物流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提升食品质量的重要保障,关于食用菌品供应链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可以加快完善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由于食用菌等农产品在采摘之后,都需要到一个专门的节点或平台来完成加工、包装、存储等相关工作,要继续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管理平台等的建设,通过在专设的物流中心,对食用菌等农产品进行冷链环节的加工和处理,一方面在一个集中的场合能够逐渐形成一体化、集约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节约企业的成本。通过冷链物流技术,能够保障食用菌源头上的产品质量,在运输过程中也减少了原料的损坏,通过对物流供应链的控制,能够有效保障食用菌的食品安全。在供应链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加强对生产到销售环节的食用菌供应链的监控,加强供应链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供应链更加具有可控性和可靠性,大力节约成本。

5.2 大力推进食用菌品生产加工的标准化

食用菌等农产品供应链上最主要的环节就是原料的标准化和优质化,因此从食用菌的栽培和采摘环节,保证供应链在成产程序的标准化,在进行食用菌的加工时,可以根据食用菌的品种或是对外部温度等需求的不同,制定食用菌加工的具体要求,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电气器械,增加食用菌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保证食用菌加工流程的标准化。“十九大”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在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绿色发展的理论运用到农产品供应链上,就需要根据《绿色农产品产地质量标准》来进行加工,根据食用菌加工产品的质量来划分等级,做好了采摘和生产环节的供应链上的工作,自然也能促进农产品物流的质量安全工作的进行,进而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的不断完善。

5.3 食用菌“产品+物流”模式的建立

农产品供应链破局而立的关键还在于加强食用菌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即建立食用菌企业负责内部产品,物流企业负责外部运输这样的供应链物流模式,这样能有效加强食用菌企业与种植基地、批发市场、销售终端之间的固定供应链合作关系,对区域内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上文已经提到,我国食用菌产地是相对分散的,仅仅靠一个区域内的食用菌企业去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食用菌产品供应根本不切实际,所以需要转变供应链发展思路,联合第三方物流,建立牢固的食用菌物流供应链模式。在这个模式的各个环节,可以将产品、供应、销售等资源整合,有效加强供应链之间的企业、批发商、经销商等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站式”的食用菌供应模式[9-10]。

5.4 食用菌企业要加强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食用菌企业需要用人才要素来进行支撑,食用菌企业应该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当前供应链物流技术的发展,使得食用菌企业内能够适应物流供应链革新的人才变少。一方面员工在工作之余不会主动加强学习,不具备更新知识体系的意识;另一方面,食用菌企业也忽略了对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员工培训的重要性,疏于主动地为员工提供更新知识的机会,导致企业内的供应链理论更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企业要重视这方面的不足,与高校联合,加大对供应链物流方面人才的引进。同时,食用菌企业要善于结合自身的经营特色,定期开展关于食用菌供应链各个环节应该如何推进工作的培训,组织员工参与到实际的供应链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训练人才的能力,努力培养综合型供应链管理的人才。

6 结语

本文从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关理论入手,根据当前我国食用菌产业链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分析,结合日本在食用菌等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相关做法,分析我国在食用菌等农产品供应链条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总结了四个方面:食用菌的物流成本偏高,生产源头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食用菌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缺乏资源整合,以及企业对食用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的不重视。这都是我国在农产品供应链构建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问题的不同方面辅之以相对应的措施,对实现以食用菌企业为代表的产品供应链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食用菌供应链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