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视角
2019-01-04文丨吴淑玲张苏李明璇
文丨吴淑玲 张苏 李明璇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行医联体建设。到目前,医联体已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中重要的经济活动主体。现有的医联体类型主要分为紧密型、松散型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半紧密型。
经济管理的差异和共性
从经济管理的视角切入,紧密型、松散型和半紧密型医联体等不同类型的医联体,在管理机制、资源整合、财务核算以及利益分配4个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在管理机制上,紧密型医联体采用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松散型医联体内部的医疗机构大多采用协议合作的形式;半紧密型医联体则介于两者之间,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将部分权力交由上级医院统管,但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制度。
在资源整合上,紧密型医联体将内部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与调配;松散型医联体内部的资源隶属关系不变,仍由医疗卫生机构各自进行管理;半紧密型医联体内部会将部分资源进行整合、统筹调配,但资源管理的权责相对模糊。
在财务核算上,紧密型医联体进行统一核算;半紧密型医联体内部的财务核算相对独立;松散型医联体内部各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核算则是各自独立。
在利益分配上,紧密型医联体内部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追求共赢;松散型与半紧密型医联体内部之间则多为协议分配方式,利益分配相对独立。
医联体虽然存在不同的合作类型,但由于医联体成员之间普遍都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级别,其人事及资本难以统管,因而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在财政补助上,医联体发展中普遍存在补助不足,不同行政级别的财政补助又是分别投入,难以协调内部盈亏的问题。在医保结算上,存在双向转诊支付多次计算起付线的问题,且医保结算部分实行按项目付费,医联体成员间存在竞争矛盾。在医疗定价上,存在收费标准不统一的困境。在信息互联互通上,医联体内部信息缺乏共享,存在病人重复检查、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在绩效考核上,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考核机制。
推进医联体可持续发展
医联体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运转体系,医联体利益相关者应发挥相应的经济管理职能。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在人员编制、财政经费投入、医保、物价、行业监管等方面起到整体统筹的作用。从医院层面来说,应在管理理念与制度建设、资产采购、人事财务、绩效考核方案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机制。
医联体的可持续发展,应发挥资源整合效应。医疗市场资源要实现整合发挥最大效益,一是在资源支撑方面,应完善财政投入;二是在制度统筹方面,要能够打破行政限制;三是要完善配套建设,改革医保物价。
医联体的可持续发展,应探索绩效管理机制的激励与约束效益。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提出重点考核医联体技术辐射带动情况,综合考虑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居民健康改善情况、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文件的出台将为医联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推。
医联体的可持续发展,应构建共赢意识。在管理理念与文化方面,实现彼此认同;在管理目标与制度方面,实现有效协同;在资源共享与利益方面,追求共享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