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急性期临床观察
2019-01-03范馨维
范馨维,江 颖
(广西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01)
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急性期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6岁,平均(60.55±5.08)岁;病程0~14天,平均(4.68±1.32)天;偏瘫14例,口眼歪斜8例,四肢麻木或僵硬8例;出血性脑中风5例,缺血性脑中风2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1~75岁,平均(61.26±4.12)岁;病程0~14天,平均(4.01±1.86)个月;偏瘫14例,口眼歪斜9例,四肢麻木或僵硬7例;出血性脑中风6例,缺血性脑中风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经颅脑CT或MRI确诊,病程在2周以内,排除精神神经功能障碍、有颅脑手术史、中风反复发作、严重全身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如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胞磷胆碱钠活化脑细胞、尼莫地平控制血压等。
治疗组加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化痰通络汤治疗。①醒脑开窍针法,用泻法针刺人中穴、双内关、极泉、尺泽及委中穴,用补法针刺双三阴交穴,留针30min;然后根据寒、热、虚、实等证型进行辅助配穴治疗,实热证用泻法,针刺水沟、三阴交、曲池、内关、极泉、外关、环跳、阳凌泉、太冲、阴凌泉、丰隆、风市、天枢等穴,语言不利配廉泉穴,胸满痞闷、纳差加中脘、内关穴,口干口臭加内庭穴。虚证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针刺水沟、三阴交、气海、肾俞、足三里、大椎、环跳、风市、阳凌泉、曲池、外关、神门、大陵及太冲穴,便溏、纳呆配天枢、中脘穴,咽干、便秘加照海、廉泉穴。虚实证均配合针刺头部运动区,留针30min。每次取8~10个穴位并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天1次。②化痰通络汤。药用半夏8g,茯苓10g,白术10g,胆南星10g,天竺黄10g,天麻12g,地龙8g,丹参20g,红花10g,制远志6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两组均治疗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血浆黏度。
用SPSS21.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症状消失,恢复语言能力,肢体功能恢复,生活可自理。显效:症状改善,言语清楚,肢体功能显著改善,生活基本可自理。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语言能力和肢体功能均有所好转,生活尚不可自理。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黏度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黏度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血浆黏度(mPa.s)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对照组 30 治疗前 2.38±0.06 18.81±8.23治疗后 1.82±0.03* 12.66±4.13*治疗组 30 治疗前 2.25±0.05 18.65±8.83治疗后 1.12±0.01*△ 7.42±4.66*△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TC TG LDL-C HDL-C对照组 30 治疗前6.18±1.21 2.09±2.14 3.08±0.78 1.24±0.28治疗后 4.48±0.57*1.89±1.37*2.57±0.84*1.49±0.22*治疗组 30 治疗前6.09±0.45 1.99±1.16 3.08±0.57 1.36±0.21治疗后 4.26±0.67*1.89±2.18*2.24±0.39*△1.52±0.3*
6 讨 论
中医认为,中风病机为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痹阻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致脑络瘀塞。《诸病源候论》曰:“风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风湿客于身半,在分肉之间……久不瘥,真气去,邪气独留,则为偏枯。”王永炎教授指出,痰瘀阻塞经络是中风急症的主要病机[1]。化痰通络汤方中法半夏、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胆南星、天竺黄温化寒痰,天麻、地龙平肝熄风通络,丹参、红花活血调经,石菖蒲醒脑开窍,川芎、郁金活血化瘀,炙远志养心安神。瘀均为有形之邪,风为无形之邪,无形必附于有形之中,痰瘀化,风邪无所依而自除。药理研究证实,赤芍、川芎等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状态,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纤维蛋白原的溶解,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脑血肿,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2-3]。针灸可兴奋大脑皮质,调节神经功能,加快脑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发挥治疗目的[4]。经针刺水沟、三阴交、气海、肾俞、足三里、风市、阳凌泉、曲池、外关、神门等穴,可改善脑细胞缺血缺氧,改善脑血液循环和脑细胞功能。化痰通络汤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急性期效果确切,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血脂、血浆黏度的降低,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