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废弃菌袋对生态环境破坏及法律监管*

2019-01-05杨晓婉

中国食用菌 2019年6期
关键词:菌袋食用菌污染

杨晓婉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102)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农业产业结构转型,食用菌企业凭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受地方人民的喜爱。吉林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与产业链,种植量逐年上升,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居民收入大幅上升。但是,过量的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食用菌收获过后,大量菌袋露天摆放并随意丢弃,严重影响了地区环境治理,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当前,合理治理菌袋问题已经成为当地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亟待解决。

1 传统的废弃物菌袋的处理方式给环境带来的问题

菌袋主要由塑料膜和锯末子组成。锯末子在生产过后有机物被充分利用,无法形成新的食用菌,

同时废弃物难以被自然分解,容易产生污染问题。由于具有上述特征,人们在食用菌收获后多采用直接丢弃的方式。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因此收获过后菌袋随处可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为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此外,部分菇农采用直接焚烧的方式来解决菌袋问题,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导致土地肥力严重下降,加剧了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2 菌袋污染原因剖析

菌类带来的污染包括两部分,即先天性与后天形成。第一种污染模式主要是因为在食用菌的培育过程中原有的细菌与杂质继续留存,使得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污染,并且为以后的治理带来隐患。第二种污染模式主要体现在食用菌生长和后天处理过程中带来的污染,因为具体的包装与搬运过程中其他有害物质入侵,造成严重的污染现象。具体可以分为袋头污染和种穴污染两部分,第一类污染是因为在具体的包装过程中,塑料膜包装密闭性不足或者在运输过程中导致袋头破裂,使得袋中气体混入,产生一定的生物反应并造成严重的污染现象,其具体表现为相应的霉菌菌落产生和拓展。第二种污染产生于杂菌混入和自身杂菌携带,同时人为操作失误也加深了污染,使得各类杂菌结合,加重了污染程度。由于自身携带杂菌同时人为操作失误,食用菌生长缓慢且呈现坏死的状态。又因为营养汲取能力不足,最后直接死亡,相应的污染不断扩大。同时,食用菌的培养一直处于高温高湿状态,所以污染物出现时扩散迅速,带来了严重的浪费,经济损失严重,污染问题也很严重,并且会造成二次污染,影响剩余菌种的培育和繁殖。

综上所述,因为先天性污染问题和后天形成污染问题同时存在,所以食用菌污染问题已经呈现恶性发展趋势,需要积极做好除菌工作,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政策与监督政策来规范生产,保证高效排污和有序管理,形成良好的食用菌发展模式,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3 我国废弃菌袋监管不力所反映出的制度性根源问题

当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初步制定并逐步优化,对于废弃菌袋的处理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相应的监督机制与管理机制仍不健全,导致实际的监管工作开展较为困难,监管成效不显著,不法行为不断产生并且无法从根源上遏制,政府监管缺失导致责任不明确问题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3.1 废弃菌袋法律监管体系不健全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重要的法律保障并且在现行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菌袋的管理与处理形式规定内容不足,缺乏明确且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为提升废弃菌袋的处理模式效率,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必须建立健全监督与管理机制,针对地方实际不断出台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形成有序的监管模式,提升法律层级,保证信息数据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与监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真正实现在治理过程中的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3.2 废弃菌袋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

目前,对于废弃菌袋处理部门主要为城市综合管理部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行政管理部门三大类,由于其自身职责划分不明确,权力交叉和权力分散问题严重,导致在实际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中,为保障自身利益而产生相应利益冲突。同时由于相应的管理机制缺失,存在严重的监管盲区,责任不明确和责任推诿现象层出不穷,阻碍了实际废弃菌袋工作的开展,并且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为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形成有序的管理模式,需要部门间积极做好信息共享工作,形成良好的问题反馈机制,保证各层级间职责明确,不断优化和提升监管效率,形成良好的处理模式。在保证对废弃菌袋有序处理的前提下,真正实现政府部门权责明确。

3.3 废弃菌袋违法行为处理的威慑力不充分

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相应的处罚机制不完善,主要惩罚模式为罚款和吊销许可证两大类,对于相应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开展程度较低,并且处罚力度远远不足,导致在高额的利润面前,部分违规菇农铤而走险。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因为缺乏长期的监督与管理,导致部分被依法查处的企业私自开张,进行违法生产与经营,或者借用他人名义继续开展生产活动,对社会群体和公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 完善我国废弃菌袋法律监管制度的建议

从上文的描述来看,政策制度存在严重的治标不治本的情况,为切实解决废弃菌袋的处理问题,需要做到从根源出发,立足治理现状来进行有序的管理与监督,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强化政府监管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保证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杜绝不良行为产生。

4.1 健全废弃菌袋法律监管体系

在废弃菌袋的治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监管是基础与核心,对于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需要明确监管机制,不断建成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做到有法可依,不断充实我国相应的管理条例和制度,做到政策出台富有前瞻性,能够行之有效地解决实际治理过程中的难题,明确考核与管理机制,保证相关管理部门责任落实到位,监督与管理有序进行。同时,针对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政策制定工作,在保证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将差异性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和完善。

4.2 明确废弃菌袋监管部门的职责

废弃菌袋治理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合作开展具体的工作,导致部门涉及广、权责不统一问题产生,严重影响了实际的工作进程。因此,需要明确职责,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部门,从而在根源上避免推诿责任和职责划分不明确问题,消除监管盲区。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成立专门工作组,负责具体的废弃菌袋处理和运输等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做到权力与监督同行,行之有效地解决实际废弃菌袋的处理问题,为青山绿水建设贡献出政府的力量。

4.3 提高废弃菌袋违法处理活动的违法成本

关于违规企业的治理,需要加强惩处力度,在具体的回收、运输和处理中做到严格把控,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对于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黑心企业和厂家,管理部门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增设罪名,加强惩处力度,使得不法分子产生敬畏心理,不断提升废弃菌袋治理的广度与深度,做到“苍蝇”“老虎”一起打,对涉案人员依法进行严惩。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目前的废弃菌袋处理模式落后且单一,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同时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我国对于废弃菌袋的相关监督与管理法制不健全,相关管理部门出现职责划分不明确和监管黑洞等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保证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形成良好的法律法规支持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不断提升监管力度,杜绝任何损害群众人民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的产生和蔓延,实现全面管理,真正做到行之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同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废弃菌袋的处理模式,形成良性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循环。

猜你喜欢

菌袋食用菌污染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固定菌袋插杆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