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市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01-03刘淑聪郭梦娜

健康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杭州市保健问卷

陈 怡,刘淑聪,程 靖,郭梦娜

(杭州师范大学 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随着疾病谱、死亡谱的转变以及居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健康素养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国民健康素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提高公众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1]。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对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合理运用对于患者疾病治疗、改善公众情绪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具有明显作用,研究和分析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2]。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重要的人才资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等多项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群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对杭州市7所高校10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教育部门及高校制订大学生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在杭高校中选择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中医大学、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代表性高校,从每所高校中随机抽取150名研究对象,对共计10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92份,有效率为94.5%。

1.2 研究方法 问卷以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制的《2014年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为参考,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编制《杭州市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问卷》并开展现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常用养生保健技能和方法3个维度。问卷总分100分,判断题、单选题回答正确计2分,错误不计分;多选题选项与正确答案完全一致计4分,错选、漏选不计分;材料分析题单选题、多选题的判分标准与以上保持一致;图片分析题,图片与名称一一对应视为连线正确,每条正确连线计1分,连错或者未连线不计分,问卷总分达70分以上即判定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达标[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0.0对调查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1050名在校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992份,其中,男性299人(30.1%),女性693人(69.9%);大一330人(33.3%),大二321人(32.4%),大三249人(25.1%),大四63人(6.4%),大五29人(2.9%);家庭住址在乡镇/农村的为459人(46.3%),城市/县城的为533人(53.7%);汉族947人(95.5%),少数民族45人(4.5%)。

2.2 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 992名被调查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总均分为58.32±13.46分,其中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常用养生保健技能和方法三个维度的得分均分分别为27.61±6.93分、17.60±4.51分、13.12±5.18分。问卷总分达70分以上的被调查大学生199人,杭州市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达标率为20.1%,其中基本理念和知识素养为14.3%,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为79.4%,常用养生保健技能和方法素养为13.4%。

2.3 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年级、学校、民族、月生活费、健康自评状态、直系亲属是否患有慢性病的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基本理念和知识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级、学校、月生活费、健康自评状态、直系亲属是否患有慢性病的大学生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民族、学校、月生活费、直系亲属是否患慢性病的大学生在常用养生保健技能及方法方面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得分影响因素分析±s)

2.4 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总分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见表2。

表2 回归方程自变量赋值情况

回归方程R2=0.064,F=13.501,P=0.000。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Y=57.553+4.551X1+1.294X2-6.015X3-3.933X4-0.472X5。结果发现,影响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年级、学校、民族、直系亲属是否患慢性病(P<0.05)。见表3。

表3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多因素回归分析(n=992)

3 讨论与建议

3.1 杭州市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偏低,亟待提高 2016年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查[4]发现,15~59岁中国公民中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平均水平仅为8.55%,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总体水平偏低,但各地区中医素养水平略有差异,其中樊玛琍等[5]的研究中显示杭州市滨江区居民具备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比例为18.5%,邹思梅[6]的调查显示深圳市社区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7.84%。本调查结果显示,杭州市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20.1%,显著高于全国15~24岁公民9.25%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4],但和荆伟龙等[7]的研究结果相近。荆伟龙等研究发现文化程度越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越高,在大专、本科以上学历的人群中具有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者占比27.36%,这可能与大学阶段课程学习较为广泛,易于接受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和教育有关。同时本调查结果显示具有基本理念和知识素养者为14.3%,具有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者为79.4%,具有常用养生保健技能和方法素养者为13.4%,呈现出“行为高于知识,知识高于技能”的特点,这与邹思梅[6]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普通大学生很难理解中医学的学术思想、思维方式,并且缺乏系统化中医养生保健的健康教育,只是对中医常用思维略知一二[8],所以知识与技能水平较低,但是中医养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各种养生保健方式已融入百姓生活,可操作性强,大学生虽不一定了解确切的中医原理,但是接受度相对较高,因此呈现出较高的行为水平。

3.2 高校应加强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健康教育 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性别、民族、年级、直系亲属有无慢性病及学校这5个指标为杭州市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杭州市大学生中医养生素养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这与Yan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学校教育起着关键作用[10],因为年级越高,接受的理论与实践教育越多,选修课程内容越广泛[11],通过知识的积累及实践使学生对健康知识和技能有了全面的掌握[12],从而提升了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同时,在7所高校中,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得分最高,这与蛙埠市和昆明市等地区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结果类似[13-14],说明医学专业大学生接受的医学知识、理论及实践教育对健康素养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周佳梁等[2]在研究中指出,中医养生保健应该从青少年开始,持之以恒,但高校健康教育却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在大学课程中融入中医养生保健相关知识加强大学生健康素养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素养也是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效果以及学生应对健康问题综合能力的表现。医学类高校应该发挥健康促进的模范带头作用,非医学类高校可以增加中医学科类选修课或者讲座等活动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各校大学生开展结对子的互帮互助活动进行医学知识交流,如男生和女生结对子,低年级和高年级结对子,通过共同学习共同促进的方式,以增进健康知识,共同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3.3 家庭应注重营造中医养生保健的良好氛围 家庭教育对提升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有重大影响,文章调查结果显示直系亲属中曾患有慢性病的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显著高于直系亲属中未曾患病者。其原因可能是曾患过慢性病的患者对于养生素养重视度提高,积极关注并收集更多的健康信息,更加注重医学方面知识的积累,从而将养生知识和技能贯彻于日常生活,使得研究对象处于健康素养的学习氛围中,同时大学生自身也会更关注养生方面的知识获取。Diana[15]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定义健康素养,更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其改善健康知识、技能和行为以致更好的健康结果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对于大学生的提升素养的作用,注重家庭中医养生氛围的形成,使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成为家庭的日常保健方法,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大学生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猜你喜欢

杭州市保健问卷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玻璃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问卷网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问卷大调查