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型水性粘结剂的制备及其在磷酸铁锂正极的应用研究*
2019-01-03刘姝伶张灵志
苏 静,刘姝伶,张灵志†
(1.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 510640;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0 引 言
具有高功率密度和短充电时间的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y, LIB)被认为是下一代电动车和能量存储系统(如公用电网)的主要推动力[1-2]。粘结剂是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非活性组分,主要是用来粘结电极材料和导电颗粒,并将其粘附在集流体上,保证电极结构的整体性和导电性[3-7]。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 PVDF)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和电化学稳定性,是目前商业锂离子电池普遍使用的粘结剂[8]。然而,PVDF也存在一些问题:(1)需要使用 N-甲基吡咯烷酮(N-methyl pyrrolidone, NMP)作为有机溶剂,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有毒、易燃、易爆,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安全问题;(2)极易水解,在极片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水分,大大增加了电池的制作成本;(3)电子和离子导电性差;(4)在较高的温度下,PVDF与锂化石墨(LixC6)或金属锂之间的放热反应生成LiF和不饱和的 >C=CF— 键,引起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9]。因此,寻找替代 PVDF的新型绿色粘结剂成为锂离子电池粘结剂的重要发展方向。
水性粘结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粘结剂,以水作为溶剂,具有无污染、价格低、来源广、使用操作简便及易干燥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丁苯橡胶(butadiene styrene rubber, SBR)/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10]、聚丙烯酸类等水性粘结剂已经有大规模市场应用。我们首次将天然高分子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CTS)作为锂离子电池Si/C[11]、SnS2[12]负极的粘结剂,进一步采用共混法成功将CCTS和SBR用于磷酸铁锂(lithium iron phosphate, LFP)正极材料中[13]。CCTS/PEDT:PSS作为导电复合粘结剂用于 LFP方形蓄电池(10 A·h),在1C/2 C(充电/放电)倍率下循环1 0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达89.7%[14]。为了增加CCTS的粘结性,将丙烯腈接枝到CCTS上得到氰乙基化羧甲基壳聚糖(CN-CCTS),并应用于 LFP正极材料上,相较于CMC、PVDF体系,CN-CCTS具有更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15]。我们还开发了天然高分子黄原胶(xanthan gum, XG)[16]、氰乙基化聚乙烯亚胺(CN-PEI)[17]等作为LFP正极新型水性粘结剂。但是,水性粘结剂的粘结力有限,在高倍率、长时间循环等充放电条件下不能抑制极片的断裂和剥落。具有交联结构的聚合物的分子内聚力大,粘结力和弹性更好,能为活性物质与活性物质、集流体和活性物质之间提供更多的接触位点,抑制极片的断裂和剥落。因此,开发锂离子电池交联型水性粘结剂,提高电极粘结力和弹性,改善电池性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将丙烯酸(acrylic acid, AA)单体接枝到线性高分子聚乙烯醇上,得到共聚物 PVA-g-PAA,与交联剂季戊四醇(pentaerythritol, PER)共混作为LFP正极材料的交联型水性粘结剂,探讨了交联温度及不同PER使用量对LFP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磷酸铁锂(深圳市德方纳米有限公司);乙炔黑(AB,广州力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聚乙烯醇(Mw = 70 000 g/mol)、丙烯酸(>99%)、过硫酸钠(Na2S2O8)、亚硫酸氢钠(NaHSO3)、季戊四醇(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lgard 2400隔膜(美国Celgard公司);TC-E201电解液(1 M LiPF6+EC/DEC/DMC(V/V/V= 1/1/1))(广州市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Tensor 27,德国BRUKER光谱仪器公司);热重分析仪(TGA)(STA 409 PC,德国Netzsch公司);低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6000)(美国PE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日本,Hitachi SU-70);剥离强度测试仪KD Series(深圳市凯强利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电池测试系统(深圳市新威尔电池检测设备有限公司);电化学工作站(Zennium/IM6,德国Zahner公司)。
