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的管理探讨
2019-01-04曹慧
曹慧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7)
外来医疗器械是指器械供应商租借给医院,主要用于与植入物相关手术的器械,可重复使用[1]。外来器械普遍价格高,各家医院共用,流动性较强,容易产生一系列清洗问题,造成安全隐患。2017年6月新出台的规范对外来器械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现根据规范进一步探讨提升外来器械的管理,提升器械使用的安全性。
1.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医疗器械经营与使用应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未严格遵守条列相关规定,使用未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的器械[2]。部分器械商未能向供应室提供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对于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未提供参数,易造成清洗消毒灭菌质量部合格。
1.2 目前外来医疗器械由相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等多部门共同管理,容易出现管理脱节。
1.3 外来器械数量多,结构复杂,凹槽以及洞孔较多,对于清洗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3]。外来器械基本用于骨科手术中,骨科手术出血量大,骨渣及组织残留于器械上较多。清洗人员对庞大数量,结构不一的外来器械结构不熟悉,无法拆卸至最小单位,导致管腔或关节部位会有污物残留,清洗质量不合格。
1.4 外来医疗器械有种类繁多和体积庞大等特点,导致无菌包体积过大过重[4]。在包装外来器械时,未按规定进行称重测量,导致超大、超重不合格包的产生。
2.对策
2.1 外来器械由医院统一招标进入,供应商应向医院提供卫生权威机构认可的三证,不得提供未经注册、过期或不合格产品。应向供应室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包括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与参数。
2.2 医院制定相关制度,严格划分职能部门、手术室、临床科室、消毒供应中心在外来器械管理环节中所该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职,相互联系,避免管理脱节。
2.3 应与供应商签订协议,要求择期手术最晚于术前日15时前送达,急诊手术及时送达。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充足的时间对外来器械进行处理,保证灭菌质量。严格执行协议要求。
2.4 建立健全交接制度。供应商需持手术医生开具的外来器械处理单来供应室进行器械交接,并填写植入物及外来器械交接单。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与器械商共同对器械进行清点、核对,确认器械的数量和完整性,并双方签名。使用后的器械需经过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后方能返还,并做好记录。
2.5 规范操作流程。消毒供应中心根据2017年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及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要求,制定外来器械清晰、消毒、包装、灭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器械清洗流程。需将能拆卸的器械拆至最小单位。将器械放置流动水下冲洗,无明显血渍后放入超声机中超声酶洗。用毛刷在水下刷洗,清理所有器械的孔洞、凹槽、关节等,去除不易清理的残留物;管腔器械使用相匹配的毛刷进行刷洗,再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5]。预处理后可上机清洗。
2.6 目测或用带光源的放大镜对每一件器械进行清洗质量的检查。清洗质量不合格给予退回返洗。没包进行称重。如果一套器械数量较多,应分开包装,避免其过大、过重而影响灭菌效果[6]。每个植入包内必须放置5类爬行卡,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植入物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紧急情况灭菌植入物时,5类爬行卡合格可提前放行,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知使用部门。
2.7 建立质量控制监督机制。供应室成立外来器械管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对外来器械处理的各环节进行把控,确保各个环节质量[7]。
2.8 建立健全相关培训制度。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器械管理的质量[8]。定期请骨科医师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科室开展讲课比赛,调动学习积极性。制作彩色图谱,器械卡片,方便学习。对于复杂器械的拆卸,录制视频,放置科室电脑,工随时学习。定期进行业务考核。
3.小结
外来器械的管理需要医院加强管理,外来器械商的配合及消毒供应中心员工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才能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