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2019-01-04于汪营杨静安晨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3期
关键词:系膜毛细血管肾炎

于汪营,杨静,安晨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病理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关键字: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CD10;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

临床区分诊断肾脏疾病病理类型和变化常用方式为肾活检病理检查[1],肾脏疾病中种类最多的为肾小球疾病,原发性肾小球中发病率最多的为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多依据细胞、基质弥漫性增生病理改变评定病理类型,包含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肾活检病理检查包含马松(Masson)染色、过碘酸六胺银染色(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ramine,PASM)、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等,Masson染色可反映出纤维蛋白、免疫复合物、III型胶原、基膜等,PASM染色比PAS更为精细,PAS染色可反映出系膜基质和基膜,临床可从基膜轮廓分辨细胞种类,HE染色可反映出细胞数量和种类。临床医生在进行病理诊断时主要依据以上叙述染色检查的基膜轮廓状况评估细胞种类[2],但基膜轮廓不清晰时,则评估此类固有细胞确保其客观性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本研究纳入本院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肾疾病患者116例,根据疾病分组重点讨论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诊断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的准确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本院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肾疾病患者116例进行讨论,根据患者疾病分组,对照组中共35例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男19例,女16例;年龄46~71岁,平均(60.5±1.3)岁。研究组(81例)中包含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21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5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3例;81例患者中包含男42例,女39例;年龄47~69岁,平均为(60.9±1.2)岁。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且患者与其家属均自愿接受此次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性别比、年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免疫组化双染色法肾活检,标记CD10和CD34。由漳州武德公司提供亲水性防脱载玻片(U-004)、罗氏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CD34(罗氏试剂)、CD10(罗氏试剂)。

将肾活检组织,做切片,厚2 μm[3],贴在防脱载玻片上,并在65℃环境下烘2 h。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做免疫组化双染色检查,99℃环境下做抗原修复0.5 h,37℃环境下,CD10、CD34孵育15 min[4]。

1.3 判定标准

参考对照组检测状况,毛细血管基膜呈棕色外包红色,毛细血管基膜显色清晰,且血管管腔正常;肾小球系膜基质和细胞CD10、CD34均呈(-),颜色为无色;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CD10(+),脏层上皮细胞CD10为(++),颜色为红色;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D34(++),颜色为棕色。研究组接受光镜检查肾小球固有细胞显色,并评估肾小球细胞增生状况。

2 结果

2.1 肾小球内CD10、CD34表达

系膜基质和细胞CD10、CD34均为(-),颜色为无色;壁层和脏层上皮细胞CD10(+-+++),颜色为红色;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D34(+-+++),颜色为棕色。各细胞均给予核苏木精染色处理,颜色为蓝色,各组织定位准确,显色清楚。

2.2 肾小球微小病变

系膜基质和细胞CD10、CD34均表现为(-),颜色为无色;毛细血管基膜呈棕色外包红色;肾小囊壁层上皮CD10为(+),颜色为红色,脏层上皮CD10为(++),颜色为红色;毛细血管内皮CD34表现为(++),颜色为棕色。此3种细胞均表现为轻度增生,毛细血管管腔基本正常,基膜显色明显。对照组患者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检查结果满足病理判定结果。

2.3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系膜基质和细胞CD10、CD34表现为(-),无色;肾小囊上皮细胞,壁层CD10(-)、脏层CD10(+++),红色;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D34(+),颜色为棕色。肾小球基质和系膜细胞增生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出现挤压症状,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明显。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3例患者检测CD10和CD34满足病理诊断。

2.4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系膜基质和细胞CD10、CD34表现为(-),颜色为无色;肾小囊上皮细胞,壁层CD10表现为(+++),颜色为红色,脏层CD10(+++),颜色为红色;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CD34(+++),颜色为棕色。3种细胞均呈增生状态,毛细血管管腔出现挤压症状。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D10、CD34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

2.5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系膜基质和细胞CD10、CD34表现为(-),颜色为无色;肾小囊上皮细胞,壁层CD10表现为(+++),颜色为红色,脏层CD10(+++),颜色为红色;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CD34(+++),颜色为棕色。肾小球系膜基质和细胞呈显著增生状,毛细血管基膜中存在系膜基质,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突出,挤压血管管腔。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D10、CD34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相符。

3 讨论

本研究中所纳入的肾小球疾病者接受CD10、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检查后,定位准确,显色清晰。提示CD10、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特征可靠性高、准确性高、特异性高,且检查结果均满足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的判定,说明CD1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可将肾小球增生程度和固有细胞准确显示,并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和管腔状况,以及病变程度[5]。

以往所采用的HE染色无法客观判定肾小囊壁层、脏层上皮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Masson、PASM、PAS等染色均无法将此类固有细胞显示出。医生通过病理诊断分析以上染色状况,根据分析基膜轮廓区分固有细胞种类,若难以区分基膜轮廓则无法更为客观地判定固有细胞种类[6]。CD34多在血管内皮细胞部位标记,内皮细胞呈阳性症状。足细胞在新月体部位时,经常获得新抗原和失去CD10标记[7]。所以,标记新月体CD10,结果为阴性或弱阳性。CD10、CD34不标记肾小球系膜细胞[8]。肾活检切片时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标记CD10、CD34,让肾小囊壁层及脏层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显示为红色、棕色,而肾小球系膜则非棕色、红色,进而可特异、客观地鉴别固有细胞[9]。所以,在Masson染色、PASM染色、PAS染色、HE染色等肾活检病理检查联合CD10、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可准确地诊断增生性肾炎病理类型和病理改变[10]。CD10、CD34在诊断肾小球疾病中有较大诊断意义,临床可根据实际状况选择诊断方式。

综上所述,肾活检病理光镜检查包含Masson、PASM、PAS、HE等染色,联合CD10、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有利于提升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的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系膜毛细血管肾炎
复方积雪草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Bcl–2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肾炎应该怎样治疗?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