1.2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PVA-g-PAA的制备条件与之前报道内容一致[18]。在氩气气氛下,将2.75 g PVA加入到50 mL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驱除氧气得到均一、分散性好的PVA溶液。将0.1 g Na2S2O8和0.03 g NaHSO3作为引发剂加入到PVA溶液中,升温至65℃,再逐滴加入2.75 g AA,在65℃下反应2.5 h,得到固含量为10wt.%的 PVA-g-PAA溶液。按[-OH]∶[-COOH] =1∶100、5∶100、10∶100的比例加入PER交联剂,分别记为PVA-g-PAA-c-1%PER、PVA-g-PAA-c-5%PER和PVA-g-PAA-c-10%PER。
1.3 电极的制备
将活性材料、导电剂(AB)和粘结剂按90∶5∶5的质量比来配制浆料。分别取LFP、AB、粘结剂和去离子水于玛瑙研钵中,粘结剂依次是PVA-g-PAA、PVA-g-PAA-c-nPER(n= 1%, 5%, 10%)和PVDF,将混合研磨均匀的浆料用涂布机涂在 20 μm厚的铝箔上,在120℃交联温度下真空干燥24 h。经辊压、裁片、称量得到LFP正极片,极片的负载量约为3 ~ 4 mg/cm2,在120℃下真空干燥24 h,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手套箱,采用金属锂(99.9%)作为负极,使用Celgard 2400隔膜与TC-E201电解液组装CR2025型扣式电池。
1.4 材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表征
1.4.1 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
取测试材料与KBr(质量比为 1∶100)进行研磨压片,在红外光谱仪(FT-IR)上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测试波数范围为4 000 ~ 400 cm-1。取3 ~ 5 mg测试样品在低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上以10℃/min的速率从0℃ 升至200℃表征升温过程中热量随温度的变化。取10 mg测试样品在热重分析仪(TGA)上以 10℃/min的速率从室温升至700℃对其分解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取宽19 mm、长70 mm的LFP电极片长条,以10 mm/min的拉伸速率在剥离强度测试仪上,依据 ASTM-D903测试标准进行180o剥离测试,表征不同粘结剂与LFP颗粒的粘结性能。用导电胶将LFP电极片固定在样品台上,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活性物质的分散性。
1.4.2 电化学性能测试
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多通道电池测试系统上进行,循环性能测试的充放电工作电压范围为2.5 ~ 4.0 V。电池的循环伏安(CV)测试和交流阻抗(EIS)测试在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CV用于研究活性材料的电化学变化及动力学参数等,测试时扫描电压的范围为2.5 ~ 4.0 V,扫描速率为0.2 mV/s。EIS用于测试不同组分的阻抗大小,其测试的频率范围为0.01 ~ 100 kHz,交流信号振幅为5 mV。
2 结果与讨论
2.1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2.1.1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PVA-g-PAA-c-PER的制备路径如图 1。单体丙烯酸(AA)在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接枝到线性高分子聚乙烯醇(PVA)上,生成接枝共聚物PVA-g-PAA,与不同比例的PER交联剂混合均匀,在交联温度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网状的PVA-g-PAA-c-PER。
图1 PVA-g-PAA-c-PER的制备Fig.1 Preparation of PVA-g-PAA-c-PER
2.1.2 材料的表征
