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合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2019-01-03戚文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升阳椎动脉基底

戚文超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内一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后循环缺血的发生主要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有关,对脑干、丘脑、小脑、枕叶、颞叶、上端脊髓等部位的供血产生影响,眩晕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表现[1]。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且易反复发作[2]。本研究以中西药合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14例,均为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46~74岁,平均(59.92±7.84)岁;病程2~10年,平均(6.13±2.36)年。观察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47~73岁,平均(59.75±7.76)岁;病程2~9年,平均(5.82±2.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3]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内科学》[4]中相关诊断标准;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②后循环梗死;③对所用药物有禁忌。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降压,降脂,控制血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扬州市三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549)5mg口服,每晚1次,用药2个月。

观察组加用升阳活血汤。葛根30g,威灵仙20g,川芎、当归、地龙、牛膝、姜黄、菊花、白芍各12g,红花、天麻各10g。水煎,取300mL药汁,分早晚2次温服。1个月为一疗程,共用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主要包括头晕、目眩等症状, 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2分为中度症状;3分为重度症状,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

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主要包括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用经颅多普勒彩超进行测定。

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平均血流速度正常。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平均血流速度未改善甚至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57 18.74±4.52 5.28±1.33 21.568 0.000对照组 57 19.13±4.65 9.67±2.24 13.838 0.000 t 0.454 12.723 P 0.651 0.000

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cm/s,±s)

表3 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cm/s,±s)

组别 例 左椎动脉 右椎动脉 基底动脉观察组 57 40.83±6.32 38.94±5.16 47.55±5.26对照组 57 36.74±6.17 36.28±4.97 42.83±5.04 t 3.496 2.803 4.892 P 0.001 0.006 0.000

6 讨 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病后体虚、年高肾亏、跌扑损伤,致瘀血内阻。病机为脉络淤阻,清阳不升,气血不能上荣,清窍失养[6]。治疗应以升阳活血为主。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可有效扩张血管,抑制血管收缩,促进血液循环[7]。升阳活血汤方中葛根升阳、清热,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当归活血化瘀,地龙清热定惊、通络,牛膝逐瘀通经、补益肝肾,姜黄、菊花通络止痛、清热解毒,白芍养血柔肝、补血敛阴,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天麻熄风止痉、祛风通络。诸药合用,共奏升阳活血、上荣于脑之效[8]。药理研究证实,葛根中的葛根总黄铜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的作用,还可阻止血小板汇集,抑制血栓形成,还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快速修复,加快血流循环,降低血液黏度。川芎中的川芎嗪可增加血流量,避免血管平滑肌收缩。当归可改善血液微循环,促进血浆纤维蛋白的溶解,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红花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微循环。天麻对脑部神经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并维持其稳定,进而加快脑部血液循环[9]。

中西药合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升阳椎动脉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疏风升阳治失眠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