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从“不了解”到“受关注”
2019-01-03刘利
刘利
精神心理问题越来越受重视
新中国成立初期,去医院诊治的多数是病情较重、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为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于1958年成立。目前,全国有精神卫生机构近3000家,对防治精神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变化不显著,而以焦虑、抑郁为代表的与社会环境或心理压力密切相关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呈快速增长之势。
心理咨询走进大众视野
长期以来,医学界关注的重心多在精神分裂症等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而症状较轻的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多被忽视。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于西方国家的心理咨询传入国内,为国人所认识,心理咨询机构才纷纷成立。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于1989年,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机构。截至目前,仅上海市就有上千家商业心理咨询机构,全国有100多万心理咨询师和7000多名心理治疗师。通过科普宣传,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需要引起重视,并可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
目前,各中小学校都配备了心理卫生教师,大学也设立了专门为学生服务的心理咨询部门。三级甲等精神卫生机构还专门为学生设立了“绿色通道”,有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可由学校陪伴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寻求帮助。很多社区也在尝试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此外,心理救援也是心理咨询的一种。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发生严重火灾事故后,我国派遣专门的心理救援队伍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救助服务,开启了心理救援的先河。此后,每当发生灾难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等)后,心理救援队都会到灾区进行心理救援。
治疗手段更丰富
早期的精神科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大。随着新药不断研发,药物疗效越来越好,选择也越来越多。20世纪50年代,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用氯丙嗪,患者服用后容易发生心血管、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20世纪70年代以后,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帕利哌酮和阿立哌唑等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相继开始应用,疗效更好,副作用可控。近年来还出现了利培酮的长效针剂,只需半年注射一次,避免了患者自行停药等问题。再如,最早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副作用较大。20世纪80年代以后,氟西汀、舍曲林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陆续应用,以及米氮平、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药物的出现,使治疗更有效,副作用更小。
除药物治疗外,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逐步引入心理治疗,如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森田疗法等。2000年之后还出现了物理治疗方法,如用于抑郁症等的经颅磁刺激疗法等。此外,传统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电休克疗法也得到了改良,安全性更高。
徐一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主任医师、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主任,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常务理事、精神医学专科分会顾问,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分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