图2a是PVA-g-PAA和PVA-g-PAA-c-PER聚合物的FT-IR光谱图。由图中可以看出,除了—OH伸缩振动峰(3 450 cm-1)外,PVA-g-PAA 还显示出了两个红外吸收峰(1 668 cm-1、1 450 cm-1),分别对应羧基(COO-)的对称伸缩振动和不对称伸缩振动,这说明PAA侧链已成功接枝到PVA上。加入PER后,PVA-g-PAA-c-PER对应的COO-伸缩振动吸收峰往低波数移动,在1 640 cm-1处出峰,这是由于PVA-g-PAA上的PAA侧链与PER发生了酯化交联反应形成网状聚合物引起的[19-20]。图2b是粘结剂交联前后的DSC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PER的熔融温度为192℃,与PVA-g-PAA混合时,PVA-g-PAA-c-PER 在 80 ~ 160℃之间出现吸热现象,说明在 80℃开始发生交联,温度越高,交联反应越剧烈,在150℃达到反应程度最大,与羟基与羧基在150℃发生酯化脱水反应相符合[21],160℃处的吸热峰是完成交联后PVA-g-PAA-c-PER的熔融峰。而PVA-g-PAA除了在50℃处出现一个吸热量平台,没有出现其他吸热峰。
图2c是不同粘结剂的TGA测试曲线。由图可以看出,80℃前样品有部分质量损失,是由于结合水挥发损失;在80 ~ 200℃温度范围内,PVA-g-PAA和PVA-g-PAA-c-PER(50℃干燥24 h)的重量损失大约为8%,而PVA-g-PAA-c-PER(120℃干燥24 h)重量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样品发生了热交联反应,生成水挥发造成了体系的重量损失;在200 ~ 470℃温度范围内,样品的重量损失是由于样品的分子间脱水以及自身热分解造成的。这表明交联的PVA-g-PAA-c-PER在200℃前能很好地保持稳定,可以作为LFP电极的粘结剂。图2d为使用不同粘结剂的LFP电极的剥离强度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PVDF作粘结剂的LFP电极的平均剥离强度为1.5 N/cm,PVA-g-PAA为2.2 N/cm。随着交联剂PER加入量的增大,PVA-g-PAA-c-PER的平均剥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PER加入量为5%时,LFP电极片的平均剥离强度最大,为3.2 N/cm。说明适量的交联可以提高LFP电极的剥离强度,形成网状结构,提供更多与LFP颗粒相互作用的活性位点,增加粘结力,能很好地保持整个电极片的结构完整性。本文选择PVA-g-PAA-c-5%PER作为LFP电极的粘结剂来研究其电化学性能。
图2 (a)不同粘结剂的FT-IR图谱;(b)DSC曲线;(c)TGA曲线;(d)使用不同粘结剂的LFP电极的剥离强度曲线Fig.2 (a) FT-IR spectra; (b) DSC curves; (c) TGA plots of different binders; (d) peel strength curves of LFP electrodes with different binders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交联反应的情况,将PVA-g-PAA与交联剂PER混合,在不同温度下处理,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 3所示,40℃处理的样品仍然能溶解在水中,得到透明的溶液;而经过120℃加热处理的样品不溶于水。这说明样品在经过120℃处理后发生了交联,减少了水溶性基团羧基的数目,溶解性降低。结合DSC测试结果和 LFP极片制备烘干温度,选择 120℃作为交联温度,在烘干极片的同时粘结剂发生交联反应。
图3 PVA-g-PAA-c-PER经不同温度(40℃、120℃)处理后在水中的溶解性Fig.3 Dissolution property of PVA-g-PAA-c-PER binder at 40oC and 120oC
2.2 电化学性能测试
图4为采用不同粘结剂的LFP电极在0.2 C倍率下的循环曲线和倍率性能曲线。从图4a可以看出,循环100圈后,使用PVA-g-PAA-c-5%PER作为粘结剂的LFP电极的放电容量为138.9 mA·h/g,保持率为99.4%,而使用PVA-g-PAA和PVDF为粘结剂的保持率仅为94.4%和88.6%。由图4b可以看出,使用 PVDF、PVA-g-PAA和 PVA-g-PAA-c-5%PER作为粘结剂的LFP电极在0.2 C时的初始放电容量分别为144.1、140.6、143.5 mA·h/g。随着倍率的增大,使用PVA-g-PAA-c-5% PER做粘结剂的LFP电极显示出更优异的高倍率性能。在2 C时,使用PVDF、PVA-g-PAA和PVA-g-PAA-c-5%PER的LFP电极的放电容量分别为97.2、98.7、109.2 mA·h/g。最终当放电倍率回到0.2 C时,使用PVDF、PVA-g-PAA和PVA-g-PAA-c-5%PER的 LFP电极的放电容量增大至 144.7、138.4和 146.4 mA·h/g。这表明交联的PVA-g-PAA-c-5% PER使LFP电极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及稳定性。综上可知,使用PVA-g-PAA-c-5%PER的LFP电极比使用PVDF和PVA-g-PAA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图4 采用不同粘结剂的LFP电极在0.2 C(a)倍率下的循环曲线和倍率性能曲线(b)Fig.4 Cycle performances (a) at 0.2 C and rate performances (b)of LFP electrodes with different binders
图5是交联前后的LFP电极在1 C倍率下的循环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使用交联的PVA-g-PAA-c-5%PER作为粘结剂的LFP电极在1 C下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19.1 mA·h/g,循环400圈后的放电容量为98.366 mA·h/g,保持率为82.6%;而使用PVA-g-PAA作为粘结剂的LFP电极在1 C下循环400圈后的放电容量为94.035 mA·h/g,容量保持率为78.8%。说明交联后的粘结剂可以使LFP电极具有更好的高倍率长循环稳定性。因为交联的PVA-g-PAA-c-5%PER具有牢固的网状结构,可以提升粘结性能,提供更多与LFP颗粒相互作用的活性位点,紧紧地吸附在LFP颗粒表面并粘结在Al集流体上,能更好地保持整个LFP电极片结构完整性,使电池在高倍率下的长循环稳定性更好。
图5 交联前后LFP电极在1 C倍率下的循环曲线Fig.5 Cycle performances at 1 C of LFP electrodes before and after crosslinking
图6是不同粘结剂LFP电极的CV和EIS曲线。从图6a中可以看出,相比于PVDF和PVA-g-PAA,交联的PVA-g-PAA-c-5% PER的氧化还原电位差更小,对应的电流更大,说明对应电极的极化更小,可逆性更好,有更好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图6b为使用不同粘结剂的LFP电极在0.2 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的EIS图,可以看出,PVA-g-PAA-c-5%PER的电阻要比PVDF和PVA-g-PAA的电阻要小很多。说明交联后的 PVA-g-PAA-c-5%PER拥有更低的锂离子电阻,可以减少LFP电极的极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动力学过程。
为研究经长时间充放电后使用不同粘结剂 LFP电极的结构稳定性,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图。图7为循环前(a, b, c)和0.2 C循环100圈后(d, e,f)的LFP电极的形貌。从图7(a, b, c)可以看出,在循环之前,采用不同粘结剂(PVDF、PVA-g-PAA、PVA-g-PAA-c-5%PER)的LFP电极形貌均呈现均匀分散的状态。从图7e和7f可以看出,在0.2 C循环100圈后,PVA-g-PAA和PVA-g-PAA-c-5%PER的LFP电极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形貌,固体颗粒之间均匀分散,说明PVA-g-PAA和PVA-g-PAA-c-5%PER作为水性粘结剂能使LFP电极在长时间循环下,保持极片结构稳定性,保证了导电网络结构的整体性,使电子可以在LFP颗粒、导电剂之间快速移动,从而显示出较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图6 使用不同粘结剂的LFP电极的CV曲线(a)和 EIS阻抗(b)图Fig.6 CV curves (a) and EIS plots (b) of LFP electrodes with different binders
图7 采用不同粘结剂的LFP电极在循环前(a, b, c)和循环100圈(d, e, f)的扫描电镜图;(a, d):PVDF;(b, e):PVA-g-PAA;(c, f):PVA-g-PAA-c-5%PERFig.7 SEM images of LFP electrodes with different binders before (a, b, c) and after (d, e, f) 100-cycles; (a, d): PVDF; (b, e):PVA-g-PAA; (c, f): PVA-g-PAA-c-5%PER
3 结 论
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使用AA对线性高分子 PVA进行接枝改性,得到接枝共聚物PVA-g-PAA,与PER共同作为LFP正极交联型水性粘结剂。通过 DSC测试和溶解性实验发现PVA-g-PAA与PER在120℃下发生交联反应,得到交联的PVA-g-PAA-c-PER,该交联温度与LFP极片制备烘干温度相吻合,极片在烘干的同时使粘结剂发生交联。当交联剂PER加入量为PVA-g-PAA的5%时,LFP电极表现出最优的粘结力和电化学稳定性。在0.2 C和1 C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发现,使用 PVA-g-PAA-c-5%PER为粘结剂的 LFP电极在0.2 C倍率循环1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9.4%,而使用 PVA-g-PAA和 PVDF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4%和88.6%;使用PVA-g-PAA-c-5%PER的LFP电极在1 C倍率循环4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2.6%,而PVA-g-PAA的为78.8%。说明PVA-g-PAA-c-5%PER交联型粘结剂可以提升LFP电极的电化学稳定性,这是由于交联的粘结剂可以在电极中形成网状结构,为活性物质之间、集流体和活性物质之间提供更多的接触位点,可以抑制LFP电极在高倍率、长时间循环等充放电条件下产生的断裂和剥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